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疳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麻疹阐注》 > 卷二牙疳

廉按.牙疳为麻后之大症.此编不见者.见于外科牙部也.口臭生疮.为牙疳之兆.白虎汤.清胃散.主之.戴元礼用甘桔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若兼泄泻.脾虚有湿者.加味连理汤.外以姜柏散抹之.阴虚者.甘露饮主之.经曰.上牙疼阳明受热.下牙疼肾虚不能制火.大抵胃热即血热.治宜凉血清胃.各根据经络加引经药.上正四牙属心.加川连.麦冬.下正四牙属肾.加黄柏.知母.上边四牙属胃.加葛根.川芎.下边四牙属脾.加升麻.白芍.上左尽牙属胆.加连翘.胆草.下左尽牙属肝.加柴胡.栀子.上右尽牙属大肠.加枳壳.大黄.下右尽牙属肺.加黄芩.桔梗.上下牙床肿.凉膈散加石膏.知母.升麻.内床曰齿.外板曰牙.牙齿肾之标.若齿缝疏豁.动摇脱落.六味地黄丸主之.口糜者.口中糜烂或时出血.宜清心脾胃.三经之火.兼润大肠.用金花消毒饮为主.化毒汤.清胃散俱可用.阴虚有火者.犀角地黄汤加麦冬.元参.或甘露饮主之.至若脉弱热微.唇白形寒.口中不臭.下利.不思饮食.此由脾虚火炎.宜用理中汤.外以上桂末吹之.牙宣者.口臭龈肿.牙缝出血.欲成牙疳也.宜清胃化毒等方加侧柏叶.或白虎汤加升麻.青黛.栀子.连翘.元参.丹皮.或用益元散.冷水调服.如阴虚火旺.用甘露饮牙疳者.上下齿腐烂也.此由阳明火毒.其症最危十死七八.必须内外兼治.内服犀角地黄汤.加葛根.川连.石膏.大黄.外以玉阿散.黄龙散调治.至于身体大热.面目浮肿.环口青黑.今日方见黑点.明日即至穿腮.落齿.鼻崩.唇脱.不能饮食而死.名曰走马.喻其速也.外面患处用猪肉贴之.吹口丹调治.或灸唇下陷中承浆穴.岐伯曰.口臭可治.鼻臭不医.鼻梁上发红点如珠不治.上唇龙门牙落者死.蒂中红肿.难于饮食者死.总之此症皆当以石膏重剂治之.必胃强能食.堪胜重剂.否则难治也.切忌冰麝.余有女学生金某之女.年二十余.见疹六七日俱已收没.惟鼻梁上一点未收.其色如珠.上唇龙门牙微痛.身亦微微潮热.前医以参麦六味汤治之.历五六日渐甚.其弟至余斋中乞方.余曰.此症甚危.非数日可愈余至其家.按脉.右寸关独强弦.余亦有余.余饮以白虎承气汤.兼生地.白芍.丹皮.黄芩.麦冬等药.连服十六大剂.其初所下者.如泄泻.或红或黑.至是始吐紫血数碗.鼻梁红点随散.齿痛亦愈.其人困倦已甚.奄奄若无生气.举家旁皇.余曰无畏.其病已愈.但补其元气可也.余饮以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麦冬.归身.白芍数剂.元气稍复.去人参.麦冬.服归芍六味汤五十剂而愈.此症若非用如此重剂.则必不救.然非余之学生.及其家之相信.余亦不敢担抬.甚矣.医之难也.然而认症不的而误药之.则又为杀人之刃矣.冯楚瞻曰.脉微无力脾虚.口不臭者.宜用理中汤之类.阴虚胃热.宜甘露饮加石膏.羸瘦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加犀角.总宜凭脉用药.勿执定麻为阳毒.盖诸病皆有始中终之殊也.牙床腐烂无脓血者不治.口臭涎秽穿腮破唇者不治.通口色白者不治.黑腐不脱牙落无血者不治.吹药涎从外出者生.涎毒内收者死.

清胃散 治牙痛牙宣.口臭口疮.

黄连 石膏 升麻 生地 丹皮 连翘 元参 甘草 粳米

出血加侧柏叶

白虎汤 统治牙症.见前.

甘桔汤

甘草 桔梗

黄连解毒汤(见前)

凉膈散(见前)

加味连理汤 治麻后口臭.脾虚泄泻.

黄连 干姜 人参 茯苓 白术(炒)

姜柏散

干姜 黄柏

等分为末.干搽口内.温水漱口.

甘露饮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黄芩 甘草 钗斛 茵陈 枳壳 枇杷叶

金花消毒饮 治口糜.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清胃化毒汤 治麻后热极口疳.

石膏 连翘 元参 银花 丹皮 芥穗 防风 花粉 广皮 山楂 甘草 地骨皮

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 丹皮 白芍

一方加黄连.黄芩.大黄.

理中汤

人参 白术(炒) 炮姜 甘草

益元散 即六一散加辰砂五分.

玉阿散 治走马牙疳.猫屎

在屋上日晒雨淋风吹白色者. 存性.不拘多少.配冰片青黛少许.研为细末.敷上神效.如无真青黛.用靛青花水飞净代之.又一方.用蜗牛连谷 存性.研末吹患处立愈.缪氏黄龙散 治走马牙疳.黄牛粪尖(雄者佳).存性.研末.每钱加冰片一分.擂匀.吹入牙根自愈.猪肉贴法 先用黄连煎浓汁.将生精肉切薄片投入黄连汁内片时.以猪肉贴患上.拔出积毒.猪肉干黑再易.换过数次即效.

吹口丹 治穿腮落齿.鼻崩唇烂.神效.

醋齐草(捣汁) 青草鹅屙(调汁)

将二汁.同放于麻蚬谷内.于炭火上 过数次研末.加冰片. 子.尤妙.

生 汤

治穿腮落齿唇脱鼻坏.黄 (三钱生) 粘子(三钱) 僵蚕(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 滑石(三钱) 甘草(五分)

不拘帖数.神效.

六一散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共研细末.冷水调服.不拘数目.

搽牙散

治余毒攻牙.腐烂欲死者.木鳖子( 存性为君) 川贝(为臣) 月石(为佐) 白砒(少许制)

共研细末用米汤拭净患处搽上.制砒法.用白砒入枳壳内.用线缠住.入好酒一盏煮去砒

毒.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