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医林改错》 > 下卷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

胞侄作砺而来京,见脏腑图记问曰:伯父所绘之图,经络是气管,皆本于卫总管,由卫总管散布周身,是周身经络通连,并非各脏腑长两经。侄思古人若不明经络,何以张仲景着伤寒,按足六经之现症,立一百一十三方,分三百九十七法,其方效着颇多?侄不解其理。余曰:尔看其首篇,细心研究,便知其方效论错之理。如首篇论足太阳膀胱经,为寒邪所伤,则令人头疼、身痛、项强、发热、恶寒、干呕、无汗,用麻黄汤治之;若诸症如前而有汗,是伤风,用桂枝汤治之。所论是足太阳经。足太阳专通两足,而下通两手,其论传邪,传足六经,不传手六经。尔看初得伤寒,头疼、身痛、项强、发热、恶寒,未有两胳膊。两手不疼痛、发热、恶寒者,用麻黄汤,亦未有周身皆愈,而独不愈两胳膊、两手者,岂不是方虽效而论经络实错之明证?若仲景以前有人亲见脏腑,著明经络贯通,仲景著伤寒,必言外感寒邪入周身之经络,用麻黄汤发散周身之寒邪,一言可了。论有汗是伤风,以桂枝汤治之,以桂枝、白芍、甘草三味,然从未见治愈一人,桂枝汤所以不见效者,因头疼。身痛。发热、有汗,非伤风证也,乃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也。

又问:寒邪在表,自当见头疼、身痛、发热、恶寒、无汗之表证,初得伤寒,尚未传里,如何即有作呕之里证?仲景著论,王叔和等数十人注释,并来说明表证作呕之所以然。侄实不能明白,求伯父明白指示。余始看尔不过有读书之志,而无业医之才。今据尔此间,尚有思路,将来不致粗心,轻忽人命。尔司寒邪在表,如何有作呕之里证?余详细告汝。寒邪始入毛孔,由毛孔入皮肤。由皮肤入孙络,由孙绍人阳络,由阳络入经,由经入卫总管,由卫总管横行人心,由心上行人左、右气管,由左、右气管上攻左。右气门,故作呕。此表证所以作呕之本源也。用麻黄汤服之入胃,其药汁由津门流出,入津管,过肝,入脾中之珑管,从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为尿;其药之气,即药之性,由津管达卫总管,由卫总管达经,由经过络,由络达孙络,由孙络达皮肤,由皮肤达毛孔,将寒邪逐之,自毛孔而出,故发汗,邪随汗出,汗出邪散,故呕即止。此周身经络,内处贯通,用麻黄汤发散表邪,随汗而出之次第也。

又问:仲景论目痛、鼻干、不得眠,是足阳明胃经之表证,以葛根汤治之。其方内有葛根,仍有麻黄,此理不甚明白。余曰:寒邪由表入经络,正气将寒邪化而为热,故名曰邪热,邪热上攻头顶,脑力邪热所扰,故不得眠;目系通于脑,邪热由脑人目,故目痛;鼻通于脑,邪热由脑入鼻,故鼻干。明是邪热上攻之火证,并非足阳明胃经之表寒,用葛根而愈者,莫谓葛根是温散之品,葛根乃清散之药也。其方内用麻黄者,发散在表未化之寒邪也。此又是方效经络错之明证。

又问:仲景论胸胁痛、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而呕,其证在半表半里,是足少阳胆经之证,用小柴胡汤治之,其方神效。侄思此症,若不在胆经,其方又神效,若在胆经,胆又居膈膜之下,其痛又在胸胁,此一段侄又不明白。余曰:尔看脏腑图隔膜以上之血府便明白。邪热入于血府,攻击其血,故胸胁作痛;邪向血内攻,血向外伉拒,一攻一拒,故寒热往来;热灼左、右气门,气上下不通,故呕而口苦;邪热上攻,故耳聋目眩。柴胡能解血府之热,热解汗自出,邪随汗解,故效甚速。此亦是方效论经错之明证。至传变多端,总不外表里虚实。尔若明伤寒,须看吴又可之瘟疫。若见书少,必有偏寒偏热之弊。昨晚尔当客问:古人言汗在皮肤是血。发于皮肤外是汗,言汗即血化,、此理尔不解,彼时不告汝者,非谓尔当客多言,因客粗知医,并非名手,故不当客告汝。汗即血化,此丹溪朱震亨之论。张景岳虽议驳其非,究竟不能指实出汗之本源。古人立论之错,错在不知人气血是两管,气管通皮肤有孔窍,故发汗,血管通皮肤无孔窍,故不发汗。何以知血管通皮肤无孔窍?尔看生疮破流黄水者,其毒由气管而来,每日常流黄水,其皮肤不红;疮毒若在血管,初起皮肤必红,必待皮肤溃烂,所流必是脓血。尔再者瘟毒、发斑、出疹,小儿出痘,色虽红而不流血,岂不是血管通皮肤无孔窍之明证乎?侄作砺来京,因闲谈问余,彼时是书业已刻成,故书于卷末以记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