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新修本草》 > 玉石、草、木卷三~十四卷第四

 

金屑

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无时。

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及建晋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辟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建、晋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埚,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又高丽、扶南及西域外国成器,金皆炼熟可服。《仙经》

以KT 、蜜及猪肪、牡荆、酒辈炼饵柔软,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外,医方都无用,当是犹虑其毒害故也。《仙方》名金为太真。

 

银屑

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采无时。

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皆是生石中耳。炼饵法亦相似。今医方合镇心丸用之,不可正服尔。为屑当以水银磨令消也。永昌本属益州。今属宁州,绝远不复宾附。《仙经》又有服炼法,此当无正主疗,故不为《本草》所载。古者名金为黄金,银为白金,铜为赤金。今铜有生熟,炼熟者柔赤,而《本经》无用。今铜青及大钱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下品之例也。

〔谨案〕银之与金,生不同处,金又兼出水中。方家用银屑,当取见成银薄,以水银消之为泥。合硝石及盐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为粉极细,用之乃佳。不得已乃磨取屑耳。且银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锡秽为劣。高丽作帖者,云非银矿所出,然色为器辟恶,乃为瑞物也。

 

水银

味辛,寒,有毒。主疥瘙,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虫虱、堕胎、除热。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于丹砂。

畏磁石。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别出沙地,皆青白色,最胜。出于丹砂者,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甚能消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还复为丹,事出《仙经》。酒和日曝,服之长生。烧时飞着釜上灰,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虱。

〔谨案〕水银出于朱砂,皆因热气,未闻朱砂腹中自出之者。

火烧飞取,人皆解法。南人又蒸取之,得水银少于火烧,而朱砂不损,但色少变黑耳。

 

雄黄

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石,KT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神仙。饵服之,皆飞入人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得铜可作金。一名黄食石。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炼服雄黄法,皆在《仙经》中,以铜为金,亦出《黄白术》中。晋末以来,氐羌中纷扰,此三、五两,其价如金。合丸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尔。始以齐初凉州平市微有所得,将至都下,余最先见于使人陈典签处,捡获见十余片,伊芳辈不识此物是何等,见有KT 挟雌黄,或谓是丹砂,五禾语并更属觅,于是渐渐而来,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点黑及虚软者不好也。武都、氐羌是为仇池。宕昌亦有,与仇池正同而小劣。

敦煌在凉州西数千里,所出者未尝得来,江东不知,当复云何?此药最要,无所不入也。〔谨案〕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食石。而石门者最为劣耳,宕昌、武都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枕,服之辟恶。其青黑坚者,不入药用。若火烧飞之而精小,疗疮疥猥用亦无嫌。又云恶者名熏黄,用熏疗疮疥,故名之,无别熏黄也。贞观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数尺者,但重脆,不可全致之耳。

 

雌黄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

蚀鼻中息肉,下部KT 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令人脑满。生武都山谷,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采无时。

今雌黄出武都仇池者,谓为武都仇池黄,色小赤。出扶南林邑者,谓昆仑黄,色如金,而似云母甲错,画家所重。

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阴阳,于合药盒饭以武都为胜,用《仙经》无单服法,唯以合丹砂、雄黄共飞炼为丹耳。金精是雌黄,铜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胜于雌黄,其意难了也。

 

殷孽

味辛、温、无毒。主烂伤瘀血,泄痢,寒热,鼠 ,症瘕,结气。脚冷疼弱。一名姜石,钟乳根也。生赵国山谷,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

恶术、防己。赵国属冀州,此即今人所呼孔公孽,大如牛羊角,长一、二尺左右,亦出始兴。

〔谨案〕此即石堂下孔公孽根也,盘结如姜,故名姜石。俗人乃以孔公孽为之,误矣。

 

孔公孽

味辛,温,无毒。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疮疽 痔,利九窍,下乳汁。疗男子阴疮,女子阴蚀,及伤食病,恒欲眠睡。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黄色。生梁山山谷。

