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卦
周易下经次序。人道为先。首列咸恒。明人道之本。始于夫妇。人伦之初。自于男一女咸恒二卦。男一女之交。夫妇之偶。以建家族之基。而家人一卦。则更着明家道之大。家庭之要。以见家为人类之根源。国之基础。天下之本系。如手之与臂。臂之与指。一脉相承。分司其职。不可阙一。家道立。而后人道全。国以兴隆。天下以安治。此家人一卦。非仅夫妇男一女之际。婚姻配偶之间所能尽。咸恒虽造其端。而未能详其节目。则以家之成。不止夫妇。家之众。不止亲属。如一国之有君主。一都之有官守。其间组合既繁。分晰亦杂。非一男一女之交际配偶可比。故咸恒二卦。皆以一男一女合成。而家人则上为巽。下为离。自先天言。皆女也。岂家人仅为女哉。不过见家道之齐。必自女始耳。巽虽长女。而在外。且九五居正位。是当视为一陽一。离固中女。而在内。又以六二居正位。是诚一陰一也。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一内一外。合成家人。乃见家道之正。必先有其尊。家道之齐。必先得其序。一陽一外一陰一内。尊位已明。男分女别。序列已定。此家人卦。以巽离合成。而必以九五六二。先明其分。一陽一陰一外内。更着其情。分定则不争。情合则不乱。不争则严。不乱则整。严则能肃而无私。整则能合而相得。此家人之所贵。在卦象即可明见之也。家人继明夷之后。为世道之昧。人道之伤。地与火争明。母与女不近。乃成暗昧伤夷之象。家人则与之异。一陰一陽一既协。情志弥亲。内外不纷。信谊益笃。盖鉴夫明夷之害。而返求于一性一情之真。审夫行止之正者欤。传曰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明夷之后。受以家人。由此亦可见家人有异明夷矣。明夷爻辞。言其行之艰。遇之困。如人远适异地。举目无亲。又如暗夜独行。叩门求宿。遭逢伤损。自非偶然。而家人因其既伤。辄思其反。因其无亲。辄念其骨肉。一则荒凉难处。一则亲一热多欢。一则伤病不支。一则温情相慰。如人因在外。受尽艰苦。乃决然还其旧家。以期得所慰藉。人情之常也。传曰家人内也。以家人与睽往来。睽为外。家人为内。内则亲。外则疏。各卦讼为不亲。旅为寡亲。皆与家人相反。讼以天水违行。父子不亲。是为家人之变。旅为火山相拒。男一女不协。是为家人之敌。惟家人二女同一居。志行可洽。风自火出。气味不争。与火风鼎又异。鼎以火在上。风火交煽。乃成燃一烧之象。故名鼎。家人则风能散火。火在内而风在外。是风犹火。故曰自火出。明其原同体也。二女一长一幼。长率于外。幼安于内。比之家人。长者主持外事。幼者敬恭内职。又如男一女。男子宾士诸业。女子静持家务。此一陰一陽一谐协。尊卑严肃。内外画一。上下安和之象。故名家人。以二卦克调协。如父子夫妇。一家雍睦。而无乖违。观卦爻之配合。即可知家人道得正。而行有方矣。盖卦如既济。上下正位。而一陽一能率一陰一。刚柔相当。而升降有度也。读者细绎卦象。当可明圣人命名示教之微意焉。
家人卦。四一陽一二一陰一爻。而二五正位。恰孚刚柔之德。上巽下离。八卦原位。巽四离二。本卦本爻。正体正用。更兼和协之情。盖一陽一卦多一陰一。一陰一卦多一陽一。巽离皆一陰一。而以主位为贵。主位所在。即其正用所见。上下之位既当。一陰一陽一之用亦明。故卦名家人。以其克正而和也。正则不乱。和则不争。争乱既亡。家道以整。虽卦为二女。而内外自别。刚柔亦殊。以中爻言。九三六一四。恰同于既济。水火相协。情志不违。男一女既和。生育乃大。故家人一卦。有如父子夫妇兄弟。各得其分。而亲近和乐。家门之内。雍雍穆穆。朝夕之间。欣欣怡怡。尊卑分明。礼仪以肃。上下亲一爱一。情感以齐。此齐家之本。为圣人治世之先也。卦内互未济。则明示家人之变。所当预知。正如天水讼。父子不亲而成相害。不和则争。不正则乱。争乱既启。家道胥沦。此未济之象。隐寓卦中也。夫平始不讼。公始不怨。不讼者亲。不怨者近。家人以正与和。乃克公平也。一家之中。贤否不一。壮弱不同。非公正不克齐之。非和平不克集之。故家有长。户有尊。为以志于公正。期于和平。使不贤者以贤。弱者以壮。生成长育。共达于道。则家人九五正位之象也。外有良人以主其家。内有良妇以助于里。刚柔克配。男一女克谐。父生之。母育之。亲恩所加。子孙孝友。此则家人六二正位之象也。故家人异于他卦。他卦主宾异方。内外殊用。而家人则内外合德。主宾一体。犹夫之与妇。父之与母。休戚与共。忧乐不分。而后成家人之象。而后见家人之道。而后明家人之行。卦一而刚柔和。爻异而情志协。传称为内。明全卦之用。皆属家内也。家人以巽长女当男。亦为制卦者微意。否则奚不以三卦主外。如咸恒损益既济未济之类乎。盖一男一女。虽似夫妻。却非亲属。如咸恒固取夫妇为喻。而非家人。至损益既未济等卦。更不得与家人比。则以易道刚柔相匹。先天异于后天。所谓男一女皆先天也。而先天原无眷属可言。虽称乾为大父。坤为大母。不过示生成之本。明生化之源。不得视如家人也。家人之名。出自后天。后天则已变矣。一陰一陽一已合。卦爻已殊。前之男者。今变为一陰一。前之女者。今变为一陽一。故各卦所谓男一女。均视其上下及爻位为辨也。大过亦一女。而爻辞则有老夫少妻。老妇少夫之称。即以在内在外。一陰一陽一既分。刚柔各异耳。家人卦取长女处外。为男正位。则不独以上下辨。且以五二两爻言也。九五者乾本位。六二者坤本位。本位即正。男一女自明。故不得以巽犹女视作一陰一卦也。又家人之道。首重乎情。情之所钟。莫如女子情之所专。莫如年长之妇女。以其上事翁姑。中对良人。下抚子女。无一不本于至情。见其天一性一。此巽在外当男。亦寓有深义焉。矧一家之中。最宜柔顺。柔则能和。顺则能敬。和且敬矣。上下同怀。内外咸服。则以女为男。原重在坤德。明家道之本。必先母教。而家人之间。必先妇道。女子如是。男子亦然。此齐家有别于他事也。故彖辞以利女贞三字。明示全卦之旨。亦明指家道之基。读者务留意焉。
《宗主附注》
家人在明夷之后。传曰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此乃本亲一亲之谊。明东方文化。立本于家庭。由家而国而天下。自近及远。自亲及疏。不得踰越。大学所谓厚薄。必视亲疏远近。不外亲一亲为新民之基。明德之继耳。明夷者伤也。伤必以疏远。若亲近。则和睦之不暇。安有伤者之虞。惟其有伤。必以其不相识。乃嫉妒。乃猜疑。终至于杀害争斗。此伤之见于非亲近也。人之安也。恒乐于外交。及其危也。则怀其骨肉。此一性一情之正。非有所为也。故伤于外。必返其家。一则亲一亲之谊可恃。二则休戚之情可同。不必与人争仇也。即病疫之侵。倾跌之祸。果已伤矣。惟家人之可依。若路人则不足托。虽恻隐之心人所同具。而扶持之任。惟亲近是宜。纵在平时。有不能和协。一遇急难。终必相关联。不独人情之常。抑亦法令所定。故家必有长。姓必有宗。族必有老。为以率导子弟。抚循流亡。使宁其家。毋害于众。则家族制度。实为最良之风俗。最善之规猷。圣人审夫人情。准诸一性一道。创建家道。以安人类。观于易家人一卦。则可见其意深旨远矣。
