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敖氏伤寒金镜录》 > 结语结语

以上三十六舌.乃伤寒验舌之快捷方式.临症用心处之.百无一失.

【介按】以上验舌之法.确系诊断伤寒之快捷方式.兹以舌之部位言之.则舌尖属上脘.舌心属中脘.舌根属下脘.全舌属胃.中心亦属胃.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四畔属脾.至于形色而言.则白属肺经.绛属心经.黄属胃经.鲜红属胆经.黑属脾经.紫色属肾经.焦紫起刺属肝经.青滑亦属肝经.然苔色虽有脏腑之分.亦须根据部位为主.如舌苔见于某部.即为某经之病者是也.原书察舌辨症之法.虽则言简意赅.尚少紫、蓝、霉酱色之诸舌.即黑苔之关于虚寒者.亦略而不详.今特根据先贤学说.参以历年临证实验.附述如下.

(一)紫色 紫见全舌.是脏腑表里实热之证也.凡伤寒化热.内热熏蒸.误服温补.酒食湿滞者.皆有之.惟淡紫中夹带别色.则虚寒症亦有之.如淡紫带青.青紫无苔.多水滑润而瘦小者.为伤寒直中肝肾之阴症.治宜温散为主.又有紫色如熟猪肝上罩浮滑苔者.邪热传里.表未净也.治宜清解为主.若全紫光暗.并无附苔者.热极似寒也.症势极危.惟有用急下之法.间有转危为安者.又有紫苔中心带青.或灰黑者.热伤血分也.治宜微下之.更有酒后中寒.及痰热郁久者.亦有舌苔紫色者.但须辨其舌之润燥.病之原因.而分别治之.

(二)蓝色 蓝色者.绿与青碧相合.犹染色之三蓝也.如微蓝而不满舌.是邪热鸱张.肝液被灼之候.治宜平肝熄风化毒为主.如全舌滑腻中见蓝色者.为湿痰或痰饮化热之候.治宜清化为主.如瘟疫及湿温.热郁不解.而见蓝苔者.治宜芳香清泄.若光蓝无苔.不论何症何脉.皆属气血极亏所致.法在不治.若舌滑中而见蓝色苔者.邪热传入厥阴.阴液受伤.法在不治.若孕妇舌见纯蓝者.胎死腹中也.宜急下之.若蓝色而有苔者.是脏腑被热伤气分.以致经不行血.其症则颠狂怒骂.时哭时笑.大热大渴.捶胸惊怪不等.治宜十全苦寒救补汤.(见前)倍生石膏、黄连急投之.

(三)霉酱色 霉酱色者.是黄赤兼黑之状.乃脏腑本热而夹有宿食也.凡内热久郁.实热蒸胃.宿食困脾.伤寒传阴.中暑烦躁.腹痛泻利或秘结.大热大渴等症皆有之.治宜十全苦寒救补汤连服之.如全舌霉色.中有黄苔.是实热郁积之症.宜大承气汤连服之.如舌中霉色浮浓.刮之不净.或刮后顷刻复生者.此宿食在中郁久化热也.先用大承气汤.次用三黄白虎汤.循环急服之.

(四)虚寒黑色舌 凡虚寒而舌黑者.则必湿滑无苔.(口不苦.唇不燥而多津.)无朱点、无芒刺、无罅裂.刮之明净.如水浸猪腰.有淡淡 之形者.是脏腑极寒之症也.亦有舌色全黑而不分经.且必淡白之时.忽然转黑.其初无变黄之一境.约略望之.似有焦黑芒刺干裂之状.然刮之必净.湿之必润.环唇皆白而不红焦,是寒结在脏也.外证亦周身大热.烦躁而恶衣被.虽亦口渴喜饮.饮则不多.与实热症相似.其实中宫寒极.外假热而内真寒也.然必烦乱昏沉.六脉必迟弱无力.大便虽结常欲下而不下.治法均宜温补为主.又有中黑无苔而舌底湿嫩.光滑无点纹者.乃胃经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加肉桂、黄 以治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