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统论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经脉统论

论曰经脉者,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会于中焦,注手太阴,此荥气之序也,营气之行,常循其经,周身之度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一夜行八百一十丈,计五十度周于身,卫气则不循其经焉,昼则行阳,夜行于阴,行阳者行诸经,行阴者行诸脏,凡刺之道,须候卫气所在,然后迎随以明补,然营卫之行,末始相从,则血气之分,亦各有在,一脉之间,有所谓是动者,有所谓所生病者,此气血之异也,经曰,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针阳者卧针而刺之,针阴者摄按气散而内针,兹其要妙,营卫之外有浮络者,有经筋者,又有别络者,其生病各不同,刺法亦宜有异焉,刺齐论所谓刺骨无伤筋,刺筋无伤肉,刺肉无伤脉,刺脉无伤皮,刺皮无伤肉,刺肉无伤筋,刺筋无伤骨,是也,知此乃知浅深之齐,气血之分,故十二经立其常,十五络通其变,邪在经则巨刺,邪在络则缪刺,邪在营则调之血,邪在卫则调之气,邪在筋则劫刺之,夫然后原九针之宜,行十二刺之节,明五变之理,审其部分,刺道思过半矣,今于逐脉之下,载其经穴,与其病证,兼及浮络经筋之病,共为一编,窍穴虽同,而浅深各有部分,在用针者以意审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