医书

  • 尤氏喉科秘书

    最新章节:尤氏喉科秘书
    尤氏喉科秘书

    暂无11-18 完结

  • 白喉全生集

    最新章节:附治单双乳蛾神效吹药方
    白喉全生集

    暂无11-18 完结

  • 喉科秘诀

    最新章节:卷下
    喉科秘诀

    暂无11-18 完结

  • 包氏喉证家宝

    最新章节:咽喉七十二证考
    包氏喉证家宝

    暂无11-18 完结

  • 慎疾刍言

    最新章节:
    慎疾刍言

    暂无11-18 完结

  • 诊家枢要

    最新章节:附录
    诊家枢要

    暂无11-18 完结

  • 陆地仙经

    最新章节:陆地仙经
    陆地仙经

    暂无11-18 完结

  • 养生秘旨

    最新章节:四大忌
    养生秘旨

    暂无11-18 完结

  • 诸病主病诗

    最新章节:北旋式
    诸病主病诗

    暂无11-18 完结

  • 本草经集注

    最新章节:虫兽下品
    本草经集注

    暂无11-18 完结

  • 市隐庐医学杂著

    最新章节:弁言
    医论。清王德森撰。一卷。德森另有《保赤要言》已著录。积多年行医经验心得,于咸丰三年撰成是书。载苦口婆心语、论湿温症因用药之误、麻症喉痛误以喉症治之必死说、急慢惊风辨、产前以攻病为安胎说、阴证忌用寒凉说、血症不尽属火论、喉证亦有阴寒论、暑病有宜用参论等,凡十四篇。论述了临床辨证施治诸问题。多从病证误治辨别分析,反对不究病因证候,概以平稳方药论治。如反对时医治湿温必用豆豉,多以温热相助; 主张芳香、苦寒、淡渗,不可滋阴; 其论治疹,反对温散,主张以清火透斑化疹论治。辨论清晰,文笔流畅,所论颇多见地。有咸丰三年自刊本,一九一八年绍兴医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

    王德森11-18 完结

  • 广成子解

    最新章节:附录
    《广成子》取自《庄子·在宥篇》之黄帝问广成子一章。北宋苏轼为之解。一卷。“广成子”,中国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尊奉。相传为轩辕时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前往问修身至道之要。该书借托广成子答黄帝之问道,提出:“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谓“慎守汝身,物将自壮。”主张清静无为,保精守一以处其和,可以长寿。收入《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三集。...

    苏轼11-18 完结

  • 玉机微义

    最新章节:卷五十
    五十卷。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徐用诚名彦纯,字用诚,会稽 人。学术上宗朱震亨,兼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等诸家医说。精于医术,擅长本草,著有《本草发挥》等书。刘纯,字宗厚 ,为当时名医,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宁。著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此书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 ,题名 《医学折衷》,立论以 《内经》为宗,同时亦兼采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诸家之论,尤参考金元医家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之说,并以朱氏之论为准。刘纯其后又增补若干病证,对原书中诸证亦有所附论,并改其名为 《玉机微义》,成书于洪武二十九年。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七门。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热、火、暑、湿、燥、寒、疮疡、气、血、内伤、虚损、积聚、消渴、水气、脚气、诸疝、反胃、胀满、喉痹、淋秘、眼目、牙齿、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门。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痉、疠风、风痫、破伤风、损伤十门。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黄疸、霍乱、厥、痹、妇人、小儿七门。共五十门。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为徐氏原撰内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为刘氏增补内容。搜罗广泛,以内科杂病为主,亦涉及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论述精详,旁征博引,颇有学术价值。卷八至卷五十为刘氏续增内容,共三十三门,与徐氏同出一辙。为后人所重视。有明初刻本、正统四年姑苏陈有戒刊本、日本宽文四年刊本、《四库全书》本。...

    徐彦纯11-18 完结

  • 石山医案

    最新章节:石山医案附録
    医案。明汪机 撰。三卷,附录一卷。机另有《运气易览》已著录。此书乃汪氏弟子陈桷于正德十四年 编辑而成。上卷论述营卫气血、内科杂病医案,中卷为外、妇、儿病案,下卷为答银宋公书。汪氏持论多宗丹溪。认为丹溪的 “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说明“日明于月”的自然现象,结合到人体则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临床上,强调辨证论治。“遇有病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不拘泥于成方,善用参芪益气补血,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著。纠正宋金以来 《局方》 用药偏于温燥,刘河间用药偏于寒凉之弊。汪氏重视四诊合参,尤长于脉诊与望诊,故案中多记述患者形体、色泽,或以形治,或从脉症入手,施治灵活,对临床有一定参考意义。附录载汪氏门人陈钥论参芪用法二则和李汛所撰汪机小传一篇。有《四库全书》本,上海食竹山房石印《汪氏医学丛书》本。...