木兰为之使,恶细辛。梁山属冯翊郡,此即今钟乳床也,亦出始兴,皆大块折破之。凡钟乳之类,三种同一体,从石室上汁溜积久盘结者,为钟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次长小 者,为殷孽,今人呼为孔公孽。殷孽复溜,轻好者为钟乳。虽同一类,而疗体为异,贵贱悬殊。此二孽不堪丸散,人皆捣末酒渍饮之,疗脚弱。

其前诸疗,恐宜水煮为汤也。

案今三种同根〔谨案〕此孽次于钟乳,如牛羊角者,中尚孔通,故名通石。《本经》误以为殷孽之根,陶依《本经》以为今人之误,其实是也。

 

石脑

味甘、温、无毒。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一名石饴饼。生名山土石中,采无时。

此石亦钟乳之类,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软脆易破,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凿土堪取之。俗方不见用,《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又真诰云∶李整采服,疗风痹虚损,而得长生也。

〔谨案〕隋时有化公者,所服亦名石脑,出徐州宗里山,初在烂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鸡卵,或如枣许,触着即散如面,黄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云服之长生。

与李整相会也。

 

石硫黄

味酸,温、大热,有毒。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KT 疮,止血,杀疥虫。

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俗方用之疗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

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阳起石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阳痿不合,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山谷及琅 或云山、阳起山,采无时。

桑螵蛸为之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脱皮,畏菟丝子。此所出即与云母同,而甚似云母,但浓实耳。今用乃出益州,与矾石同处,色小黄黑即矾石。云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希。《仙经》亦服之。

〔谨案〕此石以白色、肌理似阴孽、仍夹带云母绿润者为良,故《本经黑者为云胆,又名地涿,服之损人,黑阳起石必为恶矣。《经》言生齐山,齐山在齐州历城西北五六里,采访无阳起石,阳起石乃在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之。《本经》云∶或云山,云、卢字讹矣。今太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独出齐州也。

 

凝水石

味辛、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烂,烦满,水饮之。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少腹痹。久服不饥。一名白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色如云母,可析者良,盐之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

解巴豆毒,畏地榆。常山即恒山,属并州。中水县属河间郡。邯郸即是赵郡,并属冀州城。此处地皆咸卤,故云盐精,而碎之亦似朴硝也。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为冰者佳。

〔谨案横理,以横理色清明者为佳。

或云纵理为寒水石,横理为凝水石。

今出同州韩城,色青黄,理如云母为良;出澄城者,斜理文色白为劣也。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一名细石,细理白泽者良,黄者令人淋。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

鸡子为之使,恶莽草、毒公。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钱塘县,皆在地中,雨后时时自出,取之皆方如棋子,白澈最佳。比难得,皆用虚隐山者。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块,用之不及彼土。《仙经》不须此。

〔谨案〕石膏、方解石大体相似,而以未破者为异。

今大者如升,小者若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随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也。

 

磁石

味辛、咸,寒,无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 ,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一名玄石,一名处石。生大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铁者则生其阳,采无时。

柴胡为之使,杀铁毒,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杀铁物毒,消金。《仙经》、《丹方》、《黄白术》中多用也。

 

玄石

味咸,温,无毒。主大人小儿惊痫,女子绝孕,少腹寒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一名玄水石,一名处石。生太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玄者雄。

恶松脂、柏子、菌桂。《本经》磁石,一名玄石。《别录》各一种。今案其一名处石,名既同,疗体又相似,而寒温铜铁及畏恶有异。俗中既不复用,无识其形者,不知与磁石相类否?

