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本篇开始的题目叫“御政”,就是说修道先要把天地与我们生命的法则把握住。懂了这个原理以后,修起来就容易了。这个法则就是《易经》的法则,然后配合道家老子、庄子等等的思想。

坎离二用章第二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一陰一陽一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征。

坎戊月一精一,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修道先要了解的事

“天地设位”,就是说这个宇宙之中,我们人在中间,上有天下有地,这就是《易经》的法则。乾卦是天的代号,坤卦是地的代号,天在上,地在下。“设”就是假设,初定了这个位子,“而易行乎其中矣”。什么叫做“易”?日月谓之易,太一陽一与月亮这个系统叫做易。中国文化解释《易经》最清楚的,就是《参同契》。所以这个“易”字的古文写法,上面是太一陽一,下面是月亮。后来讲到《易经》的学问道理,前面已经讲过包括了三易,简易、变易、一交一 易。第一简易,是说《易经》的道理看起来复杂,真懂的话非常简单容易。第二变易,它告诉我们宇宙万有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化的时候。第三一交一 易,任何一个变化,与前因后果、内外、左右、上下、彼此都有关联,所以叫一交一 易。

到了宋朝以后,有些学者另加一个法则,一交一 易、变易是现象,在现象之间有一个本体不动的叫做不易,这个是不变的,所以以不变应万变。为什么以不变应万变呢?是说那个本体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它始终不动的,变的是它的现象,不变的是它的本来。比如我们这个房间是本来,今天就作为我们研究《参同契》的课堂之用,明天可以开会用,后天可以当仓库用。现象是变易的,但是这个房间,这个空间不易,它没有变动。这是顺便解释一下这个易。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一个太一陽一一个月亮构成了我们人世间,以及地面上各种生物生命的法则。下面它解释说,“天地者,乾坤之象”,“象”就是现象,“天地”是乾坤两卦的现象。“设位者,列一陰一陽一配合之位”,宇宙间万事万物总是相对的。一静一动也是相对的,有一陰一必有一陽一,有一陽一必有一陰一;一陽一到了极点就一陰一生,一陰一到了极点就一陽一生。所以讲一陰一陽一就要配合太一陽一亮运行的法则。在我们身体上,这个生命能变成气血,要配合它的部位。所以中医针灸有一派非常注重子午流注,就是因为“列一陰一陽一配合之位”。如果真通了这一种原理,用起针灸来效果也特别好,这是一个事实。

下面解释“易谓坎离”,这个《易经》的“易”字所讲的是代表坎离二卦,坎离就是日月,离代表太一陽一,坎代表月亮,这是讲天地的大象。“坎离者,乾坤二用”,乾坤代表的是天地,但是乾卦中爻一变,变成了离卦,就变成了太一陽一,所以太一陽一代表天;坤卦中爻一变就变成了坎卦,代表月亮。所以“乾坤二用”的意思,就是有这两个作用。我们仰头看虚空,我们叫它是天,天在上面,踏在脚下面的就是地。这两个精神的代表就是太一陽一、月亮,一冷一热这两个作用。

下面这几句千万要记住,尤其在座的大概很多都是修神仙的。“二用无爻位”,这个坎离两卦就是太一陽一月亮,在天体 “无爻位”,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永远在那里转,一分一秒都不停地在转。所以说认为坎离两卦或者太一陽一月亮固定在哪个方位上,那是人为观念,事实上不是如此。宇宙的生命永远在动一态 中,没有静态。所谓静态是非常快速地动,在我们的感觉上反而觉得没有动,所以叫做静。譬如说我们坐飞机,速度很快,自己却觉得没有动。或者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走,太快了,只感觉外面东西在动,实际上是自己在动,不是外面。

这个宇宙的动一态 就是太一陽一月亮的流转,“周流行六虚”,它是圆满的,四方八面上下无所不到。“六虚”是中国文化所谓六方,庄子叫“六一合 ”,就是东南西北四方加上下。所谓六一合 之内就是讲这个天地之间。地面也可以讲八方,东南西北加上四个角就是八方。佛学进来以后,八方再加上下就是十方。但是上古没有用十方这个名称,这是中印文化一交一 流以后所产生的,所以古代说太一陽一月亮“周流行六虚”,是说它无所不到,它的光芒和精神无所不在。

