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侄培俊夫妇、再侄成懋均死于伤食情形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景景医话》 > 记侄培俊夫妇、再侄成懋均死于伤食情形记侄培俊夫妇、再侄成懋均死于伤食情形

从侄培俊,号君彦,遇拂意事,肝本郁,饱食后游留园,见有市蟹粉馒头者,素所嗜,又食五枚.,返家而厥,食厥也,旋醒,医来用消导药。余曰“食在胃中则宜消?转入大肠则宜下,今满填至膈,盍用吐法?”医曰“吐则气逆,其如再厥何?”余曰“诚哉,是言也。但膈与胃肠食滞充塞,气道艰通,转输亦钝,必俟大肠之宿垢下,而后胃之宿食动,必俟胃之宿食化而转入肠,而后胸膈胃口之新食入于胃,入于胃仍必俟化而转入肠,恐病去而!气液与之俱去耳,因知吐法非万全也。但考古谓新食宜吐,宿食宜消亦非无见,使吐而不再厥,或厥而即醒,食去其半,气得其通,便易于措治矣。”未敢试,滞尽下而脱。侄妇程氏,即君彦之室也,曾有血症,亦不常发,患虚信补,但闻补者即嗜之,余劝曰“虚有阴阳气血之分,即物有补阴、补阳、补气、补血之别,况血症未必即届虚乎?”不听,常服紫河车。余又劝曰“紫河车之为物,罕可用者,以其或有霉病蕴毒之胞,食反有害。”亦不听,某日与其母其兄会饮,有辛辣物,食过量,饱食填膺,息骤涌,狂吐,继以血,血不止,医治之无效。后余在济阳,得家报,知再从侄成懋,系君彦之次子也,亦以伤食失治而殒。夫妇父子三人,均死于食,语曰“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谓言之不可不慎,食之不可不节也,可不儆哉!

以上八则,丙辰阴历九月十二日在济阳署,公余之暇,寂坐衙斋,默计十年前三姊于是日身故,为之怆然,因追忆情状;,沘笔为记,并连及数事,医愈者少半,医死者反大半,宜乎古人谓“不服药为中医”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