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痛
《医法圆通》 > 卷一\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脐痛按脐痛一证,有阴阳之别。脐居阴阳交界之区,脐上属脾胃,脐下属肝肾。痛在脐上,着重脾胃。痛在脐下,着重肝肾。脐上下俱痛者,脾胃与肝肾病也。此处又宜分别何经受病为要。若脐上独痛,是脾胃之气有所滞也。因寒、因热、因食、因抑郁又宜知。审是饱闷吞酸,便知饮食停而气滞也。急以消食行滞之品施之,如平胃散加香附、麦芽、枳壳之类治之。
审是喜热饮,揉按而痛即减者,知是脾胃之阳不足,不能化其阴寒之邪也。法宜温中,如理中汤,香砂六君,甘草干姜汤,加香附、安桂、丁香之类。
审是不喜热饮摩按,得热而反剧者,知是脾胃有郁热而气滞也,即以开郁行滞之法治之,如厚朴七物汤,麦芽、炒栀、香附之类是也。
亦有太阳之邪未解,误下而邪陷于脾,以致脐上痛者,其人必先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之候,因下后方见此痛者,便以桂枝大黄汤治之。
若脐下独痛,是厥阴之气不宣也。审是烦满囊缩,脐下病痛者,厥阴之阴寒太甚也。法宜回阳祛阴,如吴萸四逆汤,白通汤之类是也。审是厥阴热邪伏而不宣,又或上攻为喉痹、下攻便脓血,热深厥深,口臭气粗之类。法宜扶阴,如鸡子黄连(连原本作“运”,据文义改。)汤之类。[眉批]知非氏曰:三阴之病,本从肚脐而分,然痛在脐上,有太阴、阳阴之不同,一腑一脏之悬绝,故钦安以饱闷吞酸,定阳明肺病,而用行消之法,若稍上,又是太阳地,而有风寒之判,皆有痛证,且有气血之区别。学者平时若不详细讲究,临证必多疑似,处方不无模棱,断难万举万当。熟玩此按,悉心讨论,目得真诠。
近来市习,一见脐痛,不按界限,一味调气行血,每以木香、小茴、当归、白芍、川芎、枳壳、沉香之类,故有效与不效。诚不若辩明上下阴阳,治之为当也。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