“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日月流转不是呆板的,不是固定的,天体的法则,太一陽一月亮永远在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都有。我们现在是晚上,别的地方刚好天亮,有些地方是半夜,不是月亮在那里当家就是太一陽一在那里当家,无所不在,所以是“上下亦无常”。

“幽潜沦匿”,这个非常重要了,尤其讲修道,我们不管是学佛修道,或者是学显学密,都离不开这个法则。我们为什么要打坐?是为了要使生命精神回归到最初的境界,就是 “幽潜沦匿”这四个字,也就是先把我们在外面活动的精神收回来,“幽”是半明半暗的,非常深远;“潜”是沉伏下去、沉潜下去,像鱼一样沉到海底最深处;“沦匿”,好像光明看不见了。我们修道静坐的人,如果坐在那里能耳朵不听,眼睛不看,不知道身体,忘掉自我,就达到“幽潜沦匿”的境界了。

“幽潜沦匿”是基本的,譬如现在到了晚上,大地上的东西都看不见了,就是“幽潜沦匿”——一陰一的境界。修道初步先用一陰一,所以老子是以一陰一柔之道为基本。一陰一不是坏事,一陰一极才能一陽一生,所以“幽潜沦匿”是初步。

“变化于中”,修养达到了“幽潜沦匿”的境界,生命的功能才发动,身心才起大的变化,这是“幽潜沦匿”的道理。别的星球我们不去讨论,单说这个世界上,植物也好动物也好,生命的开始都是所谓静的状态。在静到极点时就是 “幽潜沦匿”的现象,什么都没有了,那正是生命功能的开始。

关于这方面,还会仔细地讨论,现在先解释文字。“幽潜沦匿,变化于中”,静极当中才能求变化,这个一动一静之间“包囊万物”,一切万物,不管动物、植物、矿物等等,乃至于精神世界、物理世界的,都离不开这个法则,无法违反。“包囊”就是装进去,万物都在这个法则原理之内。“为道纪纲”是说,这是修道首先要了解的。“纪纲”是纲要。

守丹田的问题

我们了解这一段之后,再回到前面,我们已经晓得坎离二用日月两卦的重要。这个日月两卦,我们上一次提到它是配合我们这个生命的,所以道家认为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反过来讲,整个的天地宇宙就是一个大生命,我们不过是大生命分化出来的小生命。如果我们讲宗教哲学,拿西方的宗教来讲,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制造了人,这个是宗教的讲法。但是道家认识并了解了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人一体 是个小宇宙,要在人一体 这个小宇宙里做道家的功夫,就要了解这个宇宙的法则。

坎离两卦在一般道家解释、应用非常多。有的用到身体有形的生命现象上,眼睛属离,耳朵属坎,拿文学境界来说就是声色二字。所以有一派打坐的功夫是眼睛不能动的,把那个眼神收回,眼睛闭起来照到自己的丹田。这一种修法,所谓神光内照,就是把离卦收回照到丹田。

所谓丹田,道家把有形的人一体 分成三个丹田。上丹田就是两眉间进去到后脑一条线,同样高度,脑左边太一陽一,右边太一陰一,左右连一条线对穿,两条线一交一 会中间;拿现在医学勉强配合来解释,可以说前脑后脑中间的间脑的部位,这个地方叫上丹田。把胸口两乳一房间对穿的部位叫做中丹田。下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三分,就是以各人中指第二节算一寸为标准,这是传统测量的方法。人一体 各部穴位,也以自己的尺寸来量最标准。

我们在座的女性朋友注意,不管是成年没有成年,不管用眼神来照,还是用意念来守下丹田,久了会出大毛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血崩。男性则次要。总而言之,这个是很粗浅的道家修法,不能说不对,这个方法也对,看什么人用。假如男性血压高,这个方法可以用,而且非常好;如果血压低的话,这个方法就不能用。所以修道必定要通医理,必须要配合《黄帝内经》乃至《难经》。

讲到上丹田,有些传道法的也属于有形这一方面的,现在很流行。据我所知,外面有各种的法门在传,这里是密宗那里是道法,都弄得非常秘密。要磕头烧香赌咒,不能对外人讲,讲出去天打雷劈,要赌这样的咒。然后传你的时候, “六耳不同传”,就是三个人在一起不传,只在一个人耳朵边上传口诀。

