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注
《圣济总录》 > 卷第一百·诸尸门尸注论曰尸注者、尸病注易于人也,多因哭泣,感染尸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满,喘急不得息,上冲心胸,傍攻两胁,或 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不爽,每更节令,愈加顿滞,不治者死,死则注易傍人,故名尸注。
治尸注,发作无时,腹胀喘急,上冲心胸,傍攻两胁,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三分) 芍药 当归(切焙) 生干地黄(焙) 木香芎 (各半两) 鬼箭羽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三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尸注、心乱如醉,狂言惊悸,梦与鬼交,精神错谬,疾势数变,阿魏丸方
阿魏(半两醋化去砂石面和作饼炙研) 安息香(一两酒化细研) 木香 甘草(炙锉)槟中白(研
上一十味,将六味捣为细末,与别研四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用童子小便一盏,入乌梅三枚,葱白三寸,浸一宿,煎数沸,五更初、下二十丸。
治尸注发歇无时,心腹切痛,桂香汤方
桂(去粗皮) 芍药 木香 柴胡(去苗各一两) 芎 鳖甲(去裙 醋炙) 干姜(炮)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尸注寒热,不思食味,心腹刺痛,虎掌丸方
虎掌 丹砂(研各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龙齿(各一两) 当归(焙) 蓬莪术(煨锉各
上六味,捣罗为末,用酒煮阿魏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乌梅汤下。
治尸注恶气,兼治百病,鹳骨丸方
鹳骨(一寸炙) 桂(去粗皮半两) 虻虫 斑蝥(各十四枚去翅足炒) 巴豆(三十枚去皮
上五味,捣研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温水下,日三。
治尸注鬼邪,日渐沉顿,獭肝散方
獭肝(一具阴干)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水调下、日三,如一具未瘥,更作服。
治尸注鬼注,变动多端,丹砂丸方
丹砂(研) 雄黄(研各一两) 鬼臼 莽草(各半两) 蜈蚣(二条赤足者生用) 巴豆(四十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研)
上六味,将三味捣罗为末,与别研三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温酒下不拘时。
治临尸哭泣,尸气入腹,沉滞脏腑,有时发动,取劳积神效,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半斤 醋淬淘研控干取六两) 京三棱(煨捣末二两) 诃黎勒(不去核生用捣末
上三味,合研令匀,每服二钱匕,用煮面浓汤调下,当晚不食,临卧一服,余时勿服,并服三夜,次夜当下恶物,不下第三夜加生牵牛子末一钱匕,同调下。
治尸注,杏仁丸方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乱发灰(各一分)
上二味研匀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猪膏酒调下。
治尸注,蜀椒熨方
蜀椒(一斤)
上一味,帛裹于注上,以熨斗盛火,熨椒令热,汗出神效。
治五尸蛊注,中恶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丹砂(研) 干姜(炮) 芎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赤芍药 桂(去粗皮各二两)日炒焦色半两
上一十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饮下,日二服。
治尸注,邪气流传,忽然闷绝,时发寒热淋沥,或腹痛胀满,鹳骨丸方
鹳骨(酒炙) 雄黄(研各一两) 桂(去粗皮) 大黄(锉炒各三分) 麝香(研半两) 丹砂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桃枝煎汤下。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