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书
-
巢氏诸病源候论
最新章节:卷之五十 小儿杂病诸候六(凡五十一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四库》著录本,为明·汪济川方广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论》,五年四月乙未,命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于《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引导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此书传本极少,清末周学海取家藏旧本,以日本刻本及《外台秘要》校定,刊入丛书中。...巢元方11-17 完结
-
传信适用方
最新章节:传信适用方卷下
二卷。宋吴彦夔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入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载治诸风、治感风中暑、治气疾及心痛、治脾胃、治瘴疟、治痰嗽、治吐逆、治泄泻下痢及补益、治眼目口鼻、治脚气等方药;下卷载治痈疽疮疖,小肠气淋疾,痔漏便血秘涩等疾,治杂病,治妇人众疾,治小儿众疾,治汤火虫蛇所伤、骨鲠竹刺等,解诸毒救危死及诸汤等方药,并附夏子益治奇疾方三十八首。此书所录皆经验之方,信实可用,其中如“八味圆问难”一条,详辨药品产地、制法、用量及品性等,深得制方之旨。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亦借鉴了此书内容。书中有些方药流行于今,已成为成药。有《四库全书》影抄宋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当归草堂本影印。...吴彦夔11-17 完结
-
赤水元珠
最新章节:赤水元珠卷三十
三十卷。明孙一奎撰。又名《赤水玄珠全集》、《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休宁县人。因父病而立志学医,先师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又研究经典医著及诸大家典籍,勤奋好学,诵读无间,历寒暑三年。为寻师访友,曾远历湘赣江浙等地,广询博采,择善而从,历三十余年乃精于医,为人治病,每有良效,名噪当时。著有《医旨续余》、《医案》等书。孙氏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不仅沉酣于《内经》、《难经》之书,精研本草,参阅方书,并结合仲景之后历代名家医著,加以融汇贯通。他认为:“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仲景不独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阴有余阳不足之论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孙氏反对命门、三焦等理论并有独到见解,认为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实由宗气所宗,人的呼吸赖宗气的推动。人身君相之火均为人火,为内火,不能以君相来分属天人,而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乃亘古不易之论。在治疗中孙氏“首重明证”,认为“凡证不拘大小轻重,俱有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之分,且病变多有始同而终异,执法不能执一而无权变。在遣方用药中十分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与其三焦、命门理论相印证。此书分七十七门,每门又分列病症,根据《内经》、《难经》等理论,引录文献二百六十五种。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予以论述。条分缕析,分述因、证、处方,并附各家治验。如风门中又分伤风、真中风、类中风、痦痱; 寒门中又分中寒、恶寒。大旨以明证为主。其中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在治疗上重视保护三焦元气,反对滥用寒凉之品。此书中孙氏的学术见解颇为各世医家所重视。唯卷十 “怯损劳瘵”门附 “方外还丹”,专讲以人补人采炼之法,非为正道,为全书之瑕疵。有明万历十二年初刻本,民国三年 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四库全书》 本。...孙一奎11-17 完结
-
蠢子医
最新章节:蠢子医卷四
医论。清龙之章撰。四卷。之章字绘堂,太康人。晚年不幸,二子相继而亡,留下诸孙,不得已以医为业谋生。并取平日心得结合古人方略编成歌诀,以授诸孙,积而成帙。仿宋之邵康节将数学课儿名为《蠢子数》,故名。成书于光绪八年。不分门类,每项列有细目,凡二百二十二则,约七万余言。分别论述学医、运气、脉理、脉象、望色、辨证、立方、用药,并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辨证。认为古今运气、用药均不同,故论治据当年运气而以除湿利气为主,化痰清热为辅。其治法以汤药为主,亦有针、砭及薰、洗等外治法。强调学医者须先明药性,再明脉理,不泥于汤头歌,临证须灵活施治。所论多为临证经验,内容丰富,切于实用,且因以诗歌体裁编写,易于初学记诵。为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医学入门书籍。有《珍本医书集成》本。...龙之章11-17 完结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最新章节:卷十七
伤寒类著作。清吴谦等纂注。十七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是书因《伤寒论》流传既久,残缺不全,存者编次传写多误,欲正其错讹,删繁补遗,遂博采诸家精华,辑成此书。约当乾隆七年编入官修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一至十七卷。内容为辨六经病脉治、辨合病、并病、辨差后劳复、阴阳易、辨坏病、辨温病、辨痉湿暍、辨霍乱、辨汗吐下、病脉篇、平脉法、辨脉法及正误、存疑、合药分剂法则、经脉图注、伤寒刺灸穴图等。每篇之首,设有总论。后录张仲景原文,文后加注,释解原文。集注采录诸家之言。内容简明扼要,颇切实用,为初学中医必读书。于 《伤寒论》之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本排印本。...吴谦11-17 完结
-
大小诸证方论
最新章节:大小诸证方论
方书。清傅山撰。不分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此为傅氏医学著作初稿,约在康熙初年秘传。内容包括《傅青主先生秘传小儿科方论》、《傅青主先生秘传杂症方论》。成书于康熙十二年。《小儿科方论》中先论小儿色、小儿脉、三关。后为小儿气色、小儿发热。小儿感冒风寒、小儿痢疾等二十五种病证,计三十八方。《杂症方论》中包括怔忡不寐、心惊不安、夜卧不睡、心痛、胁痛、水肿、黄水疮、血崩等二百余种病证,二百四十余方。以病证及方立名,纲目清晰,每证先叙病因及主证。次及方药、详述用药之理,理明词简。用药不依方书又不失古人准绳,论述精辟。对研究傅氏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八月据山西省图书馆珍藏《傅青主先生手著》抄本的铅印本。...傅山11-17 完结
-
读素问钞
最新章节:卷下
