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凌临灵方》 > 胃寒痛胃寒痛

牛(左,年廿六,上兴桥) 寒湿气滞,肝胃不和,胃脘当心而痛,痛甚欲呕,脉右弦缓,治拟泄木和中。

生米仁 宣木爪 东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赤苓 缩砂仁或用阳春砂仁 广藿香(左金丸三分,拌) 新会皮 延胡索 小青皮 制香附 法半夏 瓦楞子 焦麦芽

如干姜、吴萸、刺猥皮,九香虫、肉桂、沉香之类,随意用之,常服香砂养胃丸大佳。

南皋桥七家田沈商尧,年五十余,胃寒痛不止,脉弦迟舌白胖,清乌镇沈馨斋治之,用归建中汤一剂即止,方附后。

桂枝(一钱) 煨姜(三片) 全当归(二钱) 东白芍(三钱) 红枣(三枚) 大棉 (一钱五分)炙甘草(七分) 饴糖(三钱) 胡芦巴(一钱)

朱(北街,年三十,六月专请) 饥饱失常,劳倦内伤,厥阴肝气横逆,扰动胃中留伏痰饮,痰气交阻,肝胃气失通调,胃脘当心而痛,痛甚欲呕,两胁支满,甚且厥逆,拘挛不仁,屡经更医,拟进辛温香燥之品,肝胃血液益受其耗,而脘痛胁胀不除,病经旬余,食不沾唇,形肉羸瘦,尝读《内经》有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治肝之体宜酸宜甘,治肝之用宜酸宜苦,酸甘能敛肝阴。肝与胃脏腑相对,一胜则一负,肝善升而胃少降,所以见证如是也。今诊脉象虚数近弦,右关弦滑而浮,舌胎黄糙边红。拟宗经旨主治,附方请明眼酌夺。

台参须(玫瑰花三朵同炖冲) 东白芍 新会皮 吉梅炭 笕麦冬 左金丸 宋制夏 绿梅蕊 清炙甘草 宣木瓜 朱茯神 陈冬米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