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梁
《圣济总录》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伏梁论曰内经谓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名曰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至死,又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夫气之所聚名曰聚,气之所积名曰积,聚阳气也,故无所留止,积阴气也,故有形。伏梁心之积也,起于脐上,故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故环脐而痛,此为风水之病,故身体髀 皆肿,名曰伏梁,以其若梁之隐伏也,其证有浅深。居脐上为逆。以邪气之逆上行也,居脐下为从。以邪气之顺下行也,治法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涩之病,论在刺法中。
治伏梁积气,鳖甲汤方
鳖甲(去裙 醋炙黄) 京三棱(锉) 大腹(锉) 芍药(各一两) 当归(切焙) 柴胡(去苗) 生干地黄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木香末半钱,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再。
治心积伏梁,人参丸方
人参(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捣末醋一升煎膏) 射干 自然铜(研如粉) 金牙(研如粉) 枳壳(去瓤麸炒) 知母(锉) 当归(切焙) 细辛(去苗叶) 槟榔(锉)石菖蒲(泔浸一宿切焙) 远志(去心) 赤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除煎研者外,捣罗为末,入煎研者药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炒生姜黑豆汤下,日再,稍加至三十丸。
治伏梁气,胸下痞痛,小便赤涩,及惊悸不安,夜多梦寐,丹砂丸方
丹砂 金牙 马牙硝(以上三味同研细)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升麻 远
上一十味,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入研者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煎桑根白皮葱汤下。
治忧积伏梁气,诃黎勒丸方
诃黎勒(煨去核二两) 槟榔(锉三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羚羊角(镑) 黄连(去须) 防葵(锉) 生姜(切焙各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一两) 大黄(锉炒三两半) 木通(锉一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饮下,日再,渐加至三十丸,以利为度。
治伏梁气,桃奴丸方
桃奴(一两)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腹温酒调下。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