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舌肿胀
《圣济总录》 > 卷第三十·伤寒门伤寒舌肿胀论曰伤寒舌肿胀者,病在三阴也,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少阴之脉,循喉咙侠舌本,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又手少阴心之经,其气通于舌,凡此经络为风热所乘,随脉至舌,热气留于血,血气壅涩,故令舌肿胀,诊其脉数急者,是其候也。
治伤寒热病,咽喉壅塞,连舌根肿痛,及干呕头痛,不下食,升麻汤方
升麻(一两) 木通(锉) 黄柏(去粗皮锉各半两) 玄参(三分)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青竹茹(半两) 前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治伤寒心脾虚热,喉中有疮,连舌根肿,涕唾不下食,干地黄汤方
生干地黄(焙二两) 青竹茹 鸡苏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 玄参(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治伤寒脾肺虚热,毒瓦斯壅塞,喉咽连舌根,肿满疼痛。犀角汤方
犀角(镑屑) 当归(切焙) 白芷(各一两) 升麻 甘草(炙锉) 射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各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喉咽闭塞,连舌肿疼,小便赤涩。马蔺根汤方
马蔺根 升麻(各一两) 瞿麦 射干各三分 犀角屑 木通(锉各半两) 玄参(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再。
治伤寒热病,喉咽闭塞,连舌根肿痛,热毒瓦斯聚于心胸。木通汤方
木通(锉) 络石(碎各一两) 升麻(半两) 射干(半分) 犀角屑(半两) 玄参桔梗炒(各三分) 山栀子仁(半两) 芍药(三分) 青竹茹(半两) 朴硝(一两)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伤寒心脾风热,舌肿口疮,喉咽中痛,口吐涎沫。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黄柏(去粗皮涂蜜炙) 大黄(锉炒) 甘草(炙各半两) 玄参(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后煎竹叶热水调下。
治伤寒上焦虚热,毒瓦斯壅塞,喉咽连舌肿痛。参归汤方
玄参 射干 当归(切焙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半盏,不去滓,食后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舌肿,口内生疮,此是心脾积热上冲所致。青连汤方
大青 升麻(各半两) 黄连(去须一分) 大黄(锉炒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
治伤寒心脾有热,舌本肿痛。生地煎方
生地黄汁(半斤) 蜜(八两)
上二味,同搅和匀,慢火煎如稠饧,每服半匙,含化咽津,不拘时候,日二三服。
治伤寒咽喉中痛,舌根肿满,不能转,此上焦心脾虚热,宜先针舌下两边出血即消,后服升麻汤方
升麻 车前子 大黄(锉炒) 甘草(炙各半两) 生干地黄(焙三两) 朴硝(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