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医林改错》 > 上卷会厌、左气门、右气门、卫总管、荣总管、气府、血府记

欲知脏腑体质,先明出气、入气、与进饮食之道路。古人谓舌根后名曰喉,喉者候也,候气之出入,即肺管上口是也。喉之后名曰咽,咽音咽也,咽饮食人胃,即胃管上口是也。谓咽以纳食,喉以纳气,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自灵素至今四千年来,无人知其错而改正音,如咽咽饮食入胃,人所共知。惟喉候气之出入一节、殊欠明白。不知肺两叶大面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有一小片亦向胸,肺管下分为两权,入肺两叶,每权分九中权,每中权分九小权,每小权长数小枝,枝之尽头处,并无孔窍。其形彷佛麒麟菜,肺外皮亦无孔窍,其内所存,皆轻浮白沫,肺下实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先贤论吸气则肺满,呼气则肺虚。此等错误,不必细辩,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肺管之后,胃管之前,左右两边凹处,有气管两根,其粗如箸,上口在会厌之下,左曰左气门,右曰右气门,痰饮津涎,由此气管而出。古人误以咳嗽、喘急、哮吼等症,为肺病者,因见其症自胸中来。再者,临症查有外感,用发散而愈;有燥痰,用清凉而愈;有积热,用攻下而愈;有气虚,用补中而愈;有阴亏,用滋阴而愈;有瘀血,用逐瘀而愈。扬扬得意,立言著书,以为肺病无疑。不知左气门、右气门两管,由肺管两傍,下行至肺管前面半截处,归并一根,如树两权归一本,形粗如箸,下行人心,由心左转出,粗如笔管,从心左后行,由肺管左边过肺入脊前,下行至尾骨,名曰卫总管,俗名腰管。自腰以下,向腹长两管。粗如箸,上一管通气府,俗名鸡冠油,如倒握鸡冠花之状。气府乃抱小肠之物,小肠在气府是横长,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食由胃入小肠,全仗元气蒸化,元气足则食易化,元气虚则食难化。此记向腹之上一管。下一管,大约是通男子之精道、女子之子宫。独此一管,细心查看,未能查验的确,所以疑似。以俟后之业医者,倘遇机会,细心查看再补。卫总管,对背心两边有两管,粗如箸,向两肩长,对腰有两管,通连两肾,腰下有两管,通两胯。腰上对脊正中,有十一支管连脊。此管皆行气,行津液。气足火旺,将津液煎稠,稠者名曰痰;气虚火衰,不能煎熬津液,津液必稀,稀者名曰饮。痰饮在管,总以管中之气上攻,上行过心。由肺管前气管中,出左右气门。痰饮津涎,本气管中物,古人何以误为肺中物?因不知肺管前有气管相连而长,止知痰饮津涎自胸中来,便疑为肺中物,总是未亲见脏腑之故。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人气向里吸。则气府满,气府满,则肚腹大;气向外呼,则气府虚,气府虚,则肚腹小。卫总管,行气之府,其中无血。若血归气府,血必随气而出,上行则吐血、岖血,下行则溺血,便血。卫总管之前,相连而长,粗如箸,名曰荣总管,即血管,盛血,与卫总管长短相等,其内之血由血府灌溉。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精汁详胃津门条下。前所言会厌,即舌后之白片,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