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

上廉,入肘外廉,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 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盛者人迎大三倍于气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肘循臂,乘肩 ,上曲颊遍齿,其别者,入耳会于宗脉,实则齿龋耳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名曰孟夏痹也。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热,刺手大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商阳穴也)。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商阳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长五尺,左右共一丈,凡四十穴。

商阳二穴(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间二穴(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三间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廉侧陷中)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大指次指骨间) 阳溪二穴(一名中魁在腕中上侧两筋陷中) 偏历二穴(在腕中后三寸) 温流二穴(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手下廉二穴(在辅骨下去手上廉一寸辅兑肉其分外斜) 手上廉二穴(在手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斜) 手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 肘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二穴(在肘

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臂 二穴(在肘上七寸 肉端)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 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 扶突二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 禾 二穴(一名长频直鼻孔挟水沟旁五分) 迎香二穴(一名冲阳在禾 上鼻孔旁)商阳二穴,金也,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且聋,寒热 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可灸三壮,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顷立已,针入一分,留一呼。

二间二穴,水也,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脉之所流也,为荥。

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口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三间二穴,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手阳明脉之所注也为输。

治喉痹咽中如鲠,齿龋痛,嗜卧胸满,肠鸣洞泄,寒疟唇焦,口干气喘,目 急痛,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手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疗寒热疟,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头痛齿龋,喉痹痿臂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若妇人妊娠不可刺,刺则损胎气。

阳溪二穴,火也,一名中魁,在腕中上侧两筋陷中,手阳明脉之所行也,为经。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喉痹耳鸣,齿痛惊掣,肘臂不举,痂疥,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慎如合谷法。

偏历二穴,手阳明络也,在腕后三寸,别走太阴,治寒热疟,风汗不出,目视 ,癫疾多言,耳鸣口 ,齿龋喉痹嗌干,鼻鼽衄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温溜二穴,一名逆注,一名蛇头,在腕后,小士五寸,大士六寸,手阳明 ,治口 ,肠鸣腹痛,伤寒身热,头痛哕逆,肩不得举,癫疾吐涎,狂言见鬼,喉痹面虚肿,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手下廉二穴,在辅骨下去手上廉一寸,辅兑肉其分外斜。治头风,臂胛痛,溺黄,针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壮。

手上廉二穴,在手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阳之会外斜。治脑风头痛,小便难黄赤,肠鸣气走注痛,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手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治手臂不仁,肘挛不伸,齿痛颊颔肿,瘰 ,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曲池二穴,土也,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阳明脉之所入也,为合。

治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刺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臂肘细而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入七分,得气先泻后补之,可灸三壮。

肘 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中。治肘节风痹,臂痛不可举,屈伸挛急,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臂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治风劳惊恐吐血,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摇,寒热瘰 咳嗽,目视 , 疟心下胀满,可灸十壮,禁不可针。

臂 二穴,在肘上七寸 肉端,手阳明络也。治寒热颈项拘急,瘰 肩背痛不得举,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不遂,可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刺即泄肩臂热气,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刺之,可使挽强习射如故。

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 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可灸五壮,针入一寸五分。

天鼎二穴,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手阳明脉气所发。治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扶突二穴,一名水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咳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鸣,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禾 二穴,在鼻孔下挟水沟旁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治鼻衄血不止,鼻清涕生疮,口噤不开,针入二分。

迎香二穴,在禾 上一寸,鼻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治鼻有息肉,不闻香臭衄血,偏风口 ,面痒浮肿,风动叶叶,状如虫行,或唇肿痛,针入三分,留三呼,不宜灸。

凡此手阳明之脉,多气多血,刺当出气血,其经从手走头,顺之为随,逆之为迎,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治手阳明之法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