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痢
《圣济总录》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疟痢论曰疟痢者,疟久不瘥,寒热邪气内传肠胃也。其病寒热往来,利下脓血,赤白相杂,肠中切痛,随其阴阳而治之。
治疟兼痢,无问赤白,水谷鲜血,皆主之。黄连犀角丸方
黄连(去须) 犀角屑 豉(炒各二两) 龙骨(四两) 牡蛎(熬半两)
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三。
治疟痢无度,赤白相杂。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锉炒) 羚羊角屑 艾叶(炒) 赤芍药(各二两) 当归(切焙一两)
上六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下,不拘时。
治疟痢挟热,下血腹痛。地榆汤方
地榆(锉) 黄连(去须) 黄芩(去黑心) 犀角屑(各一两) 升麻 茜根(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疟兼痢不止。常山丸方
常山 黄连(去须) 豉(炒各三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上四味。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丸,米饮下,未发前空腹服,欲发更服三丸,自旦至暮乃食,三日勿杂食佳。
治疟痢苦渴。乌梅饮方
乌梅(二十枚劈破)
上一味。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和蜜一匙,细细饮之。
治疟痢。黄连散方
黄连(去须) 当归(切焙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放温临发时服,如茶点,或热水调服亦得。
治疟痢。牡蛎散方
牡蛎(熬) 常山(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各三分)
上四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
治疟气急黄并痢。前胡丸方
前胡(去芦头) 赤茯苓(去黑皮) 芍药 枳壳(去瓤麸炒)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大黄(一两生)
上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午食前,以米饮及浆水下,令溏利为度,不利加至十五丸,老小量意服之,有 癖者,宜加后药。
虻虫(去翅足炒二十枚) 黄 (薄切) 天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鳖甲(去裙 醋炙) 生干地黄(焙各二两)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各半两)
上七味。为细末,与前药末相和,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空心地黄酒下,以瘥为度。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