〔谨案〕此物,铁液也,但不能拾针,疗体如《经方》,劣于磁石。磁石中有细孔,孔中黄赤色,初破好者,能连十针,一斤铁刀亦被回转。其无孔,光泽纯黑者,玄石也,不能悬针也。

 

理石

味辛、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除营卫中去来大热,结热,解烦毒,止消渴,及中风痿痹。一名立制石,一名肌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山谷及卢山,采无时。

滑石为之使,畏麻黄。汉中属梁州,卢山属青州。今出宁州。俗用亦希,《仙经》时须,亦呼为长理石。石胆一名立制石,今此又名立制,疑必相乱类。

〔谨案〕此石夹两石间如石脉,打用之,或在土中重叠而生。皮黄赤,肉白,作针理文,全不似石膏。汉中人取酒浸服,疗癖,令人肥悦。市人或刮去皮,以代寒水石,并以当 石,并是假伪。今卢山亦无此物,见出襄州西泛水侧也。

 

长石

味辛、苦,寒,无毒。主身热,胃中结气,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去三虫,杀蛊毒。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久服不饥。一名方石,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山谷及太山、临淄,采无时。

长子县属上党郡,临淄县属青州。俗方及《仙经》并无用此者也。

〔谨案〕此石状同石膏而浓大,纵理而长,文似马齿,今均州辽 山有之,土人以为理石者,是长石也。

 

肤青

味辛、咸,平,无毒。主蛊毒及蛇、菜肉诸毒,恶疮。不可久服,令人瘦。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川谷。

俗方及《仙经》并无用此者,亦相与不复识之。

 

铁落

味辛、甘,平,无毒。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除胸膈中热气,食不下,心烦,去黑子。一名铁液,可以染皂。生牧羊平泽及 城、或析城,采无时。

 

主坚肌耐痛。

 

生铁

微寒。主疗下部及脱肛。

 

钢铁

味甘,平,无毒。主金创,烦满热中,胸隔中气塞,食不化。一名跳铁。

 

铁精

平,微温。主明目,化铜。疗惊悸,定心气,小儿风痫,阴溃,脱肛。

铁落,是染皂铁浆。生铁,是不破 、枪、釜之类。钢铁,是杂炼生镰,作刀、 者。

铁轻者为佳,亦以摩莹铜器用也。

〔谨案〕单言铁者,镰铁也。铁落是锻家烧铁赤沸,砧上锻之,皮甲落者也。甲乙子卷阳厥条言之,夫诸铁疗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浆用之。若以浆为铁落,钢生之汁,复谓何等?

落是铁皮,落液黑于余铁。

陶谓可以染皂,云是铁浆,误矣。又铁屑炒使极热,投酒中饮酒,疗贼风痉。又裹以熨腋,疗狐臭有验。

 

光明盐

味咸、甘,平,无毒。主头面诸风,目赤痛,多眵泪。生盐州五原,盐池下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澈。一名石盐。(新附)

 

绿盐

味咸、苦、辛,平,无毒。主目赤泪出,肤翳眵暗。

云以光明盐、 沙、赤铜屑,酿之为块,绿色。真者,出焉耆国,水中石下取之,状若扁青、空青,为眼药之要。(新附)

 

密陀僧

味咸、辛,平,有小毒。主久利,五痔,金创,面上瘢 ,面膏药用之。

形似黄龙齿而坚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文,出波斯国。一名没多僧,并胡言也。(新附)

 

紫矿麒麟竭

味甘、咸,平,有小毒。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与麒麟竭二物大同小异。

紫色如胶,作赤 皮及宝钿,用为假色,亦以胶宝物。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紫矿树名渴 ,麒麟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研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者。(新附)

 

桃花石

味甘,温,无毒。主大肠中冷脓血利。久服令人肌热能食。

出申州钟山县,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为真。(新附)

 

珊瑚

味甘,平,无毒。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末吹鼻中。生南海。

似玉红润,中多有孔,亦有无孔者。又从波斯国及师子国来。(新附)

 

石花

味甘,温,无毒。酒渍服,主腰脚风冷,与殷孽同。一名乳花。

三月、九月采之。乳水滴水上,散如霜雪者。出乳穴堂中水内。(新附)

 

石床

味甘,温,无毒。酒渍服,与殷孽同。一名同石、一名乳床、一名逆石。

陶云孔公孽,即乳床,非也。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体虽同,上下有别。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渐长,久与上乳相接为柱也。出钟乳堂中,采无时。(新附)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