又曰家人以离巽合成。与火风鼎为同体。而异上下。皆四一陽一二一陰一爻。鼎之风在火下。故象燃一烧。家人火在风下。有同炙热。燃一烧如鼎熟物之喻。炙热如人情亲之喻。非限于二者也。家人以二女相契。恰异于睽。睽则相违。家人则相近。盖以长先幼。为道之平。以卑加尊。为德之乖。平则和。乖则怨。睽之所至。不独疏远。且积怨尤。二女虽同一居。而一性一情各别。故在家人为亲一爱一。为安和。在睽为背戾。为分隔。其所异只在上下内外地位殊耳。传以家人为内。睽为外。内外不独指所居之名。亦兼赅所向之用。以地位言。则为内外。以行动言。则为出纳。或远近也。睽犹二人背驰。愈趋愈远。家人则二人对面。愈接愈亲。此二卦之所异也。离有分离与附丽二义。家人取其相附。睽则成为相离。以离在外在上。其一性一自升腾远骛。其德自发散飞扬。故象日与火。而火犹为类似。火一性一炎上。其烧燎原。在内在下。则用着于物。而使之同热以俱化。在外在上。则行逐于空。而终将飞腾以分散。况又与风合。如家人乎。风在火下。更促其分扬。风在火上。可抑之一团一聚。此二卦之情。大不同也。然风能助火。乃天一性一也。火之初赖风以燃。火之继。反与风相迕。巽为风。又为木。皆善近火。惟得地始成相助。苟失势则转相仇。此用风火所当知也。
家人。利女贞。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全卦彖辞也。乾坤四德。家人以利贞为本。为人道所先。地道所重也。利女贞者。亦如坤卦利一牝一马之贞。明重在女子能贞正不失所守也。家人卦象。九五六二。内外正位。而以上卦巽亦为女。是由全卦言。为一陽一外一陰一内。各得其正。若分言之。则内外皆以女得正位。内离六二固为主位。且属坤之正位。外巽主位。则在六一四。而九五系秉乾之正位。长女代父。以履乾位。在巽固不当。而在家人。则转为宜。以其刚柔相当。男一女同正。巽虽近于僣。却发于父子之亲。犹离之承坤。同原于母女之一爱一。则九五正位。乃巽克继严父之志。代领一家之主。亦与本位得正相等。本道之体柔用刚。处一陰一达一陽一。顺以致之。宜其为利矣。利及于物。贞见于身。利成夫男。贞正诸女。本天之道。适时之宜。应地之利。以建人类之功业。全事物之一性一情。此所以谓之利女贞也。利固推及于一切。而其初则出于女贞。女之能贞。家道乃正。贞者正而固也。在家以女贞成其利。对外以女贞推其利。秉坤顺承之美德。克成全乾之大用者也。乾卦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由家人之利女贞。即可见利之所至。天下无不赖之。不独一人之利。一家之利已也。夫利女贞。卦之大用。而家人者。人类之始基。人莫不有家。莫不主于家。育于家。集家为国。积人为家。是家介乎一人与全国之间。而为人民生成繁殖之所。无人固无家。而无家亦无由繁滋其人。无人固无国。而无家亦无由培育其国。国之本在家。人之本亦在家。此家之成。必始于女贞也。女贞者。一则妇女为治家之主。门内之事。皆所主持。一则妇女为生育之原。子孙繁衍皆系焉。不独上事舅姑。中相良人。下抚儿女。胥赖之也。则利女贞三字。由其近细者言。则为家庭生成发育之本。由其远大者言。则为全国兴强光大之原。且为人类繁滋栽殖之基。女而勿贞。家固不齐。国亦不振。人类亦将不克发皇流衍至于无穷。此可见女贞之利。莫大矣哉。
女贞不独指女子守贞言。贞以正位有守。持节能固为先。在卦二五正位。是有守也。内外协和。是能久也。家人夫妇为本。夫妇之道。在于恒久。恒卦喻夫妇之德。而家人更推之及其他亲属之行。女子为一家之本。先正其身。再正其家。上下皆正。家道以齐。齐亦正也。齐家即正家之意。男正于外。女正于内。长正于上。幼正于下。主正于前。仆正于后。则举家无不正矣。一国之众。先正其上。一家之内。先正诸女。是家与国之异。为国令必严。家政必和。严则能定。和则能近。一家大小亲疏。或有不齐。而贵亲近。重情一性一则一也。重情则无所扞格。重一性一则无所乖违。如夫妻。如父子。如主仆。如尊卑。一以亲睦一爱一怜为先。则无诟谇之一声。无勃谿之举。则皆从容中道。婉娩有容。莫不发夫女贞者也。女子之一性一。柔而顺。约而慎。温而敬。宽而訒。心广而志定。神清而气静。此天生优于男子之一性一也。果本是一性一。行是行。德之不悖。言之有信。容之可亲。情之易近。则家人皆化于其下。无一嚣张浮暴者矣。此之谓女贞。此之谓正。家人以之成利。人道以之致用。家已齐矣。民已良。国已治。天下已平。岂非女贞之功哉。故利女贞。不独指女子节一操一。而女子节一操一。自包括在内。未有不贞节而能正者。未有失其正而能和悦其上下者。未有己之不正。而能令其儿孙善其家人者。故女贞之义。为家道之本。女子有守。则男子不能犯。女子克正。则上下不能乖离。女子有其贞节。则子孙必贤孝以成令名。女子能敬其尊长。一爱一其幼小。事其良人。和其同类。督其僮仆。而无间言者。其贞已可见矣。奚必兢兢于节烈。方谓之贞哉。譬之忠臣。不必以死节。孝子不必以殉亲。而其功业之崇。言行之美。自足昭垂于世。是即所谓贞。是即所谓正。盖能率众而服人者。未有不贞正也。家人之女贞。即此义耳。
《宗主附注》
家人以二女同一居。情感易洽。为亲一亲之本。亲重情一性一。与尊重道义有别。故在家必以和一爱一为先。在外必以信义为重。事父母。先养志。不争理。事君上。先守职。不随和。此其略也。故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亲则无恶。义则无私。家人虽有严君。究与主上有别。孟子所谓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古人易子而教。恐伤亲一亲之情也。家人卦取离在内。正此旨。离外则离。离内则丽。睽以离居兑上。遂成分驰之用。家人以离居巽下。乃见和睦之情。此传称内外之所由来。离本不亲。在内则不亲者亦亲。离本难近。在内则不近者亦近。如男之娶妇。初非亲近者。而既合卺。则成一家人。以其来归我也。内字即含有收纳之意。外人来归。我收纳之。非亲者亲矣。不近者近矣。古礼女子从一而终。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谓之妻。夫妻既配。情一性一既协。设有乖违。实忤人道。故离婚为逆。为人伦之变。为其易近为远。返亲为疏。恩仇既殊。一爱一憎亦别。此人道之害。不独家之不幸也。而末世恶俗。则不以为怪。伦常之废。实自此始。彼禽一兽之贱。犹知守贞。而人反二三其德。将何以称三才之一哉。故易教首重家人。彖辞曰利女贞。明女贞之利。即家人之本源。亦人类之基础。女而不贞。何言家道。何言人道。道者一而已矣。分驰旁骛。焉得谓之道。此世乱之所以亟也。世劫之所以甚也欤。又曰家人利女贞。夫子已明揭其义。而女之贞否。实关民族之强弱。国家之治乱。人类之繁衰。非独一家一姓之兴替成败已也。在义贞与一婬一反。不贞则一婬一。一婬一为乱之源。未有一婬一而不乱者。一婬一为弱之机。未有一婬一而不颓废者。一婬一为杀之因。未有一婬一而不争诟相残害者。盖天道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必得其正。贞者正也。