医经类著作。元滑寿撰。三卷。寿字伯仁,号樱生。河南许昌人。元初,因其祖父任官江南迁居仪真和浙江余姚。先后从师于王居中和高洞阳。博通经史,尤精于医,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研究造诣精深。撰有《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等。滑氏治学严谨,善于审证用药,尤长于针灸,考订经络俞穴较详,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认为医源于岐黄,不读《素问》不知病源,故取《素问》之精华,弃其糟粕,选录其主要内容,重订篇次,各以类从,分为脏象、经变、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十二类。最后附补遗一篇,并作了简要注释。钩玄提要,对后世医家有所影响,为研究《素问》之重要文献。程文杰曾评曰:“其删取之精,编辑之审,其功犹程朱二子之于四书也。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上海石竹山房石印本。...滑寿11-17 完结
-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最新章节: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内科著作。清姜礼撰。不分卷。礼字天叙,江阴 华墅人。读书好学,于医尤精内科,善治疑难病,且有高尚医德。每遇贫患常赠药济之。著有 《证治汇理》 等。风劳臌膈历为疑难之证,姜氏总结前人有关治验,结合个人数十年临证经验撰成此书,刊于嘉庆元年。书中重点论述风、劳、臌、膈证治,同时对霍乱、呃逆、噫气、嘈杂、咳嗽、梦遗、小便癃闭诸疾也作简要介绍。所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内容详备,切于实用。如虚劳证治,论理以 《内经》 为宗,论治从 《难经》 之说,辨证遵仲景之法,并广引东垣、丹溪、嘉言、立斋之言,及绮石之“治劳三本”,生 生子之 “治劳三愆”等。内容丰富,为较好内科著作。对后世临床内科影响颇大,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有一九五七——一九五九年江苏人民出版社铅印本。...姜礼11-17 完结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最新章节: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综合性医书。1974年河北省威县张大昌捐献家藏敦煌文献抄本。据张氏云:其祖父张光荣清末留学日本,民国初回国从军,曾在湖北任军马总缉察,1915年奉命往张掖收购军马,曾到敦煌千佛洞,从王道士手中购得此卷。原卷写在丝织品上,约长一丈二、三尺,高尺许,卷首有三皇像,像四周为二十八宿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后书正文。卷本后遭毁,现张大昌仅存两种传抄本。首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实为托名之作,约成书于隋唐时期。主要论述五脏病辨治,每脏附大小泻补汤四方。另记有救诸病误治致生变化五方、救诸劳损病五方、救卒死五方、二十五种药物变化图说及天行病经方等。此书重视五行学说,以五行经纬五脏用药,独具一格。文中保存了部分已佚“经方”,如“朱雀汤”、“大小阴旦汤”、“大小阳旦汤”、“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方等。其中救卒死中恶等均为很有效的简便医方。...陶弘景11-17 完结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最新章节:附录 傅青主男科卷下
内科杂病著作。清傅山原著,何高民编考。编者认为,《傅青主男科》一书是后人据傅氏《大小诸证方论》中“杂症方论”及“小儿科方论”等内容所编纂。但原著却将傅氏“两脏同治”、“两病同治”等重要临床经验撰于该书有关的不同门类,遂予考证,并以所编《大小诸证方论》为蓝本,参校王道平序以及《石室秘录》等刊本,将原著25门予以增删归类,重新编次。又于每门病症之下,酌加注释。1987年由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傅山11-17 完结
-
顾氏医镜
最新章节:跋
又名《顾松园医镜》。综合性著作。清顾靖远撰,左国辑校。十六卷。靖远字松园,号花州,吴门人。著有《医要》。初习儒,后弃儒学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及历代诸家方书、医案,靡不披阅,历二十年,始编撰成书。成于康熙五十七年。全书约二十余万字。书中包括“灵素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本草必用”、“格言汇纂”、“症方发明”六部分。卷一至卷二,灵素摘要,以张景岳《类经》为主,摘其大纲,取必不可少之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脏象、气味、治则、病机、运气诸节。卷三,内景图解,将脏腑内景绘图注释,所附经络歌括重加考订。卷四,脉法删繁,分内经要语、先哲名言、持脉真诀三节,以明脉法。卷五至卷六,格言汇纂,分论治大纲、辨症大纲二节。论述七方、十剂、八纲等关于辨证与治疗方面内容。卷七至卷八,本草必用,分草、木、果、菜、谷、金、石、人、兽、禽、虫、鱼十二部,凡二百七十三味药物。对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及禁忌、均详加阐释。卷九至卷十六,症方发明,详列临床各科病证之病因、证候、治则及方药,间附验案,以及证方之效验。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通俗易懂,简明切要,于初学者或临床医生均有裨益。有一九三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刊本,一九六一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顾靖远11-17 完结
-
广温疫论
最新章节:广瘟疫论卷之末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 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条;卷三列里证症候41条;卷四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一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戴天章11-17 完结
-
伤寒心要
最新章节:伤寒心要论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剂必愈。” 若病不解, 病已传变, 治则主用平和之药, 如小柴胡、凉膈、天水之类。谓“双解、凉膈、白虎、泻心, 此理伤寒之妙剂”。本书在编写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在卷首与卷尾能用简洁的文字, 阐明伤寒六经病证辨治心要, 卷中则以较多篇幅论述伤寒热病证治方药, 以证类方, 以方类证等等, 参杂其间, 较为扼要明了。然镏氏概将伤寒作热病论治, 则似乎有些偏颇。此书在金代, 尚未见刊行记载。此书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京师医局本, 及刘河间伤寒三六书诸本。现北京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 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京师医局刻民国十二年 补刻《医统正脉》本;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藏有清·宣统元年己酉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河间六书单行本。...镏洪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