这一些道派外面多得很,传给你的打坐就是一个“守”。有时候结一个手势,密宗叫手印,在中国道家叫捏诀。有些传你个手印,叫做太极图,打坐的时候就那么捏住。有些人打坐闭起眼睛皱起眉头,好像头痛得很,烦恼不堪的样子,原来他在守上丹田。这种守法,老年人尤其血压高的人千万不要做,如果你学了不久就红光满面,那不是好事,那是血压上升了。当然面带桃花色又是另外一种了,那是好事。如果脸涨得通红,皮肤发亮,算不定忽然无疾而终,也算得道了吧!其实是血压高脑充血。

但是这个部位到底可不可以守呢?可以的,某一种身体适合某一种工夫。譬如有人神经特别衰弱的,就可以叫他守这个上丹田,但是也要看他的气血流行够不够,否则守这个地方也会出毛病的。

据我所知,外面很少有人初步叫你守中丹田。但倒是守中丹田比守上下丹田毛病出得少一点。但是也有问题,有时候搞久了有些人觉得心窝痛,不是心脏痛,是食道和胃消化不良 ,或者呼吸气管或者肺部有问题。这三个丹田顺便讲一下,也是修道的常识。

管住耳朵和眼睛

刚才讲到坎离两卦,这一派修道的,在道家正统的观念,秦汉以上的古书,都把眼睛所代表的神光返照叫做存神,也叫做存想;在密宗叫做观想。这两个名称有差别,当然方法也有差别,但都是运用思想。存想久了,就是古人所谓“存想飞升”,人可以飞起来。这只是一个原理,真正几个人做到呢?可以说没人修到过。换一句话说,你存想也好,神照也好,照到身体必须要达到“幽潜沦匿”,身心沉潜下去然后起变化。当变化一来时,就要懂得讲过的这些法则,走到那一步一定显现那个原理,详细的我们慢慢再报告。

实际上,打坐时把眼睛收回来,或者照到哪里,行不行呢?还是不行。你把离卦虽转入内境界,还是没有完全“幽潜沦匿”,因为我们坎卦耳朵,欢喜向外面听声音。要把眼睛、耳朵收回来沉下去,简单地说就是收视返听,也就是佛家修行的观音法门。以道家的看法,观音法门是利用坎卦耳根起修。用观音法门的好处在哪里呢?我们这个耳通气海,换句话说,两个耳朵与这个生命肾气相通。所以一般年纪大的,耳朵听不清了,就是肾经的元气衰弱了;眼睛也老花了,那是肝经闭塞出了毛病。所以这一派道家用的方法,是在身体上转,把眼神收回来照到肚脐,要耳朵不听外面,慢慢使气归元,到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幽潜沦匿” 了。

这一派的道家,他的道理是以八卦代表人一体 ,所以乾卦是头部,为首;坤为腹,坤卦是整个肚子;艮卦为背,离卦为目,坎卦为耳,兑卦是嘴巴,巽卦是鼻子,震卦为雷是身体。这里说的是先天八卦,是以有形身体来代表,详细的道家又另有分类。所以说道书很难懂,千古以来读书最讨厌读道书。拿眼睛来讲,离卦另有一个配法,左眼属离卦,右眼属坎卦。同样的道理,每一部分他又把它再分化,这岂不是很复杂,不是乱套吗?不乱套,有它的原理,因为宇宙万物各有一太极,各有一个天地。等于讲我们人一体 整个是一个生命,如果在医学上分开来研究,每个分开的再分开又是一个单位。这个单位用八八六十四卦的法则来研究,又是一个系统,都合那个规律,都合那个法则。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都是归纳性的讲法。如果呆板地分析这是哪一派哪一家,分类起来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详细地分类。

精神与魂魄

正统的道家,解释坎离二卦日月二用的道理就很准确了,说“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亏比气血之盛衰”,这就把坎离二卦所代表的内在意义告诉我们了。现在我们要解决一个哲学问题了:中国道家处处提到精神,精神是个什么东西?很难下定义,精神就是精神。我以前常常当笑话讲,学校规定要对学生“精神讲话”,我说这不合逻辑,因为讲话本来就用精神在讲话,讲话就是精神。如果精神以外还有一个精神讲话,我说不要变成神经讲话了!

