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鼻咽癌与淋巴腺癌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中医之钥》 > 伍、癌----医疗的杀戮战场四、鼻咽癌与淋巴腺癌

感冒时的鼻涕、痰、鼻咽癌、淋巴腺癌、肺癌、尿毒症………事实上都只是同一种疾病,皆因消炎降火气伤心、肾、内脏,致感冒的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被引入不同经络,而产生不同症状的经络病变而已。

 

(一)鼻咽癌与淋巴腺癌的病因

感冒:鼻涕、痰是水气、痰湿凝结于鼻腔、喉咙,水气凝结在太阳、阳明经络。

鼻咽癌、淋巴腺癌:水气(鼻涕)、痰湿凝结于少阳经,为耳下、淋巴、鼻咽之痰湿、瘀血结核。

肺癌:水气、痰湿、瘀血凝积于少阴经(心、肾)、太阴经络而成肺积水,横膈积水。

尿毒症:水气、痰湿凝积于心下(即胃口)少阴经心、肾、太阴经脾、肺而成水肿。

鼻子、皮肤是我们身体呼吸空气进出的道路,空气蕴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冬天我们可以看到热热的水蒸气从鼻子呼吸进出,五脏调理五气不适,致水蒸气凝结在鼻子是为鼻涕,凝结在喉咙是为痰。

喉咙痛、鼻涕、痰并非鼻子的发炎,须分清风暑寒湿燥火以调治,则能获得健康痊愈。

今日一般的医疗不分风暑寒湿燥火,一概以鼻子的发炎、喉咙的发炎——急性的发炎、慢性的发炎而作消炎的治疗,其结果呢?

心属火,肺属金(金如锅子),心火衰弱,无力将肺金(锅子内)之水气蒸发成水蒸气从鼻子排出,致鼻子的鼻涕、喉咙的痰,被消炎而从太阳经络转移到少阳经(胆)而凝结。

我们用力擤鼻涕时,可以感觉到鼻子可以通到耳朵,在鼻子、喉咙被消炎到此路不通时,鼻涕、痰就会移往耳下集结,故耳下、颈部的结核乃鼻涕,痰从太阳的经络移往少阳经络,鼻子因消炎过度致血管破裂而流血——心虚不能摄血,鼻子流血又被止血,致瘀血与痰湿、风寒在鼻咽中蓄结,无法排出而在鼻咽中腐败,致发出恶臭。

今日之鼻咽癌、淋巴腺癌,乃因心火衰弱,导致湿痰(包括风暑寒湿燥火)、死血入少阳经而已,即心脏衰弱,心(火)无力将肺(金)中之水份加热成水蒸汽排出,或凝成痰或鼻涕,而随经络蓄结于耳下之水分即是鼻咽癌、淋巴腺癌。

 

(二)鼻咽癌、淋巴腺癌的治疗

了解鼻咽癌、淋巴腺癌即感冒之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被饮食或治疗用消炎药将风寒鼻涕或痰引入少阳经络耳下。

治疗鼻咽癌、淋巴腺癌主要在诊断,要认清其结核、硬块是风暑寒湿燥火之气为属何者?就像感冒是伤风、伤寒,还是伤暑湿热与瘀血结核之判断。

结核、硬块(肿瘤)若仍发烧、恶寒则仍属表证,与感冒同治,袪风、散寒即可痊愈。

若消炎过头,发烧、恶寒已过,硬块、结核不散,即须以温散或补散(攻)兼施,则未有不能痊愈者。

致命的伤害:在被电疗或放射线之治疗,放射线的治疗就像冰块之被太阳热蒸发而消失,但人体的肿块被放射治疗之后,受照射的部位皮伤肉焦,气血疏通困难,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比肿瘤所造成的危害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补养恢复体力更加困难十倍。

昔日许多脖子上肿瘤大如碗公,几年、几十年还是好好的活着,只因昔日没有化疗、没有手术、没有放射线治疗,故能存活几十年。

今日大众迷惑于癌细胞,及科学的切片检查,耳下、腮腺有黄豆大、棋子大的结核、硬块,只因对癌细胞的害怕而做放射线治疗、化疗或手术等医疗,置自己健康于刀俎之上,结果不到两、三个月、半年就蒙主宠召,或驾返西天了。

伤寒论仲景曰:又有伤寒发热无汗,因致者,此热随散,谓之红汗,不可即止,亦不可太多,即止热不能解,太多又能虚人,即止者还宜清凉解表,太多者,又宜滋补气血,医者随证加减,不可执一而治……。

鼻咽癌、淋巴腺癌之末期头痛者,皆为身体太虚,且瘀血与风寒(风暑寒湿燥火)蓄结,经络不通所造成,治疗只要温补心、肾(少阴经),以补肾壮阳,阳复则心脏(火)能将肺(金)加热,使肺能将水气蒸发成水蒸气或由痰、鼻涕从鼻子排出,或咳痰而出,则鼻咽癌、淋巴腺癌的结核、硬块肿瘤亦随之消失而痊愈,末期的癌症疼痛亦消失,虽被化疗或放射线治疗过的病患,亦有痊愈者不在少数。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