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总纲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证治心传》 > 证治总纲证治总纲

吾尝叹今医诊病,鲜不以捷为工,即延医者,亦以捷为能,何古今之不相若也。夫医之诊病,必以审慎为本。若捷于按脉,乃市医苟且之为,班断不如是。每治病证,莫不以望、闻、问、切,细加讨论,然后辨标本,别表里、虚实之异,参四时寒暑之候,随症定方。虽不能尽合古圣之心传,而可免私心自用之咎也。

况近世之医书,每多以补虚立论。至大实有羸状故,因秽浊、实邪盘踞在内,既不得见而知之,又为宜补之说横于心中,往往惑于假虚之病象,而人多以下为畏途矣,更有世之不明虚实之宜,乃不善用者之误。恒见得时之医,自保声名,不肯轻用下法,及至病久正虚,方投轻下之剂,自无效应;至不得时之医,遇有病症,急于求效,遂妄用下法以决裂。人见时医用下而无效,庸医用下而致祸,遂使假虚之证误于温补,而戕生多矣。殊不思《内经》有有故无损之训,仲景有急下存津之法。如《伤寒论》之承气、陷胸等汤,用之得当,立能转危为安。况邪入于里、如贼踞畿辅内地,非边远之寇可比,急宜荡除,然于腹里地方,而行此兵凶战危之事,务当操必胜之权而后可。今特将历验心得之法,和盘托出,以济世人之危殆,而挽夭扎之惨也。

盖诊脉不足凭,以脉有皮;惟看舌苔为准,则以苔无皮,显而易见。大抵有浊垢黄腻无津之苔,凡见此苔,即用下法,一剂得手,继之以轻重进退,以视浊苔之减否或退尽,而可以知邪之清净,一目了然。又有一种或隐或现、或黄或灰之苔,当细看其苔,必浮不实,而必现浊垢之形,是为虚苔,慎勿误用下法,以误人者。近见读书不达变通之医,拘执《伤寒论》,泥于一日太阳,执定先表后里,概以日数传经立言,昧于郁伏内起之因,而不明常变之理;往往拘执脾胃宜于芳香温燥、务戒苦寒攻削,乃未究立法之旨耳。即如东垣之补中升阳等方,是助其本也;仲景之承气、陷胸等法,是祛其邪也。然脏腑因邪气而暂变者,尚在常理之中,更有变出非常,如老弱、幼稚之质,每有大实之证,竟须竣下,多剂而愈者;又有年当盛旺,而忽患虚寒;及向非强质,忽患大实者,往往有之。或谓病患由于化气而成,其化实、化虚、化寒、化热,皆未可常理测焉,临症不可拘守恒情,尤不可固执成见,要在辨证的而用药当,方克有济。

惟病之已成,虽有良工,终不能保其十全,欲求最上之道,莫妙于治其未病。大凡疾病,虽发于一朝,已实酿于多日。若于未发之先,必呈于形色,遇明眼人预为治疗,可期消患于未萌也。至于病势已减,末后调摄尤宜加慎,既勿留邪遗患,更忌过剂损正,均关至要。

惟膏丸本为缓调善后之用,然亦当知缓急,细察精详。若正气已复,即宜停止,防久而增气,反生他患,切勿以补益之剂,可以久服。总之,无病不宜以药饵为调养,非徒无益,而反有损,以其药性各有偏执故也。仍须研究经文,握阴阳之纲领,最为简捷。譬如伤于食者,若无阴阳偏盛之变,不过临时闷胀,捐谷一日即消;倘阴寒郁抑,则所停之食,为水中之冰矣;若温热郁伏,则所伤之食,为炉中之炭矣。无形附着有质,有质助其无形,病患成矣。至于血之瘀,有寒凝、热结之因;蛔之动,有大寒、大热之分。

一切疾病,或由天时感化,或因情志感伤,或本质偏虚,其成者皆归二气为本,明乎《内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寒热者,阴阳之性气也”,乃得由博反约之道焉。若欲明医理之渊微,必先考审《素问》、《灵枢》之秘,熟读仲景《伤寒》之旨,自有左右逢源之妙,非徒恃于阴阳五行,创滋阴、温补之法,以八味、六味汤丸加减变化,误人非浅。余所论方法,皆为挽回温补之弊而设,亦不得已也,非欲与时医争名,亦不欲妄议着书者之过,而实欲明虚实,别标本,以为寿世济人之殷鉴也可。

澜按∶先生着书时,当崇祯甲申以前,正四方扰乱之日。其所谓温补为害,乃隐斥薛立斋之误。其时士大夫惑于温补,致误者多,先生所不明言者,恐伤时而招尤,借以避世俗之忌,而以明虚实、别标本,为寿世济人之术、不啻大声疾呼,其心可谓仁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