一婬一则为邪。一雌一雄。必得其匹。贞者以道合。一婬一则任情一欲而乱其配偶。一男一女。必得其固。贞者以节自固。一婬一则失其所守。而肆无忌惮。以败其一操一。毁其一性一。终害于身家。祸及儿孙。此贞一婬一之当择。而女子之贵贞。乃天地不易者也。家人以情合。情之所徇。最易为一婬一。故彖辞特以一贞字正之。情莫盛于女子。任情者多犯一婬一。而一婬一之成多由于妇女。此彖辞以女贞一语纠之也。夫人生不离乎男一女之一爱一慕。此天道自然。万物皆同。为欲广其种。裕其后也。禽一兽草木。尚知偶合。而况人乎。男一女合。则生育以滋。雌雄配。则胎一卵一以化。不外遂其天一性一。发于至情。以达夫生生不息之旨。然不得不有所限焉。情者生之苗。亦死之种。得其正则生。逐于邪则死。故圣人制作礼仪。定为伦纪。无非鉴于先民之失。戒于兽欲之害。约情以就于一性一。节欲以保其身。此贞德之立。实人道之所本也。人道先利贞。利又在后。贞不失。人道不亡。贞固兼男一女。女贞不失。家道不废。此女贞为家人之所重。亦人道之所先也。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一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一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明家人之用也。家人以卦象外一陽一内一陰一。九五六二。内外一陰一陽一。恰孚乾坤正位。故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此二语。明示全卦德用。系由九五六二两爻得位而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既定。男一女胥正。虽卦为巽离。而正位孚于乾坤。故称男一女。不复以长中女分别言。男主外。女主内。乃人道大则。即家道大端。今男一女皆得位乘时。皆得地适用。是已同于道。洽夫时。合于天。宜乎理数矣。故继释之曰男一女正。天地之大义也。义者宜也。宜于时。宜于位。宜于道。宜于德。无不宜谓之大宜。亦大义之所称也。大义云者。天地一陰一陽一。人之男一女。皆以义定其次。天尊地卑。一陰一内一陽一外。此天地之次也。男尊女卑。男外女内。此人之次也。其尊卑。非分也。乃序也。内外非名也。乃事也。序者如第一第二。事者如出纳。用统体用言。不可视尊卑为悬隔。内外为距离。故相得成用。相交成器。无贵贱之殊。远近之别也。故曰大义。言以是各成其利也。传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以和义。此释利即释义。可见义即利。大义即大利。大利者。无不利也。彼此咸利故耳。而后人往往以义利异辞。斤斤焉辩其所指。是忘易之释利也。夫大义固同大利。而不曰大利者。以包有德用焉。利由事物言。义由道德言。其间有广狭。无是非。如家人男一女正位。在德为义。在事为利。此彖辞称利。而释文则称义也。男外女内。在事固利。在行亦宜。在物固利。在道亦洽。此所以称为大义也。义之自出。由于行。见于用。底于成。初不外乎道。故曰道义焉。道之所用。仁为其体。义为其用。礼为其舒。信为其卷。而孚于时之四季。故仁者主生。义者主决。礼者主分。信者主合。家人始终于情。必决之以义。情而不义。必一婬一而不贞。故义为正义。不正则非义也。而天地人物皆同之。天地有交泰有离否。为求其止于正义而不一婬一也。人物仿之。亦不可过。情一欲使人过。义乃致之中和。故大小过。偏而不中。乖而不和。惟中孚得中和焉。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其能约情去欲。喜怒哀乐。发皆中节耳。中节者。正义也。贞也。节与贞相联。与义相接。女节曰贞。男节曰义。二者一也。外内之间耳。
艮卦曰。天地大义人终始。此已示大义之解。以艮为止。止于其位。即贞也。守而不失。即义也。故正字从一止。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皆明大义之用。所谓君止于二一节。无非大义之分释。有止始不逾其分。能止始不失其节。故艮卦为天地大义。人之终始。与此处天地大义。由男一女正而明。互相表里。天地大义。人依遵之。而始终不渝。即男一女正位。家道以齐。人伦以建之意。人伦二字。亦缘是来。不外有所止耳。伦类也。各归其类。各守其分。各保其贞。则天下以定。其本源则男正乎外。女正位乎内而已。内外不淆。刚柔以协。男一女不乱。一陰一陽一分调。此通天之道。亦易乾坤正位之道也。乾坤正位。天地不纷。上下有常。生化有序。则万物育矣。故家人卦以二五正位。见天地大义焉。天地大义。为造化之宗。夫妇大伦。为生育之本。不得失也。而狂妄者。蔑视之愚蒙者。罔识之。任情恣欲。自毁其伦。作一奸一导一婬一。自隳其守。内外不正。一陰一陽一不调。则祸乱作矣。此大劫之成。实由大义之不明也。家人卦固以家言。而其至矣。上合天地之序。下致天下之安。其所关。岂浅尠哉。读者于此。要当三复斯语。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一之谓也。以九五爻为乾位。卦则巽卦。一陰一卦一陽一爻。是拟于君也。九五君位。巽则长女。女以代父。一陰一以拟一陽一。此家人九五。有同于君。在象如是。在事亦然。家以父母为主。犹国之有君。君主国政。父母主家事。一也。故曰家人有严君。严君者。谓如君之尊严。为一家大小所服从也。父母为家长。督率全家。训导上下。其分既尊。其位既正。则非君犹君。为其克统家众。使之齐一而不纷乱。教育子弟。监察僮仆。抚绥戚族。和睦远近。胥是赖焉。称为严君。固非僣也。然父母宜活看。如家有父母以上之尊长。则以最长者称之。高曾祖父母。亦犹父母也。重在职而不限于人。尊在位而不拘于系。如家之男。祖最长。即当父之职。家之女。曾祖母最尊。即当母一之位。仍分主内外也。不必为文字所拘。而失尊尊之义。长长之宜也。易称父母者。由卦象言。乾为大父。九五当位。坤为大母。六二当位。此二五两爻。为职位所在也。一家之内。则以男之长者行父之职。女之尊者行母一之职。不限于夫妇也。观于卦以二女合成。不以一男一女配偶。正因家人异夫妇也。故咸恒称夫妇。而家人则为二女同一居。女在外。即当男位。代父职。是父母者。不过男一女之长耳。祖父母亦可。曾祖父母亦可。推之伯父母或叔父母亦可。若尊辈均亡。即兄嫂亦得代居父母一之职位。总之家必有主。男有尊。女有长而已。所谓家主。即视当父母。即称之严君。是义人多未明。泥于父母二字。遂致父母在日。高曾之尊无权。父母苟亡。兄弟之争以起。家主不定。家道难齐。此后世家族。多不克谐和同一居也。家人卦以父母当一家之君。明示一家政令所出。国无二主。家有二君。二仍一也。为分司内外。不相争讼也。父母既履尊严。子弟宜率循在下。僮仆亦敬供毋违。如国君在上。臣下尽职。民人安和。罔有纠纷。无敢踰越。则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各安其分。各守其位。同于大正。于是家道正矣。家正则推之全国。亦皆安和。推之天下。亦同平治。故曰正家而天下定矣。
