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可温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伤寒可温

论曰伤寒病虽有三阴三阳,然在阳则太阳病多,在阴则少阴病多,以二经为表里故也,至于阳明太阴病颇稀少,而少阳厥阴病又少也,然究观古人治阳明则多下,于少阴则多温,盖阳明者胃也,胃受病,则不恶寒反恶热, 汗出,大便秘,谵语潮热,须下之乃愈,若乃气弱本虚人,国中病,腠理寒邪气,更不经三阳,而便见少阴证,盖少阴者肾也,肾受病,则身冷恶寒,四肢厥逆,脉微细,心烦但欲寐,或自利而渴,须温之乃愈,虽然三阴病,大约可温,而古人特于少阴详言之者,则少阴病尤宜温故也。

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 人参(一两) 白术(四两) 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

上五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伤寒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

上三味,各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强人可倍加姜附。

治伤寒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甘草(炙二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脐皮) 干姜(三两)

上三味,各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切焙) 芍药 桂(去粗皮) 细辛(去苗叶各三两)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 甘草(炙) 木通(各二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酒一盏,入生姜半分切,大枣三枚劈破,煎取一半,去滓温服。

治伤寒头疼壮热,恐成阴毒。附子饮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各半两) 桔梗 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上四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衣盖取汗,或得吐即瘥,如未吐汗再服。

治厥阴伤寒,脉弦长者生,沉细不足者死。宜通关饮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 羌活(去芦头) 桔梗 甘草(炙锉) 五加皮(各半两) 桂(去粗皮三分)黄 (炙锉一分) 防风(去叉一分半)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二。

治伤寒阴盛身寒,脉候沉细,头痛体疼。桂心汤方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 人参(各半两) 白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

上七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治伤寒阴盛,手足厥冷,体寒脉微。回阳汤方

延胡索(炒) 半夏(切生姜汁炒黄) 甘遂(醋炒干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汤煮去沫焙各半两) 槟榔(一枚) 天南星(一枚炮)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酒八分,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服后炊顷,患人头面浑身觉热时,便与衣服盖覆,令汗出。

治伤寒面青心下坚硬,开口出气,身体不热,头面多汗,四肢厥冷。温白丸方

半夏(汤浸去滑切焙) 白附子(炮) 硫黄(研各一两)

上三味,捣研为末,用粳米饭,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吐逆炒生姜盐酒下,或艾醋汤下,阴毒并吃三五服,不计时候。

治伤寒伏阴气胸膈妨闷,吐逆不定,手足厥冷,白术饮方

白术(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高良姜(炮) 桂(去粗皮) 人参 干姜(炮各一两) 藿香(去梗一分)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同煎至七分,不计时候去滓温服。

治伤寒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益智汤方

益智(去皮) 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三分) 麻黄(去根节)干姜(炮各半两)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盐半钱,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伤寒阴证,脉候沉细。正元汤方

麻黄(去根节) 陈橘皮(去白焙) 大黄(生锉) 甘草(炙锉) 干姜(炮) 桂(去粗皮)芍药 附子(炮裂去皮脐) 吴茱萸(汤洗十遍焙) 半夏(汤洗七遍焙各半两)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热呷,以衣被盖覆取汗,未汗如人行五里再服,或连吃三服,汗出立瘥。

治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疼腰重,退阴汤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各半两)

上二味,粗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盐一捻,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治伤寒浑身手足厥冷,面青唇口无色,心中寒栗。吴茱萸散方

吴茱萸(汤洗焙炒) 硫黄(研)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芎 (各一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煎艾叶汤调下三钱匕,阴盛者,兼灸气海数十壮。

治伤寒阴盛隔阳,身冷烦躁,脉细沉紧。黑龙散方

附子(一枚及半两者烧存性用冷灰焙去火毒)

上一味,捣极细,入腊茶一钱匕和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盏,蜜半匙,同煎至六分,放冷服,须臾躁止得睡,汗出为效。

治伤寒阴盛,手足多冷,脉沉细,助阳消阴。返阴丸方

硫黄 硝石 阳起石 太阴玄精石 白矾 石膏(各半两碎)

上六味,研为末,同入铫子内,熬成汁为度,放冷细研,用水浸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汤下十五丸。

治阴盛伤寒,身体疼痛。青白散方

石膏(半斤为末) 干姜(炮) 乌头(椎碎) 草乌头(椎碎各一两以上四味先用铁器盛石膏烧通赤次入三味用碗合定不透气候冷同众药捣研) 麻黄(去根节) 藿香(去梗各一两)皂荚灰 自然铜(烧通赤醋淬七遍各半两)

上八味,捣研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如 气伤寒,艾茶煎汤调下。

治伤寒四肢厥冷,脉微自汗,心胸痞满。返阴散方

阳起石 石膏 寒水石(三味同烧令赤出火毒细研入诸药)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甘草(炙锉各一两) 硫黄(研半两)

上七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生姜汁温水调下,阴毒并服之。

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附子汤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 细辛(去苗叶) 柴胡(去苗) 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 甘草(炙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莎草根(去须) 黄 (炙锉) 赤芍药

上一十一味,锉如麻豆,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枣二枚劈,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伤寒表里未解,营卫气逆,手足厥冷,上喘阴证,或霍乱吐泻非时腹胀,及年高营卫虚弱,脏腑不和,膀胱紧急,腰 痹疼,及妇人产后劳冷等疾,均气汤方

白术(米泔浸细锉焙干微炒) 天台乌药(细锉微炒各二两) 人参 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锉) 白芷(各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吐逆,入藿香少许。

治伤寒阴盛,四物桂枝汤方

桂(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各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一分)

上四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枣三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伤寒服冷药过多,心腹胀满,脚膝厥冷,昏闷不知人。桂心汤方

桂(去粗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三分) 芍药(一两) 干姜(炮) 槟榔(锉各半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入童子小便一合,搅匀空腹分温二服。

治伤寒四肢厥泠。蒸熨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三升)

上一味,用温酒浸令通湿,以生绢袋二个盛,蒸令极热,取茱萸袋子,更互熨四肢前后心,及手足心,候气通彻即止。

又用药熨,气通畅后。宜服此方

人参(一两) 生姜(煨切二两)

上二味,各细锉,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分温二服,如食顷再服。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