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之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 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颊痛耳后肩 肘臂外 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气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季夏痹也。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比新病数日已。
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一丈,凡四十六穴。
关冲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 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 外关二穴(在腕后二寸别走心主) 支沟二穴(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 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 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 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后肘
上一寸陷中) 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 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 会二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 肩 二穴(在肩端 上举臂取之)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 天牖二穴(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翳风二穴(在耳后尖角陷中) 脉二穴(在耳本后鸡足青脉中) 颅息二穴(在耳后青脉中)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 和 二穴(在耳前兑发下陷中)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关冲二穴,金也,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脉之所出也,为井,治喉痹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针入一分,灸一壮。
液门二穴,水也,在手小指次指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流也,为荥,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 疟寒热,目眩头痛,暴得耳聋,目赤涩,齿龋痛,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中渚二穴,木也,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注也,为输,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
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治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针入二分,留三呼,不可灸。
外关二穴,手少阳络,在腕后二寸陷中,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可灸三壮,针入三分,留七呼。
支沟二穴,火也,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哑不能言,可灸二七壮,针入二分。
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治肌肤痛,耳聋风痫,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治嗜卧身体不欲动,耳猝聋齿龋,暴哑不能言,可灸七壮,禁不可针。
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治暴气耳聋,齿龋痛,可灸三壮,针入六分。留七呼。
天井二穴,土也,在肘外大骨后,肘后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阳脉之所入也,为合,甄权云,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两筋骨罅,治心胸痛,咳嗽上气,唾脓不嗜食,惊悸螈 ,风痹臂肘痛,捉物不得,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治 从肩臂不举,不得带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治寒热风痹,项痛肩背急,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会二穴,一名 ,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 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肩 二穴,在肩端 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头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天牖二穴,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之,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先取,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 ,即难廖其疾也。
翳风二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治耳聋,口眼 斜,失欠脱颔,口噤不开,吃不能言,颊肿牙车急痛,针入十分,可灸七壮。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出血多,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痢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可灸三壮,针入一分。
颅息二穴,在耳后间青络脉,足少阳脉气所发,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风痉耳聋,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不宜针,可灸七壮。
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手足少阳之会,治目生肤翳,齿龈肿,可灸三壮。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足少阳脉气所发,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无所见,治目眩头痛,目赤视物 ,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吐涎沫,发即无时,针入三分,留三呼,宜泻不宜补。
和 二穴,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手少阳脉气所发,治牙车引急头重痛,耳中KTKT,颔颊肿,针入七分,可灸三壮。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治耳有脓汁出,生疮膣耳 耳,耳鸣如蝉声 重听无所闻,齿龋,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凡此手少阳之脉,少血多气,刺当出气恶血,其经从手走头,顺之为随,逆之为迎,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手少阳之法也。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