全节意旨。在一正字。仍本卦象二五正位而来。前半节以男一女正。孚天地大义。后半节以家道正。致天下太平。皆本彖辞利女贞三字。而详阐其义。贞即正也。有守曰贞。有位曰正。得位而不失所守。故能称贞正之德。内外皆得位自守。故能由男一女之正。建家道之正。正则定矣。惟正能安和。惟安和能守其分。惟守分。能不争不害以同平。故天下底定。由于一人得正。由于一家得正。正字从止从一。止于一。乌有不正者乎。大众皆止于一。乌有不定者乎。故曰知止而后有定。守于其分。则无相争。止于其位。则无相贼。贤愚强弱。以安以和。上下内外。以绥以乐。亲疏远近。以信以睦。则由一家而一乡一国。推之天下一靡一不平定。古人言治。必自正心始。正己而后正人。言平天下。必自齐家始。齐家而后治国。皆一以贯之。此家人之利。不下于乾之美利利天下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者。言父正其父。子正其子。夫正其夫。妇正其妇。皆自正也。不待人之督责。不需法令之严。不烦刑赏之密。不因规戒而饬。不为鞭策而自勉。人人自贞而已。自明其位。行其德。守其节。适其情一性一。以合卦爻二五之得位乘时。卦德之柔静安穆。故克尊其所尊。亲其所亲。融融怡怡。同于安贞。天地大义。人之大伦。一奸一私绝迹。争论不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亲吾亲以及人之亲。上下有别。男一女有分。内有妇助。外见夫勤。尊者教训。卑者率循。近者和悦。远者熙宁。始之于身。继之家人。推于全国。咸于维新。至于天下。罔不尊亲。圣王之化。乃见其真。此家人彖辞始于女贞。而极于天下大定矣。夫人生一一性一莫不有父母。父母一之恩。人类同之。父母一之尊。天下共之。严君之称。为家齐之本。夫妇之和。为人道之基。咸恒已详及之。今更见于家人之释彖辞。足明圣人示教之谆谆。读者勿视为卜筮休咎之用已耳。
《宗主附注》
世俗往往称父为严君。以其为一家之长。有尊严之分。主儿女教训也。实则严君二字。出自家人卦。而所称系兼父母。并非独称。父其称严也。亦非谓尊严教训。使子女有所畏惮。乃明父母为一家之主。有同于一国之君。严者俨然也。意即威仪尊重。言止庄严。俨然君也。父固如是。母亦同之。父主其外。母主其内。一家巨细。莫不秉承。儿女僮仆。均听使令。此非君。而俨然君也。虽不能无尊严之义。庄严之情。而非以是见称。则固不易之理。盖家人重情一爱一。况父子母女骨肉之亲。晨昏侍侧。长幼不离。自多和悦之容。欢笑之貌。决无居其尊严。令之畏惮。示之庄严。俾其违背者。矧儿女初生之际。一切无知。襁褓之时。诸多恋慕。岂堪以严相责。使威加于恩乎。故易称严君。乃明分之尊重。德之端庄而已。非谓以严督其子女。勤其教训也。又非如后人分称父母为严慈也。父固不必称严。而母亦不得独称慈。盖父母一之于子女。恩一爱一同也。母固慈。父又焉得不慈。传称六顺。父慈子孝。大学称五德。为人父。止于慈。尤可证慈原父母共有之行。以其出自天一性一。无男一女之别。虽一性一情暴戾。亦未有不慈于其所生儿女者。既以慈为至情。一爱一为至行。则所谓严者。乃分也。非用也。地位也。非思与行也。人莫不有子女。子女之于父母。其宜孝敬也同。孝以答慈。敬以事严。非独指一人也。严固母所同。慈亦父所有。观于家人卦释彖辞自了然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孔子《宣圣讲义》
此释家人全卦象辞也。家人以巽在离上。为风出火外。风与火有虚有实。风虚而火实。火有形色。风则气也。火为物化。风自生也。故火之为物。非如风之由气动而成。风既无形。则其升于空。或出于外。皆自然而然。火则拘于物。泥于方。其生也。假物以燃。其灭也。因物以寂。火之有质。不得外物以行。物高同升。物散同出。此火在外在上。乃地位所为。非如风之能自动变化也。家人卦风在外。故称为风自火出。不得曰火入于风也。且风者轻行而易变。其生也。必因寒热之推移。热则升。冷则降。气之一性一也。既以热升冷降。则其加于火也。亦因之燃而后外出。以未遇火。固冷而降在下也。今与离合。而又在外。故称之为自火出。明风不自出。其出也自火。火以热蒸其在下在内之气。出散于外耳。凡易辞皆因象成义。如需称云上于天。明云原在天下也。在下者复上。在内者复出。出则用上字出字。示其所自来。亦体物明用之意。风若不出于火。则火不生。如室或器。闭窒不通。则火不燃。以无气之动。风之煽也。是巽与离合。而后成其用。若反之。离在上则为鼎。而有风不得出于外。以被火所遏也。火非能遏之。乃物遏之。故取象于鼎。明风之用。只供火之燃而备鼎之熟物。风不能独见其用矣。家人则不然。火热于中。风散于外。一虚一实。一温一凉。乃互成其用。而见谐和之情焉。又凡离在内。皆有温和调协之用。如天火同人。其明例也。天火一刚一柔。而离在乾下。得声气相求之功。成亲疏相得之效。故为同人。言善与人同也。家人亦然。风火相交。巽以代乾。九五六二。恰孚于道。是较同人更易谐协。易和好。两柔相契。两情同允。故家人乃天一性一之集合。非同人以义相交者比。同人远。家人近。同人多疏。家人多亲。同人尚有猜嫌之虞。家人则惟具一爱一睦之志。此风自火出。卦名家人也。一人字。正与同人人字同用。皆本人道言。以人类为主。人生一性一情不异。好恶无殊。以我度人。无不相应。以此例彼。无不相孚。则以生有其真。天一性一是也。家人虽多。无有异其天一性一者。同人或有难合。由于情之不齐。家人无不相亲。则以一性一之无二。一性一乃本也。情其用也。逐用则逆。率一性一则正。此家人以二女合居。与同人父女同处。各有别也。至一性一无害。至情无猜。家人一性一情之至也。而取象于风与火焉。风火相助。适成温和之用也。
君子二句。明人道鉴于家人卦象。而择重言行要规。以见人道之本。必基于言与行之中度。言有物。则言皆实践。不干狂妄背谬之衍。行有恒。则行有常规。不犯轻浮诡谲之咎。对家人如是。对外亦如是。家人卦上巽而顺。下离而明。顺则正而不乖。明则大而不曲。故本卦象以立人道。推卦用以明大德。乃易教主旨。有物者。有言不虚。可见诸行一事也。有恒者。有行不改。可垂诸无穷也。即言寡尤。行寡悔之意。君子人之表率。家人有严君。家之楷模。必先谨于言。慎于行。方足以信于众。示于人。言之不虚。则无诈无虞。而片语皆可法。行之不变。则有典有则。而素行皆可师。君子固为天下所望。不独一家之人。而必自其家始。家人不信。何以信于外。家人不遵。何以推于远。此言行必饬于身。立于家。而后用之国天下。无不服从矣。离文明光大之象。故言必有物。以副其德。巽柔静贞穆之象。故行必有恒。以成其用。且火能灭物。不戢则焚一身。此言有物。正为杜其弊也。风行善变。不定则飘落。此行有恒。正为免其害也。在卦雷风恒。亦取此义。以其难恒。故示之以恒。传称夫妇之道。不可不久。夫妇为家人之基。则有需于恒久。更可知矣。彖辞称利女贞。释文称正。正即贞。贞即有守。有守则不失其节。不乱其行。不杂于言。不悖于道。皆有物有恒之谓也。反此即为失守。即不正不贞。不正不贞。将奚利哉。此就家人卦言。君子二句。虽圣人示人道之旨。亦易教体天道之用也。有物有恒。言行不苟。情志不移。贞正自守。近取诸身。推之家人。广及天下。无不尊亲。此易教始终之义。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即由此言有物行有恒始。
