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温疫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证治心传》 > 温热温疫辨温热温疫辨

《伤寒论》分六经见证,方有发表攻里之异,注述甚多,皆随文释义,或各鸣一得,彼此辨驳。若究其源理,有顾彼失此之嗟,何也?岂知时事有更代,地土有南北,人体有强弱。近世以来,四时感症,类伤寒多,正伤寒罕见也。夫类伤寒者,春温、夏热、湿温、秋燥、冬温是也。虽然仲景谓伤寒有五,方分温散、辛散、攻下、和解诸法,后人识浅,殊难领悟,惟拘执传经限日成法,遂致遗误者多。

惟近年凶荒饥馑, 兵火之余,酿成疫疠,互相传染,切勿拘执日数。余治疫症,大剂攻下,每多获效。缘此病邪由目鼻吸入者多,往往两手脉微弱,若不知者,以为脉虚,不敢用攻,孰不知下后邪去,脉即平复。此症初起,多见恶寒肢冷,舌苔黄腻,神识呆钝,或邪热下迫,每多自利,所下几微,最易惑人。必视舌苔垢腻之有无,以定攻下之轻重,每见下去一层,又起一层。轻者两三剂,重者八九剂,浊苔退尽,脉平而不躁急为准。仍须用下,庶免反复,要知此邪乃天地间至恶之气,必须除恶务尽。以大承气为主方,随症加减,减至单用元明粉为极轻。总以三候之内为率,若延至三候以外,必自利红水,肠胃已烂,必死无疑。余历验心得,以验苔之滞腻,干而无津之苔,凭此用下;若舌无浊垢之苔,虽见大热不可用下。

余之心得经验,无误之秘法也,然则与无疫之温热有间,未可混淆以误人者。夫温热者,天地之常候也。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惟冬令外虽严寒,而阳气潜藏于内,若天时晴燥,雨雪稀少,则阳失潜藏,致生冬温之证,当用葱豉汤加大贝、芩、翘、银花、牛子、甘、桔等味。盖春为一岁之首,严寒未退,仍防寒邪遏伏;直待春升,木气发透,风阳化温,是为风温。其气近燥,多犯上焦,致有身热、咳嗽、胸闷、气促之症,法宜清宣轻剂,如薄荷、牛子、桔梗、杏仁、大贝、蒌皮之类。久延失治,转入营分。误用辛温成法,多致衄血、咯血,甚则成痨。若已入胃,舌黄干燥,亟宜攻下。初夏渐热火旺,宜仿此方,重加清药可耳。如长夏湿土司令,宜燥湿清热,苍术启虎汤治之。直至秋深,燥令大行,身热、咳嗽、咽痛者,辨天时之凉暖,以分寒化、热化,然用药有温润、甘寒之别,此秋燥之治法也。若热已入胃,便结溲赤,舌苔黄焦垢腻,亦宜急下存津,切勿延久,正伤气弱,反成危候。

近年以来,四时感症温热独多,每憾治法仍沿辛温,以致不死于病而死于误药者,比比皆然。偶见新出六书,乃余杭陶节庵所辑,意在变化成法,独出心裁,将仲景所集增损加减,标新立异,不为无功,惜未将温热见症阐明原理。余细为研究,有择焉不精,语焉不详,何足以尽格致生化之源,跳出伤寒之范围哉。于是焚膏继晷,精审四时代谢之序,参以六淫偏盛之因,豁然自得。不揣草率无文,爰将各篇病理,随时笔记,以免遗忘,是否有所采择,质之海内明哲,愿早赐之削政,则感如师资之深矣。

澜按∶温热者,四时之常气也;温疫者,天地之恶气也。盖常气以常法治之,恶气以峻法治之,理势然也。先生治疫,重用攻下,除恶务尽耳,与吴又可法暗合。其时各居一境,所治之症大略相同。袁氏辨舌苔垢腻浓薄,以定攻邪之轻重;又辨明温热与瘟疫有间,岂可混淆以误人哉。况先生济世心切,每以慎审为本,其学邃深在又可之上。且吴氏虽有九传方法,未将病理阐明,书虽流传,惜乎混疫于温,贻误亦多,不足为法也。或谓当时彼此各居一邑,未能面商至理为憾。如袁、吴同处一堂,互相讨论,吴氏必不致混淆立论,温热原理毋待叶氏发明之。

呜呼!天下事,有幸、有不幸。吴书早经刊传,袁氏此书渺无知者,缘先生志尚高傲,不求闻达,又非医流,此书乃当时之日记耳。观其自记云∶“不揣草率无文,随笔记录,以免遗忘”,即知其仅记病理、临症实验而已,其言辞不加修饰,已可慨见。澜因先生为吾邑先达,兼与其玄孙同局襄修邑志,始获此书,字迹蠹蚀过半,用特重录,以免淹没。奈无别本可以校对,只姑仍旧贯,未敢更易一字。稍有疑义者,附以按语,以醒眉目云尔。

时在咸丰戊午中秋节后二日,后学赵观澜谨录拜志于三十六湖楼客次。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