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杨梅验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痰疠法门》 > 痰医案附 杨梅验方

杨梅者,其疮三五成颗,红溃后状如杨梅也。病由西洋流传广东,彼遂绵延各省。有精化气化之不同,精化者,由交媾传染而得,先从二阴生疮,蔓延遍身,上至巅顶发际,凡有毛孔之处,初起小肉瘤,后渐痒溃,秽水时出,至缺唇烂额,残废死亡者不可胜计。气化者,由表面传染。如与有疮之人同衾共浴之例,其毒皆可传播。疮由上部先见,后亦延及满身。但毒较精化者稍轻,用药分量,亦可减少。中医向来治法,每用升药,致毒上攻,流弊百出,继以补品。毒愈内锢,攻之不可,下之不去,因而殒命者多矣。余之药力,得自麻邑程君,专以固脾泻毒为主,服之不但无弊,而脾健神清,发味均所不禁,刻期而愈,屡试屡验,诚妙方也。嗟嗟!每见青年有志之士,偶坠迷津,小则有妨健康,大则动关生命。得此亦苦海之舟航云,若东西各国,有医疗警察,防患未然,病院延医,医于既发,此病所以日见减少也。

杨梅主治方

土茯苓(二斤) 金银花(八两) 生苡仁(四两) 白藓皮(三两) 天花粉(二两) 当归尾(二两) 荆芥穗(五钱) 青连翘(一两) 白猪苓(二两) 建泽泻(二两) 陈槐角(四两) 车前子(二两) 焦山栀(四钱) 牛蒡子(五钱) 生甘草(四两) 净蝉衣(三钱) 威灵仙(二钱)宣木瓜(二两) 木防己(一两) 皂角子(十粒)

以上各味,俱倾入锅内,用柴火煮三次,每次将渣滓用布沥干,后渣滓不用,将三次所煮之汁,共贮锅内,再用火熬,先武后文,以冰糖收成膏,置当风处,以米筛覆之。当茶日服数碗,下黑粪时,其毒始出,重者剂半而愈,轻者一剂可愈。其渣滓亦可煎水洗浴。惟禁面食与茶,以解茯苓故也,并不用敷药。若天时地气人事之不同,方中亦可酌量加减,是则医者,因时制宜,惟不可用参、茸、术、 、辛、附等药,使毒内锢,而不得出耳。近人有专用槐花数升煎汁,服之而愈者,亦去湿热除毒戾之一法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