《宗主附注》
前讲风自火出四字。乃分释卦象兼全卦体用。以巽为风。风与火相煽。最不易分离。今巽在外。故曰自火出。然家人与鼎为同体。鼎卦象辞。则曰木上有火。以巽为风。又为木。若在火上。则称风。在火下则称木。风不得入火内耳。木在火下。火不能伤。若在火上。则与俱化矣。故家人称风。鼎则称木。而家人以内外言。鼎则以上下言。此易称名有深意也。风能出于火。木则不能。木可居火下。风则不可。以风在下。则火将飞扬。木在上。则木亦灰烬。皆不得独着其用也。用出于体。体之不完。用奚由成。此风木分别称名。正为明卦之体用。而示两者分合之情志也。故在坎震合为屯。称为云雷。不称水。在离震合为噬嗑。称为雷电。不称火。皆由其所合之情志名之。以雷亦火。云亦水也。水不得上于空。火不得合于雷。欲其相得。必为云与雷。固由理数可明者也。又自出二字。亦有深义。如需称云上于天一例也。以其地位。本在内。或在下。今易为在外或在上。故一则称出。一则称上。既言出。则可知其原在内。既言上。则可知其原在下。此则依其本来之地位。及所生育之方耳。风木同体。则在内。其分也。云水同源。则在下。其宜也。风由气动。动则升扬。云由水蒸。蒸则腾散。此物之变。非其原体。变则为化。原则为生。生化之间。升降之异。凡物皆有。而以水火为最明。生之为水。化之为云。生之为火。化之为电。风与木亦同。故卦者挂也。挂一以象众。不可泥其名。应随所宜而称之。方足以合于易辞之旨。
初九。闲有家。悔亡。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初九爻辞也。初九乃离初爻。上与巽六一四应。一一陰一一一陽一。而刚在下。有防闲之象。闲者门之限。门内有木。为以固门户。防盗贼。因而推作防闲之用。闲有家者。以初爻为卦之始。亦家之基。初九防闲在内。则家基以固。故曰有家。言自是即见家已构成。父母夫妇兄弟。各有所守。不越于防。则尊卑以明。长幼以序。正如一室之内。有门户为之卫。则凡室中器物。均可排列齐整。次序井然不乱。外言不入。中守自坚。则安和整饬。以孚于道。此家之本也。家虽大。人虽众。苟先有其闲。以措于安定。方互相亲一爱一。不致于纷扰。即礼所谓男一女有别。长幼有序是也。别者别于闲。序者序于闲。若无闲。则不别不序。而胥乱矣。故家人卦要在一正字。正即有闲之谓。闲者有所止。正字从一从止。在卦艮为止。门之限亦为止。为限人出入也。限字从艮。即取斯义。闲以止。则皆就于正。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上安下定。皆止也。皆就正也。此初九之辞。以闲有家。而占悔亡也。悔与贞对。内贞外悔。卦之通例。初九在内。以正自闲。是已贞矣。贞则无悔。亡无古字通用。言能(24右起1,似应为“贞”字)则无悔。能闲则克贞矣。情之所动。恒易于悔。贞则正于一性一。而情不过。志之所之。恒易召悔。闲则守其正。而志毋邪。情不过。则亲一爱一出于天真而不一婬一。志毋邪。则好恶依于人道而不乱。此悔亡亦原无所悔之意。盖初九刚在内。刚则寡欲。九本乾爻。乾则乾惕。自御以寡欲为本。待人以乾惕为先。则言无虚诳。行无偏颇。言寡尤。行寡悔。恰孚象辞言有物行有恒之训。更奚悔哉。言行既宜。亲疏勿忤。言行不苟。上下勿疑。此家齐之本。而实由于有恒。有恒方久。家道贵久。父子固终身之亲。夫妇亦毕生之匹。兄弟固手足之一爱一。主仆亦心膂之同。为一家无大小。皆以一性一情所合。道义与共。欲不恒可乎。夫妇之道在恒。家人之用亦在恒。恒则不变矣。家道以伦常为本。伦常即志于恒。背反者谓之变。以其乖乎恒久也。伦常之变。家道必亡。岂止悔哉。此初九之闲有家。占悔亡者。实由能恒久耳。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志指情志。以初九所志在九五。如乾初九为潜龙。而志在成九五之飞龙。是其例也。不过家人初九。虽为刚在内。而格于六二六一四两一陰一。其志易变。惟刚能自贞以就于正。本有守有闲之义。成有物有恒之行。乃克始终如一。而述其初志焉。志未变者。正以易变而不变耳。然不变。非有所强也。只以初九克刚。不为物役。能贞。不为情一动。自就于正。不干于邪。则爻辞所谓闲有家也。闲者自闲。如范围之。拘系之。不以心徇情。不以一性一逐物。一性一乃坚定。心乃清明。而后恒久不渝。故曰志未变。志者心之所之。能防其心。始恒其志。心苟不守。志焉能恒。故志得明初九之所期。不缘两一陰一之诱一惑。永守其贞。长保其恒。足成九五之正。并全六二之中矣。凡辞称志。皆本爻象言。初爻原无可为。而志则可见。因善于防闲。乃底于贞正恒一。仍重在闲也。闲犹立木为栅。以豢牛马。俾安育而毋宾士。人闲其心。亦复如是。情易害一性一。欲易毁刚。初九在内。始克保其刚正。故爻辞许之以闲。不务外。则心易定。不接物。则情易安。耳目之官。常蔽于外物。心居中宫。常保其清洁。此为学贵格物也。家道固重在善于防闲。而身心尤重在恒一贞正。初九一爻。首揭其要。而释文以志未变为诂。足见害之大。莫过于志之不定。乱之成。莫外于心之不正。志定而心正。则言行皆孚道矣。更何悔哉。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六二爻辞也。六二内卦之中。即坤正位。离以中女秉坤母一之德。在后天代乾父之位。而在家人。则犹坤体。六二孚安贞之用。处内卦之正。即彖辞所谓女正位乎内之象。上与九五相对相应。以成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道。男秉乾而主外。女承坤而主内。此家人之严君。亦全卦之正主。六二在内。有如家之主妇。职司中馈。勤于饮食。诗所称惟酒食是议者。即中馈之事也。故中馈为妇职之首。虽家中事务甚繁。妇女工作甚多。推其首要。则在中馈。此天经地义。不得视为古制而忽之也。盖一家之人。日必有饍。饥餐渴饮。必有常供。男不得治之。惟妇女是责。纵家中富有。仆婢众多。烹饪之劳。不必亲执。而于米薪之数。菜蔬之需。出纳所司。亦必主妇躬亲稽问。况有老年长者。嗜好各殊。幼儿下人。供用自别。事翁姑必先谙食一性一。奉夫子必夙习所甘。皆应由主妇专任其劳。无可旁贷。不特此也。一家生计。端赖支出有常。饮食所需。尤关耗费之数。主妇必细加料理。善为分配。使供给合度。用费不虚。生活有常。上下俱悦。此中馈一职。决不可委之他人。家人六二特拈出之。良有以也。遂者成也。随也。任之也。无攸遂者。言妇人主持家内。责在中馈。不得委之他人。而享其成。亦不得听其耗弃。而坐观其成败。故曰无攸遂。犹无所放弃。无所委卸。无随和其间。而失主持之权。无忽略于细。而成积习之弊。则六二爻辞。为明家人之道。主妇之职。以六字明示其大旨也。贞吉二字。明其占也。主妇不失其职。家已得其安和。人已得其饱饫。家道孚安贞之吉。更不必求之远大矣。此无攸遂三字。又含有不多求。不旁骛之意。