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气呕逆不下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膈气呕逆不下食

论曰膈气呕逆不下饮食者。由胃气不足,风冷乘之。或忧恚气结,不得宣通。故令膈脘痞满。气塞胸中,纵能食而卒不下。或入胃中,多致不消。与留饮相击,则变为呕逆也。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恶心心腹疼痛。及脾积气饮食进退。面黄腹胀怠惰。藏府不调。水谷不化,磨症瘕积聚。沉香煎丸方

沉香(锉) 丁香(各一两) 阿魏(醋化开入面和作饼子慢火炙半两) 木香 胡椒 没药(研) 丹砂(水飞研各一两) 高良姜(锉) 缩砂仁(去皮各半两) 槟榔(面裹慢火煨锉) 砂(水飞研瓷器中火上熬干各一两) 吴茱萸(汤浸洗焙干炒半两) 巴豆(去皮心膜研新瓦上摊出油一分) 青橘皮(汤浸

上一十五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前临卧。温生姜橘皮汤下。如暴伤生冷。呕逆恶心。心腹疼痛。量加丸数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壅闷恶心。丁香丸方

丁香(二七粒) 木瓜(切) 木香(炮各一分) 肉豆蔻(去壳炮一枚) 槟榔(锉一枚) 半夏(一分姜制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无比丸方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泽泻(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 巴豆(二七粒去皮醋煮研)

上五味。捣罗为末、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温酒下。早晚各一服治膈气吐逆不下食。槟榔散方

槟榔(生锉) 京三棱(煨) 蓬莪术(煨) 甘草(炙) 香子(炒) 益智子(去皮炒) 青橘皮(去白焙) 干姜(炮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调下日二。

治膈气痞闷。痰饮恶心。呕逆不下饮食。木香丸方

木香(炮半两) 莎草根(炒) 京三棱(煨锉) 白术(各一两) 沉香(锉)砂(别研) 好茶末 益智子(去皮炒各半两) 桂(去粗皮) 丁香(炒各一分) 乌梅肉(炒一两) 巴豆(二七粒去皮研出油) 肉豆

上一十三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食后生姜汤下。

治膈气痞闷。呕逆恶心。不下饮食。腊茶丸方

腊茶末 丁香(炒) 槟榔(锉) 青橘皮(去白切炒) 木香(炮) 缩砂(去皮炒各半两) 巴豆(去皮心

上八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再同研匀。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温生姜汤下。早晚食后服。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心胸痞闷。噎塞不通。化气丸方

木香(炮) 槟榔(生锉各二两) 砂(别研一两) 大黄(炮三分) 丹砂(别研半两)

上五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下。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分气丸方

白术(锉麸炒) 木香(炮) 蓬莪术(煨) 干姜(炮) 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 桂(去粗皮) 甘草(炙) 缩砂仁(去皮炒) 香子(炒) 干木瓜(切) 益智子(炒各二两) 胡椒(半两) 阿魏(醋化白面和作饼炙一分)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浸蒸饼。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盐汤嚼下。不计时候。

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胀。安息香丸方

安息香(酒化研)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槟榔生(锉) 白术(锉麸炒)甘草(炙) 诃黎勒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治膈气呕逆。饮食不下。心胸痞满。沉香煮散方

沉香(锉) 香子(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炒) 胡椒 荜澄茄 楝实(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炒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葱白五寸拍破。酒并童子小便各半盏。同煎至六分。

放温和滓服。重者不过三服。患者但心头气未断。皆可服之。

治胸膈气痛。不思食。食即呕逆。木香散方

木香 丁香 槟榔(锉) 诃黎勒皮 桂(去粗皮) 苑香(锉各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各半两) 干木瓜(切碎三分)

上九味。捣罗为散。再同研匀。每服二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

治膈气呕逆。不下饮食。或忧恚气结。不得宣通。参苓丸方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干姜(炮) 桂(去粗皮) 甘草(炙) 细辛(去苗叶) 芍药枳壳(去瓤麸炒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如觉有物在喉中。

即丸三五丸。如弹子大。每一丸含化咽津。

治膈气呕逆。心胸痞满。食饮不下。气宝丸方

香子(拣净银石器内纸衬炒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槟榔(锉各一两) 木香(一分四味同杵罗为末) 黑牵牛(拣净秤四两用吴茱萸二两慢火同炒茱萸焦只取牵牛子一向杵取末二两)

上五味。同拌匀。炼蜜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或木香汤下。

有痰、即用槟榔末半钱。水半盏。煎数沸、放温下。欲微疏利。加至三十丸至四十丸。看虚实、腹稍空服之。

治胃气素弱。因于忧恚。膈气呕逆。不思饮食。五膈丸方

人参(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远志(去心) 蜀椒 干姜(炮) 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桂(去粗皮

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食后含化。胸中热、即三服。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