    汪机11-18 完结

  • 御药院方

    最新章节:卷十一
    方书。元许国祯等撰。十一卷。国祯字进之,曲沃 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曾以治愈元世祖及庄太后病而医名大著。历提点太医院事、礼部尚书、翰林集贤大学士。取御药院淳祐二年 所刊方书,正讹补缺,详加修订,于至元四年 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卷一,风药门,八十九方。卷二,治伤寒门,四十七方。卷三、卷四,治一切气门,一百六十五方。卷五,治痰饮门,一百零四方。卷六,补虚损门,一百零九方。卷七,积热门,二十二方; 治泄痢门,二十一方。卷八,治杂病门,一百二十八方。卷九,治咽喉口齿门,一百四十七方。卷十,治眼目门,四十二方; 洗面药门,二十五方; 治疮肿折伤正骨门,五十七方。卷十一,治妇人诸疾门,三十五方; 治小儿诸疾门,九十八方。共载方一千零八十九首。书中搜集金、元以前宫廷用方,多以丸、散、膏、丹剂型配成。不见于其他方书者颇多。所载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金元以前宫廷用药极有价值,其方对现代临床应用,也有参考价值。有日宽政十年 活字本,一九八三年中医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许国祯11-18 完结

  • 慎斋遗书

    最新章节:卷九
    综合类著作。明周慎斋撰。十卷。慎斋名之干,太平人。临床治验丰富,在医林颇具影响,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本书系周氏门人记录整理,成于万历元年。卷一至卷五论述脏腑阴阳升降及五行亢害承制、望切脉、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与药物炮制、古方解、古今名方等; 卷六至卷十分寒热、辨内外伤、九十八种病证的证治,并附以验案或方剂。周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有素,医术高超。书中介绍的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本、寒、热、补、泻、提、越、应、验二十六字元机,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周氏运用古方,不拘成规,善增损化裁,随证加减,颇有可取之处。有乾隆四十一年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盛燮荪《周之干和他的》可供参考。...

    周之干11-18 完结

  • 十四经发挥

    最新章节:十四经发挥卷下
    针灸学著作。全书共3卷,元代滑寿撰。滑寿,字伯仁,号樱宁生,祖籍为河南人,后徙居仪真。古代有十二条正经,虽也提到督脉与任脉,但与十四经的关系,并未明言。滑寿则强调全身除十二条正经各有穴位,遍布全身外,而督脉、任脉是“苞乎腹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所以二脉应与十二经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因而著成《十四经发挥》。本书分成三卷,前二卷是以同时代之忽泰必列所著之《金兰循经》为基础,上卷论述手足各经脉的循行路线,名之为“手足阴阳流注”;卷中则以十二条正经、督脉、任脉的顺序以歌诀形式论述各穴及与其相应各脏腑的机能、经脉所主的病症等内容为重点,篇名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对忽泰必列的原条文进行了详细的注疏和发挥。由于忽氏原著已佚,故本书实为最早详论十四经脉的专著了。末卷是作者根据《素问》、《难经》、《甲乙经》及《圣济总录》等书的有关内容加以系统化,除论述奇经八脉的循行内容外,还附有其主病,穴位的部位等,名为“奇经八脉篇”。全书还绘有正面、背面的尺寸及经穴在各经上的分布图。本书有明代的复刻本及明《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的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有铅印本。...

    滑寿11-18 完结

  • 十剂表

    最新章节:十剂表序
    本草类著作。清包诚撰。一卷。诚有《伤寒审证表》已著录。本书据《本草述录》整理编成。包氏认为《本草经》、《名医别录》诸书,言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方》、《外台秘要》之方,详所主而不审其因,致后人学习难得其中之奥。故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徐之才十剂说为纬,列成表格。列载十剂表序、十剂解、十剂表、药物别名等内容。以表格形式清晰明了,使药物性味、功用、归经、主治及十剂所属,一览无余,颇切实用。后附七十七味药物之别名、俗名,对临床运用大有裨益,惜载药数太少。有同治五年刻本。一九八二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同耿世珍之《本草纲目别名录》合刊本。...

    包诚11-18 完结

  • 湿热病篇

    最新章节:湿热病篇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不同表现,故本书着力予以阐析,从此书的论病范围而言,较为单纯;但在叙述病证变化方面,或有庞杂之弊。由于作者受《金匮要略》论痉、湿、喝及后世“暑湿同源”的影响,将湿热与暑病、痉病等混同立说。但该书辨治湿热病颇为精详,可以说是湿热证治代表性的著作。原书已佚,仅于《重刻医师秘籍》及《温热赘言》中得传,后经章虚谷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孟英又加按语,增补内容,改名为《薛生白湿热病篇》,将其收入《温热经纬》,成为《温热经纬》中的“五大论”之一。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予以影印。...

    薛雪11-18 完结

  • 神农本草经疏

    最新章节:神农本草经疏卷二十九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池阳周氏校刊本。...

    缪希雍11-18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