犹曰即此已足。何必他求。遂其意志哉。易辞含义颇广。是在善为推绎耳。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二本离中爻。上与巽中爻九五应。柔能顺刚。内能顺外。犹家内女能顺男。妇能顺夫。家道以齐。自占吉利。巽亦顺也。而有择善而从之意。非一味随顺也。女之从男。女之从夫。非随从也。苟有不正。将焉用从。故从与正相副。如后世官职。品级分正从。即正副也。正为之主。从为之副。此从字乃从违之从。意即不相违背耳。巽之顺也。亦如从。以正为本。顺正谓之顺。顺不正则非顺矣。顺不正谓之从逆。从逆与逆同。是顺与巽。微有别也。巽之顺。顺夫正。若不正。不得强之顺。为其含有择别之义。亦犹选也。选字从巽。即本斯旨。选其可从者从之。其不可从者去之。是选也。六二之顺。以能选九五之正而从之耳。九五为外之正。六二为内之正。以正从正。斯谓能巽。巽虽重在能顺。实在善择。择正以顺。己亦不失其正。此谓之齐。齐者皆正也。故家贵齐。有一不正。恶能齐哉。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内外皆正。家斯齐矣。六二之吉。实由女能自正。以顺夫男之正。而成家道之齐。家齐则国治。此彖辞所谓家正而天下定之意。又顺以巽句。包含内能顺外。即离能从巽之意。犹顺乎巽耳。因离在内。推其明以达于外。巽在外。明其德以昭于内。二者之协。以成家人之用。故六二之吉。实在能顺夫巽。各成其正。亦即爻辞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之旨。贞者正也。中亦正也。无攸遂者。无随和不正。在中馈者。守正不乖其职。斯称贞矣。贞于得位乘时。尚何不吉之占哉。此释文以能顺正。明其吉之由来也。易经爻辞均有韵。巽字与初爻变字叶。似不合韵。实前巽选古通用。选与变相叶耳。不独此处如是。凡巽字皆合选义。以巽主进退。自有选择之意。巽象风。又为柔木。风如柔木。自有邪正之分。故贵在辨耳。离之明合巽之辨。明辨不失。行皆合道。尚何不吉者乎。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九三爻辞也。九三为中爻。系离卦九三。接巽六一四。本乾九三。若重刚失中。而同既济。则一陰一陽一相协。此爻辞吉吝互见也。九三之用。刚主中爻。一陽一德方盛。盛者易替。乃有家人嗃嗃之象。嗃嗃者。呌嚣之一声。以其一陽一也。声之发。刚则宏。柔则细。刚则壮。柔则悲。九三本刚。故闻嗃嗃之一声。然刚则易折。强则易一靡一。外之壮大且盛。则内必虚。前之濶远而骄。则后必懦。此气数自至。不得违也。以家人嗃嗃于前。而妇子嘻嘻于后。可见过刚则反柔。过壮则易弱。原相应也。况九三六一四。迭相承乘。道既不同。情乃自异。嘻嘻者。嗟叹之一声。犹欷歔之意。为心存怨怼。而口发悲忧。正如男子张惶于外。不克宁家。少壮游骋于远。不获慰藉。思妇离人。相与嗟叹之一声。未必果如是也。则以爻象重刚。而成此情形耳。家人不限男子。以爻言。则指男。妇子不限女人。凡妇孺皆是。妇怨其夫。儿思其父。幼望其长。独怀其亲。皆妇子之喻。为以刚胜。则有嗃嗃之情。以柔鸣。则有嘻嘻之志。情志所异。一陰一陽一乃殊。九三一陽一刚为主。自宜于振奋飞扬。故虽有嗃嗃之一声。仍不失悔厉之吉。若妇子之嘻嘻。不过怨嗟之偶发。而成伤感之情思。家人贵和乐。怨则乖和。嗟则非乐。是违齐家之道。诗云宜尔室家。乐尔妻孥。今九三失其宜乐。故有终吝之占。吝者犹惜也。情之不鬯。德之不谐。志之不同。声之不协。则虽贞固者。亦不克享其和乐。底于正顺。此九三一爻。咎在重刚失中。不获合其天一性一。一悔一吝。遂判然人事之不齐矣。悔厉二字。言九三志于外。则易于悔。而能本其刚德。推乾九三之用以自厉。此厉字与乾九三厉字一义。谓行悔而志厉。则不悖朝乾夕惕之训而获吉占。此由家人嗃嗃言也。终吝终字。则指本爻为离之终。离兼离丽二义。不丽则离。以其怨嗟。遂启乖离之渐。如能本坤卦安贞之道。则获永终之吉。九三过刚。故不免终吝之占。此习易者所当知也。惟和能中。失中则和亦乖。此终吝成于不中不和。而嗃嗃嘻嘻之一声。遂相继而至矣。中爻原人道所系。人之德行。足以回天。则爻辞虽如是。苟鉴其失而先慎焉。亦可免于悔吝也。悔吝相对。在彼无悔。在此无吝。则家道齐。而家人皆和乐矣。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九三本刚行刚。虽有呌嚣之一声。却孚刚强之一性一。故不为失德。而妇子为顺从之人。宜缄默自贞。言笑相睦。方孚于道。反嘻嘻怨语。刺刺不休。此非家所宜。故曰失节。节犹度也。家节即家规之意。妇人无非议。最戒长舌。故有妇言之度。平居相对。既多语言。必生忌妒。既好指摘。必招讪谤。此所谓一牝一鸡司晨。惟家之索。因仇则訿毁他人。因恨则怨怼于外。不相诟谇。则相嗟叹。皆乖于妇人之训。而致家之不齐。故嘻嘻不特怨嗟。亦含咒咀。不特讪讦。亦包戏谑。发于其口。有若轻忽。入于人耳。则关重大。此慎言寡尤。不独君子所贵。而多言如祸。实为家人所戒也。然妇子嘻嘻。类由于家长之失德。在上者漫无忌惮。不复公平。则退有后言。暗中诽谤。甚至争讼不已。纠纷益多。毁讦相加。尤为非礼。释文明指为失节。盖其害不止于妇子也。家人嗃嗃。已非宁静门庭。妇子嘻嘻。更成悖戾情事。善为家者。知其不合。先修其身。既无嗃嗃之先加。自免嘻嘻之继至。此夫妻相敬如宾。家门严肃若朝廷。皆昔人齐家之可法者。自来妇孺易近难狎。苟不如愿。怨妒随生。家人九三。特指其过。以教后人。良有以也。盖九三处中爻。主人道。人事之始。言行是之。谨其立言。慎尔出语。修身之本。齐家之基。果本刚以制欲。明以辨惑。则成其德。若恃刚以侮众。明以苛察。则罹其害。是在人之善择耳。九三本离一爻。而为乾九三之体。细绎乾离爻辞之义。自得其修齐之道矣。
六一四。富家。大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六一四爻辞也。六一四外卦之始。即巽卦之六一四。与下九三。一刚一柔。为中爻孚于既济。在全卦中互未济。而中爻则类既济。是家人卦利在中爻也。虽六二九五主内外之正位。如一家之尊亲。而九三六一四合中爻之德用。如一家之厚积。盖家人必有其财富。以供其生育。父兄创业。以开其源。子弟守成。以裕其后。而贵在有主计者。调度出入。稽会盈余。使财无虚一靡一。用有余裕。而后家业日厚。家计日优。此责在主妇也。中馈之事。关乎养生。桑麻之工。系诸服用。此固妇女之职。而节用以慎其所费。厚储以积其所赢。亦惟妇女之长。有非男子所惯。故家人六一四有富家之语也。六一四柔以从刚。内以约外。则男子事业所入。家人辛劳所获。必妇储于内。富裕其家。此六一四以一陰一爻而有富家之占也。易以一陽一畜一陰一为富。如大小畜是也。六一四为九三所畜。而上接九五。内应六二。居中驭外。物乃聚之。物聚为富。用当为财。此六一四之富。以合于正道。而占大吉矣。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六一四为柔。而善于顺从。顺九五正位而居中。合六二正位而应刚。故曰顺在位。顺从正位。