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之经,起于大趾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入阴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溺闭癃,盛者气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气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猝疝,实则挺长热,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渎之,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季秋痹也。

邪客足厥阴之络,令人暴疝卒痛,剌足大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

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胸中,长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二十六穴。

大敦二穴(在足大趾端去瓜甲如韭叶) 行间二穴(在足大趾间动脉应手) 太冲二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动脉中) 中封二穴(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 蠡沟二穴(在内踝上五寸) 中都二穴(一名中 在内踝上七寸) 膝关二穴(在犊鼻下二寸陷中) 曲泉二穴(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阴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 五里二穴(在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 阴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 章门二穴(一名长平一名胁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 期门二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乳第二肋端)大敦二穴,木也,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足厥阴脉之所出也,为井,治猝疝,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心痛汗出,阴上入腹,阴偏大,腹脐中痛,悒悒不乐,病左取右,右取左,腹胀肿满,少腹痛,中热喜寐,尸厥状如死,妇人经血暴脱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六呼。

行间二穴,火也,在足大趾间动脉应手陷中,足厥阴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溺难,又白浊寒疝少腹肿,咳逆呕血,腰痛不能俯仰,腹中胀,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口四肢逆冷,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癫疾短气,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十呼。

太冲二穴,土也,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此穴有动脉,诊之可诀男子死生之候,足厥阴脉之所注也,为输,治腰引少腹痛,小便不利状如淋, 疝少腹肿,溏泄遗溺,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猝疝,呕逆发寒嗌干,腑肿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肿,马刀疡 唇肿,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中封二穴,金也,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阴脉之所行也,为经,治 疟,色苍苍振寒,少腹肿,食怏怏绕脐痛,足逆冷不嗜食,身体不仁,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热,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蠡沟二穴,在足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足厥阴络,治猝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俯仰,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中都二穴,一名中 ,在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直,治肠 , 疝少腹痛,妇人经血暴脱,因产恶露不绝,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膝关二穴,在犊鼻下二寸陷中,治风痹,膝内痛引膑不可屈伸,喉咽中痛,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曲泉二穴,水也,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足厥阴脉之所入也,为合,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少腹肿,阴挺出,丈夫癫疝阴股痛,小便难,腹胁支满,癃闭少气泄利,四肢不举,实即身热目眩痛,汁不出目 ,膝痛筋挛不可屈伸,发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喉咽,针入六分,灸三壮,又云∶正膝屈内外两筋间宛宛中,又在膝曲横纹头,治风劳失精,身体极痛,泄水下利脓血,阴肿 痛,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十呼。

阴包二穴,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间,足厥阴别走,治腰尻引少腹痛,遗溺不禁,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足五里二穴,在气冲下三寸,阴股中动脉,治肠中满,热闭不得溺,可灸五壮,针入六气。

阴廉二穴,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中,治妇人绝产,若未经生产者,可灸三壮即有子,针入八分,留七呼。

章门二穴,脾之募,一各长平,一名胁 ,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足厥阴少阳之会,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痛不得转侧,伤饱身黄羸瘦,贲豚腹肿脊强,四肢懈堕,善恐少气,厥逆肩臂不举,可灸百壮,针入六分。

期门二穴,肝之募,在不容旁一寸五分,直两乳第二肋端,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利,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女子产后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心中切痛善噫,若伤寒过经不解,当针期门使经不传,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凡此足厥阴之脉,常多血少气,刺之当出血恶气,其经从足走腹,审其从逆,以行迎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足厥阴之法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