所以精神还是先要下定义,它是个什么东西?它所代表的又是什么?你说这是个抽象的,那就没有话讲了,抽象就不谈。但是在中国文化中,精神确实是一个东西,所谓精神就是魂魄,就是魂与魄的变化。换一句话说,魂魄是精神的变化。那么什么叫魂魄呢?心理的状况是魂,属于神的;生命的能量旺盛是一精一,是属于魄。我们普通讲,这个人很有气魄,这个气魄的确是物质的身体所爆发的。一个三期肺病的人,或者癌症到了最后阶段的人,再也没有气魄了。

“魄”字是白字旁边一个鬼字。什么是鬼?一路研究下来,要认识中国字,先要认识部首,这个“鬼”字从“田” 字为主。为什么呢?我们是地球的文化,人都在这个地面上。田在古代的写法,一个圆圈一个十字就是田,不是方的。这个田上面,中间一笔出一点点头就叫做“由”。“由” 字就是草木在土地上生出一点苗。所以由来就是有一点苗头了。上面通下面通就是申,代表电。这个“鬼”字上面上不去的,你看那个“鬼”字的写法,专门向下面走的那个就是鬼。至于“神”字,上下通的叫做神。

这个“魄”字是白色的鬼,白代表一陽一气,有一陽一气有实质的这个精神部分叫做魄。没有实质的,人死后肉体实质已经完了,就是鬼旁边加个“云”字,那就是魂。云就是天上的云,有时聚拢来看见了,有时散了看不见了。所以魂魄是代表生命的死亡与存在两个阶段。

那么精神是哪里来的呢?归纳道家的说法,分为两部分,神属于性,本性;一精一和气属于命。道家早就把身体分成两个宇宙,我们这个肉体存在是我们的命,所以身体是命。至于那个性呢?那个就是神,不属于这个身体,但身体也是性的部分。比如电,这个电是通过灯泡发亮而发生作用。灯泡坏了就不能通电,也不起作用了。因此道家的理论同佛家或其他的不同,认为修道的人必须要性命双修。性命就是一陰一陽一,也就是坎离所代表的,性命双修就是两样要齐头并进。

宋、元、明以后的道家,也就是正统的道家,老实讲是反对佛家也反对儒家的,认为他们都不会修道没有用。他说佛家跟儒家光修性不修命,只从心理人手,对身体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仍是生老病死,很痛苦。但是,宋元明以后的道家同时也反对一般修道的道家,认为他们光是修命,只是练气功啊,炼身体啊,在身上搞来搞去玩弄精神。王一陽一明所批评的就是这种。所以只修命,不修性,光炼身体,不懂佛家的所谓明心见性和儒家的修心养性的原理,也是不行的。

道家有一句重要的名言:“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炼身体,在身上转河车,转来转去,不了解心性的道理,不懂一切唯心的道理,是一般修道人的第一错误。相反地,他说“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一陰一灵难入圣”,只晓得在心性方面入手,在明心见性的学理上参,这个空了那个空了,但身体气质变化不了,他认为这是一陰一陽一没有调好,永远不能证到仙佛的果位。

所以正统的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对佛法也是非常恭敬的,认为佛是修成功了的。一般学佛修道没有成功,因为不是偏在修性就偏在修命。这个主张拿佛学来讲合理不合理呢?非常合理。研究了佛学唯识,研究了般若就懂了,这个身体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身和心各一半。所以修道的认为一定要半斤八两,要两个齐头而并进,也就是要性命双修。最后身体由衰老变健康,由健康变化气质,由变化气质达到脱胎换骨。再配合上心性的修一习一 ,这个道才能修成功。

性命双修成功了以后,道家称为“无缝塔”,修成一座无缝的宝塔一样。佛学的说法就是证得无漏果,得漏尽通,一切都成就了,没有渗漏,没有遗憾,没有缺点,这个生命是个完整的。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清稗类钞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比较严肃,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全书事以类分,类以年次,分类详细,纲目明晰,颇便查阅。文字简约,清畅可读。

    徐珂09-17 完结

  •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 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09-17 完结

  •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 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 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孔子及孔门弟子09-17 完结

  •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 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 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南怀瑾09-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