以主持中爻。全卦皆从。以和大众。此物所由聚。家所由富也。六一四重一陰一。有妇女之象。妇人适夫而能富其家。其大吉可见。在位又含守分之意。守分以持。家人莫不和睦。家道亦肥。家财自裕。不必自己求之也。故重在顺。顺则无逆。顺正则无一婬一。此富家不仅财物也。家人以妇女为主。故男子娶妇曰成家。女子嫁夫曰有家。此富家实指妇女之善相夫助子。以裕其用耳。六一四虽非正位。而在中爻。正以善处于内外之间。上下之际。妇女有三从之义。斯不以正位而能顺正。以富其家也。在位有二义。一则指二五之正位。一则指己所在之中位。顺二五正位。为本柔以从刚。顺所在中位。为用柔以协刚。皆六一四所宜。故有富家大吉之占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九五爻辞也。九五外卦正位。即巽中爻。而本乾九五之德。故称王。明其位也。假者犹至也。包含锡予之意。古与格同。言由此至彼。或有所与也。王假有家。以王者自身作则。示民有家。而导大众同乐其家也。然用假字。乃寓有孝子锡类锡字之义。明言王为天下之王。尚有家。则以下者自效法。同齐其家也。王虽勤于国政。而不忘齐家之道。则天下之民。莫不以齐家为重。是天下之人有家。不啻于王所锡也。王若不念其家。将何以诏人齐其家哉。此与大学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以亲一亲为本一义。尧舜帝圣人而书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其重亲一亲之道。足见不忘齐其家也。亲一亲由家人推至九族。皆家人卦所指。而九五则自王始之。王假有家。天下莫不同化。则大学亲一亲之教。推而至于新民。与尚书亲睦九族之德。推而至于平章百姓。同是一理。为家人必自亲一亲始。人民必自家族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家齐而国治。而天下平矣。此家人卦。虽关亲一亲。而九五爻辞。直贯平天下。是家道与治道不殊。而齐家与治平不二。在于人之善推而已。然王者天下之主。固不得忘其家。亦不可私其家。而后成平治之政。爻辞以勿恤二字。明其为王有异夫众也。勿恤者。勿牵于情。而甚相怜惜也。骨肉之一爱一。天一性一也。而不得私以害公。儿女之情。人情也。而不得情以害义。此王假有家。而勿恤也。如大禹之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恤一爱一子呱呱之情。而忘天下滔滔之苦。可见九五之所重。在示人以必有家。而勿因家以废其事。在王固分明恩义。其家人亦剖析公私。在上固诏平有方。而其下亦感化无艺。此犹诗称文王后妃。化行南国。以开有周之治。行虽始于家人。而德昭于天下。故大学明明德。必自亲一亲。尚书睦九族。必本明峻德也。既由齐家之道。效乃至于平治。亲一亲之情。德乃明于天下。则其为吉。可以知矣。故爻辞称其占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一爱一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五与六二。一内一外。一一陰一一一陽一。正如夫与妇。君与后。情志既协。德用乃孚。自然成其家道。而发于相一爱一悦也。夫妻正位。主持内外。而后家以齐。故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易下经以人道为重。首咸恒二卦。即明男一女相一爱一慕。而夫妇相和乐。以立人道之本。以开家道之基。其微旨已见二卦讲义。家人彖辞亦申及之。九五爻为外卦之主。亦全卦之尊。正如一家之长。一国之君。外主其政。必内得其助。男事于远大。必女勤于琐细。而必有相一爱一之情。相得之志。情志两合。家道乃成。推之事业。无不发皇。推之政治。无不美备。此王假有家。实本于内外交相一爱一也。交字兼六二言。以九五一爱一六二。六二亦一爱一九五。发于至一性一。见于至情。本天地絪緼之功。达乾坤生育之德。九五固乾之正。六二亦坤之主。父母既翕。子女必昌。化育既宏。生成必大。此爻辞占吉。而称王假也。且九五六二。天生佳偶。毫无牵强。刚柔两济。道德咸齐。此生化大原。天地妙用。不假做作。则不待经营。不赖牵拘。则不劳思虑。传所谓天下何思何虑。一本自然而已。既无思虑。自免猜嫌。既任自然。自臻化境。此爻辞勿恤二字。正以其不必忧怜也。一性一之至者。无斵削之痕。情之至者。无牵强之迹。九五勿恤。实以其交相一爱一。而自成家也。凡用假字。有假设之意。以其由此推彼。可无限量。不必拘于痕迹。此王而有家。为人道之先也。人道着(者?)。作人之本。未有人道不立。而见其治道者。书曰无一党一无偏。王道平平。又曰王道本乎人情。九五爻辞。即王道之见。而必始于交一爱一也。男一女交一爱一。人情也。一陰一陽一交一爱一。天道也。天人皆以一爱一成德。则万物资生。子孙资育。生育不绝。人道益明。家道益大。而天下同平治矣。夫岂有所恤哉。天地且不能无一爱一。而况人乎。而况物乎。惟在其正而已。九五六二有其正位。故一爱一不害德。情不悖一性一也。读易者要明九五之一爱一。方足以求夫妇之和。家人之乐。否则所忧多矣。勿恤云乎哉。此爻辞占吉。不外本彖辞一正字来。正则吉。不正则否。正则一爱一。不正则一婬一。苟一婬一也。不吉也。尚何众道可言。九五明言有家。实以其得正而克占吉耳。
《宗主附注》
九五爻以交相一爱一而成其德。原非指男一面。九五六二正相匹。男一爱一女。妻敬夫。本恩义以成一人伦。由一性一情以明人道。推之则位天地育万物。何非自此一爱一字发源。一爱一出于心。而止于礼。故不滥不一婬一。孟子所谓太一王一爱一厥妃是也。太一王为周之兴君。因獯鬻之侵一逼一。而迁地以避之。不以战争苦其民。不使兵燹伤其物。此其一爱一民物。何非推一爱一厥妃之心。民亦有家。物亦有匹。我一爱一吾侣。人岂无一爱一乎。诗云率西水浒。至于歧下。一爱一及姜女。聿来胥宇。虽歌颂太一王。笃一爱一其妃。不忍遽离。而实赞叹其重视民命。不忍轻弃。率之远去。以求乐土。硕鼠诗所谓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此太一王之心。仁慈及众。而其齐家有道。足以化民成俗。民无不一爱一其配。乐其家。以远离愁苦之境。死伤之惨。则太一王所为。已契乎家人九五王假有家之训。而真能推其交一爱一之德。成其位育之功者欤。夫人心同。而善恶异者。情之发有中节否耳。情不悖一性一。则谓之和。中和之至。位育以见。不外乎本其天一性一而已。天一性一不绝恩情。圣人不废伦理。君子之道。造端夫妇。正为由其情一爱一。以见其一性一真。家人九五特揭一一爱一字。岂同儿女私情喁喁而已者哉。无非欲推其一爱一。成一人成物。以达于中和位育之域耳。故爻辞以王示其旨。王虽本爻位之象。实兼德用言。如桀纣幽厉。固亦王也。而其一爱一止于一婬一邪。其害且加于天下。斯则不克称九五之德用。而无以齐其家。家之不齐。而望其平治天下乎。盖内无良配。不能称交一爱一之道。外无明王。不能推交一爱一之功。惟九五与六二。内外同正。一性一情以和。乃自得之。此可见太一王文王之至德。实有其嘉耦共成之也。一爱一宁可轻易用耶。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孔子《宣圣讲义》
