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发背发渴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痈疽发背发渴论曰痈疽烦渴之证,由热气熏灼五脏津液不足于内也,盖营卫气血,腐化为脓血,则津液不得不耗,津液既耗,热气复盛,则心神内烦而引饮不止,然或为呕哕下利者,以五脏虚热,治诸疮肿发渴。托里黄 汤方
绵黄 (十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二味,并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五七沸,去滓温热随意服,不拘时候。
治痈疽虚热大渴。地黄汤方
生地黄 芍药 升麻 木通 甘草(炙) 大黄(锉微炒) 知母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两) 前胡(去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如小便利,除木通,大热加人参,晚再服,以瘥为度。
治痈疽热盛,口燥发渴,除热止渴。黄 汤方
黄 栝蒌根 生干地黄(焙) 升麻(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 栀子仁(一两)芍药(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一两)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治发背痈疽,热渴闷乱。枸杞汤方
枸杞枝叶(五两) 石膏(末) 栝蒌根 黄连(去须)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治发背干呕吐,此因先患热渴,饮冷太过,胃寒所致,宜服温脾平胃。陈粟汤方
陈粟米(微炒一合) 干姜(炮裂半两) 甘草(炙四两)
上三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以瘥为度。
治发背痈疽发大渴,口干不可止。凝水石煎方
凝水石 石膏蜜(各半斤)
上三味,先捣二味石药,罗为末,以水五升,煎令稠,即下蜜,更煎成煎,用瓷合盛,每日空心,取一枣大,含化咽津,日五七服。
治痈疽发背,四肢虚热,大渴。竹叶汤方
竹叶(一握净洗锉煎取汁三盏) 生地黄(二两) 黄芩(去黑心) 人参 芍药 知母甘草(炙)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升麻 黄 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
上一十二味,除竹叶外,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竹叶汁一盏,入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早晨午时夜卧各一。
治痈疽发背兼渴。竹叶黄 汤方
淡竹叶(一握) 黄 (锉炒) 甘草(炙锉)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去黑心) 芍药(各三两地黄(切焙八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大枣五枚擘破,竹叶七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治诸痈肿,脏腑壅滞,口干脚冷寒热,头痛呕逆不下食,烦渴引饮。麦门冬汤方
生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葛根(锉) 芦根 石膏(碎) 生犀角(镑) 葳蕤 荠芍药淡竹叶(切) 甘草(炙锉各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硝石一钱匕,去滓温服,不拘时。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