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咳嗽

论曰肺主皮毛,皮毛先受寒邪,乃为咳嗽,五脏六腑。又皆禀气于肺。故各以其时感寒而受病。亦能为咳。形证不同。治亦随异,学人审之。

治咳嗽、胸满气急。桑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锉) 紫苏连茎叶 知母(焙) 贝母(去心炒) 款冬花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 五味子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咳嗽。上膈烦满,贝母丸方

贝母(去心炒) 白茯苓(去黑皮) 麦门冬(去心焙) 山芋 百合(各一分) 甘草(炙锉) 阿胶(炙燥

上八味,捣罗为细末,用黄蜡一两二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津温服细呷。

治咳嗽,咽嗌不利,蛤蚧散方

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不得有蛀 水洗净焙干) 枇杷叶(拭去毛三分) 柴胡(去苗半两) 紫菀(净洗焙干三两) 贝母(去心炒一两) 人参(半两) 鹿角胶(炙燥三分)

上七味。捣罗为细散。每用梨一颗,去皮细切,净器研之。生绢滤自然汁于银器内。用药末半钱匕,入梨汁中,以慢火熬三五沸取出,每食后临卧服之。去枕仰卧一饭顷。

治咳嗽,不拘日近年深皆效。黑灵丸方

羌活(去芦头) 独活(去芦头各一分) 巴豆(三十枚不去皮) 半夏(三十枚同入瓶子内盐泥固济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以后马兜铃饮下之。

马兜铃饮方

马兜铃(半两) 桂(去粗皮一分) 甜葶苈(微炒半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服前丸药。其余饮。时时呷。

令药气常在咽喉中妙。

治咳嗽,阿胶汤方

阿胶(炒令燥) 桑根白皮(锉炒) 甘草(炙锉各一两) 五灵脂(炒) 贝母(去心炒) 知母(锉焙各半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乌梅一枚,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

治咳嗽久不已,百部煎方

生百部汁 生地黄汁 生姜汁 生百合汁(如无以藕汁代) 蜜(各一盏) 枣(四两去皮核)

上六味。同熬成煎。每服一匙。温麦门冬熟水半盏化开,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治咳嗽。不拘日月远近。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麻黄(不去根节) 大黄(锉炒) 柴胡(去苗) 甘草(炙锉) 桂(去粗皮各

上六味,捣研为细末,先用水一斗。煎药末,水尽后、旋再添五升,煎令得所,以生绢滤去滓。再熬成煎。瓷器中盛。每服一皂子大,临卧含化咽津。

治咳嗽,不计新久,防己丸方

防己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贝母(去心焙) 甘草(炙锉各二两) 甜葶苈(炒四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

治咳嗽。百部丸方

百部(新瓦上炒) 紫菀(去苗土) 款冬花(择洗各一两半) 桔梗(炒) 贝母(去心炒各一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甘草乌梅汤下。食后临卧服。

治肺伏冷气,咳嗽,温肺丸方

干姜(炮一两半) 皂荚(去皮炙令黄)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治咳嗽,桃仁丸方

桃仁 杏仁(二味各汤浸去皮尖双仁细研一两) 款冬花 贝母(二味各一两捣细末与前研药和匀)

上四味,先以沙糖一两,入铫子内销熔后,入药同熬黄熟。入臼捣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气弱痰涎咳嗽,沉香汤方

沉香 阿胶(炙燥各半两) 人参 桑根白皮(锉炒各一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小儿减半服。

治咳嗽。贝母散方

贝母(十枚大者去心麸炒令黄) 阿胶(炙燥) 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临卧煎糯米饮调下。服后去枕仰卧。

治咳嗽。去痰涎。利胸膈。玉液汤方

天南星(炮)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放温。食后夜卧。

细细呷之。

治咳嗽,石苇散方

石苇(去毛) 槟榔(锉等分)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二钱匕。

治肺虚,咳嗽日久。款冬花熏方

款冬花 木鳖子(各一两)

上二味细锉。每服二钱匕。烧香饼慢火焚之,吸烟良久,吐出涎。凡如是熏五六次。每次以茶清润喉。次服补肺药。

治咳嗽。经久不瘥者,胶豉汤方

牛皮胶黄明者炙燥为末 人参为细末

上二味。每用胶末一钱匕,人参末二钱匕。用薄豉汁一盏,入葱白一寸,煎一二沸。去滓常令温暖。遇嗽时呷三五呷。后根据前温之。候嗽时再服。

治咳嗽,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不拘多少紧实者炮熟去核

上一味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用猪 一枚。去脂膏劈开。渗药在内,更入打破乌梅一枚,合定以芭蕉叶包之。外以湿纸重裹,煨令香熟。去纸叶乌梅。只将药并 。慢慢嚼吃。日三两服。

治咳嗽,昼减夜加,不得眠睡,食即吐逆。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 蒺藜子(炒去角) 麻黄(去根节炒掠去沫焙) 桑根白皮(锉) 白石脂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 百合(各一两半) 贝母(煨去心) 款冬花 枳壳(去瓤麸炒) 紫菀(去苗土) 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粳米五十粒,煎取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咳嗽鼻塞清涕。颤掉缓弱。少气不足。时时欲呕,五味子散方

五味子 黄 (细锉各三分) 甘草(炙锉一分) 人参 桂(去粗皮) 羌活(去芦头) 干姜(炮) 细

上一十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生姜乌梅汤调下。

治肺胃虚寒,咳嗽痰盛,呀呷有声,呕吐停饮。咽喉干痛,上气喘满,面目虚浮。自汗恶风。语声嘶破。背寒中冷。心下悸动。哕逆恶心。全不入食。肺寒汤方

款冬花 紫菀(去土) 甘草(炙) 桂(去粗皮) 麻黄(去节) 干姜(炮) 五味子 杏仁(汤浸去皮尖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五片,大枣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咳嗽喘急。蛤蚧丸方

蛤蚧酥(炙一对) 葶苈子(纸上炒别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二两) 款冬花贝母(去心

上七味。除葶苈杏仁外,捣罗为末,别研二味再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煎桑白皮汤下二十丸。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