此家人上九爻辞也。上九居卦之终。乃巽之上爻。本刚履柔。由外返内。在全卦之上。而当风火之交。其德昭如。其令俨然。故有威如之称。而以刚与柔协。下为离明。顺与明应。故有孚。言其德用能孚于下也。在他卦上爻多穷。以极则易变。用不能久。今则以刚履柔。以高就下。本乎亲一亲之宜。发于一性一情之正。不自矜骄傲慢。则在下者。敬而一爱一之。尊而顺之。以和以安。克明克允。故曰有孚威如。有孚则非必孚。而以其行可孚。威如则非果威。而以其德可畏。皆自上先饬其身。卒成其道。乃达斯用也。孚本中孚。实即和也。言其御下能正。治家不愆。则一性一与众谐。志与物协。此和也。不违于巽道。不戾乎人情。非狎嫟之亲。偏私为好也。威如如字。言其若威而不严。人畏而无怨。自约其行。自成其德。威仪棣棣。光明可则。持正不阿。律躬以质。守位不渝。遇物以实。忠恕无违。既方且直。温恭有容。有度不失。此谓之威。而非察察为明。暴戾为能。偏激浮夸。戅莽不恂。拒人千里。訑訑有声。则群下望之而股栗。背之而怨怼。虽似有威。实非可畏。此在外尚不宜。况家门以内乎。故爻辞以一如字。明其恩胜于法。情协于一性一。德既昭昭。行亦至正。不私其一爱一。不嫟其近。公诚待人。温厚处物。自然生威。非关暴恶。自使可畏。非因刻毒。为其先能修己。乃能正人。反身而诚。乃善其亲。正大光明。顺乎天伦。和乐齐整。怡然至情。此上九之德用。贵在能反身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以上九位崇分尊。使在下者怀德畏威。和乐无私。故占终吉。终吉者。一则上九处极地。为全卦之终。而获吉占。一则上一位领全家之众。而协永吉也。盖吉而终。不惟始也。既昭其德。复布其威。于人者。固已始终如一。于天者。亦先后同被其泽。此固家人之福。众姓子孙共之。则后世犹被其泽。不独一时之吉已也。故释文指其吉之由来。实上九之能反身。而自成其德也。反身者。亦以上九位已高。地已尽。欲进不得。势必反而就下。如一国之主。必俯以临民。己之所成。必成一人成物。身之所善。必兼善天下。一家之长亦然。其在位崇分尊之时。自为德立业成之日。必反而自问。果能有威可畏。有仪可象乎。果能以身作则。教诲式谷乎。果能诒谋燕翼。光大门庭乎。果能垂训后人。克绳祖武乎。此皆长者之所深思。亦即上九威如之吉所由协也。故反身有二义。一则反己。自昭明德。以齐其家。一则反顾。诒厥孙谋。以裕其后。皆不外乎上九之位。推家长之道。而克成家人之德用也。以卦属巽顺。巽为风。风行草偃。下与离合。巽立教化。离主光明。家教既施。文明蔚起。祖泽既沛。子姓昌蕃。是所谓齐家。不独齐一时一世而已。必能大其家族。光其门闾。使世世子孙。皆涵濡贤孝之风。化于和安之域。而同齐也。故家人上九一爻。直下贯初九。始终不二。本末从同。而反身之行。亦自尊长之逮卑幼。无一能外。此爻辞称为有孚威如终吉也。全卦大用。至此乃终。终而复始。总不失一正字。正己以正人。正家以正国。实自上九反身致之。反身以就于正。则无不正矣。此为家长者所当取法也。
《宗主附注》
家人与同人二卦。皆有人字。家人为亲一亲。同人为一爱一众。虽异而有相类之处。家人为巽离合。同人为乾离合。一则长女与中女。一则大父与中女。而在后天离代乾居正位。巽与乾皆隅位。且恰相对。是由后天方位言。乾巽只有一陰一陽一之殊。而非父女之比。以卦外一陽一内一陰一言。则乾巽皆在离上。皆属一陽一卦。不独非男一女之别。抑亦同秉一陽一刚之用。是家人同人。原无大差也。然同人为对外。重在推交友之道。故重义。家人为对内。重在序骨肉之亲。故重情。此同人乃秉父女之分言。自有尊卑之辨。家人则犹姊妹之序列。惟敦和好之行。盖家人本诸夫妇之偶。推于父子之伦。兄弟之序。皆亲一亲也。而由外及内。由疏成亲。同人则反是。以己推之于人。以近推之于远。是由亲及疏。由内达外。此不同也。而君子于以见齐家与一爱一群之道焉。家人重在齐家。始终不出一姓。同人重在一爱一群。本末达于无垠。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者。即自家人而推至同人也。同人固非家人之亲。苟溯其原。何非同出民胞物与。其一性一然也。此同人之用。原与家人相连。读者果合二卦详参之。则可见古人示教之微意矣。
又曰金风乍生。万物同肃。则天地秋令之见也。秋主肃杀。在德为刑。物老于秋。谷皆成熟。此一年之中。当以秋为最富有之候。易卦大有即其象也。大有者即万物皆丰收之时。史称丰年为大有。即此义也。大有上离下乾。为火上于天。火为生物之原。故物之生长必生于春。育于夏。成于秋。此一陽一德之所施布也。秋承夏暑。一陽一气渐衰。功成身退。物亦同老。此物熟必在秋。惟麦熟于初夏。则以得气较早。而人皆称四月为麦秋。明其成熟亦犹他物之当秋也。大有离在乾上。家人则离在巽下。同一离火。而上下殊。交一合异。故由离言则同。由上下交一合言则别。然家人上九与大有六五爻辞。皆有威如之吉句。则以其同秉离火之德。而成光明之用。威如者如火之炎。如日之照。光热可畏。明辉可一爱一之谓也。故大有因之而富厚。家人因之而堂皇。莫非以一陽一德之施。见乾元大生之道耳。家人因离在下。故占在上九。而大有以离之本位。故占在六五。此其时位不同。生成异用也。家人六一四称富家大吉。仍不违大有之旨。富字即大字。有而至于大。非富而何。以六一四介于九三九五之中。合成离卦之象。正与大有六五同。故揭一富字。明其为离德之所布。一陽一气之所成。和悦为一陽一。乖则为一陰一。一一陰一善承两一陽一。乃克达后天离火之用。细绎各卦辞义。自能明也。
又曰家人之下为睽。睽于外而通于中。与家人相应。家人由外返内。睽则由内之外。一往一来。互成其用。故家人卦巽离。二女同一居。其情相洽。而睽离兑。二女同处。其志相违。二者致用不同。在家人如亲戚相投。猜嫌易去。在睽如侪侣相妬。闲隙时生。何哉。则以离一卦在内外之别也。在外则有返光相应。而易失其明。在内则成含温以嘘。而恒得其育。光明不久。则如明夷而暗昧益甚。温育有时。则如同人而情感益孚。此离在外在内。其用大异。其德迥殊也。家人离在内。外与巽合。巽顺离明。含和育德。如时之春。万物同长。而睽以离居兑上。炎上润下。远逐分驰。如时之秋。万物同谢。此天地生化之异趣也。然生必有化。春必有秋。通塞相应。荣枯相对。此家人与睽。各有其用。互着其功。不得相失。如人内有室家。以乐其天伦。外必有交游。以广其事业。亦不得偏废也。家人虽近。而骨肉恒多怨尤。外人虽疏。而友朋亦易契合。此体用正变之间。不得执一而论。通因塞用。近以远成。好与恶并。疏偕亲协。在人事故不免。即天道亦可参。如春夏繁荣而麦熟。秋冬冷落而菊开。气之所流。物见其象。数之所至。时着其徵。此易卦必合正变。而后尽其旨趣也。家人与睽。中互既未济二卦。即足明证其变。苟细推爻象。合之辞义。自能豁然贯通。此读易所当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