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眩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圣济总录》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风头眩

论曰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

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故虚则眩而心闷。甚则眩而倒仆也。

治风头晕倒眼旋。脑项急痛。枳实汤方

枳实(去瓤麸炒) 防风(去叉)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 芎 (各一两半)杏仁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沸。早晚食前温服。

治风头眩、旋晕欲倒。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 芎 山芋 人参 白术 远志(去心) 独活(去芦头) 桂(去粗皮) 茯

上一十一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一。

治风头眩。但觉地屋俱转。目闭不开。人参汤方

人参 防风(去叉) 白术 当归(酒洒切焙)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独活(去芦头)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日再夜一。

治风头眩目痛。犀角汤方

犀角(镑) 甘菊花(择) 玄参(各三分) 茯神(去木) 石膏(研各一两半) 防风(去叉)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芒硝末半钱匕。竹叶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风头眩仆倒屋转。呕吐痰涎。恶闻人声。独活汤方

独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各半两) 甘草(炙) 当归(酒洒切焙) 牡蛎( ) 白术附远志(去心

上一十二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去核。煎至一盏。

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风眩厥逆。身体疼痛。骨节沉重。目痛心乱。独活白术散方

独活(去芦头二两) 白术(一两半) 防风(去叉) 细辛(去苗叶) 人参(各一两) 干姜

上八味。为细散。每服二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三不拘时。

治风头眩闷。起即欲倒。头痛眼疼。视屋转动。菊花汤方

甘菊花(去梗) 细辛(去苗叶各半两) 防风(去叉) 前胡(去芦头) 茯神(去木) 白术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芎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各三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沸。食前温服。日再夜一。

治风头眩。饮食不下。前胡汤方

前胡(去芦头) 旋复花 黄 (薄切) 防己 桂(去粗皮) 竹茹防风(去叉各三分) 甘草(炙锉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 石膏(研碎一两)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临卧温服。

治风眩暗倒。眼旋屋转脑痛。芍药汤方

芍药 防风(去叉) 石膏(研碎) 木通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甘菊花(择) 葛根(各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入荆沥半合。重煎令沸。早晚食后。临卧温服。

治风眩目疼耳聋。附子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细辛(去苗叶) 防风(去叉各一两) 山茱萸(一两) 山

上六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治头风目眩。眼痛耳聋。山芋散方

山芋 甘草(炙锉) 五味子 甘菊花(择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 山茱萸 升麻 蔓荆

上九味。为细散。每服三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治风头眩欲倒。眼旋脑痛。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赤茯苓(去黑皮) 芎 (各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竹沥半合。再煎令沸。去滓温服。日三不拘时。

治风头眩转耳聋。山芋散方

山芋(二两) 防风(去叉二两半) 升麻 山茱萸(各一两半) 细辛(去苗叶) 甘菊花(择各一两) 蔓荆实(一两一分)

上七味。为细散。每服三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再。

治风头眩摩头。附子膏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 盐花(各半两)

上二味。为细末。以麻油和如稀饧。洗头摩之日三。

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脑痛。葛根汤方

葛根 木通(锉) 芍药 防风(去叉各二两) 甘菊花(择去梗一两)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一两一分) 石膏(研碎五两) 前胡(一两半)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二片。枣一枚去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风头眩目昏痛。防风散方

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甘菊花(择去梗) 白附子(炮) 山芋 本(洗切焙) 附

上九味。为细散。每服一钱匕。食后茶清调下。或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任下亦得。

治风头眩筋脉拘急。痰涎壅滞。肢节烦疼。羌活汤方

羌活(去芦头) 甘菊花(择去梗) 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 芎 防风(去叉)石膏(去瓤麸炒) 白

上一十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鸡苏三叶。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风头眩涕唾稠粘。心胸烦闷。人参汤方

人参 柴胡(去苗) 羌活(去芦头) 荆芥穗 旋复花 甘菊花(择去梗) 桑根白皮(锉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早晚食后临卧温服。

治风头眩晕。倒仆不定。四神汤方

独活(去芦头六两) 石膏(四两碎) 枳实(去瓤麸炒)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各三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酒半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治风邪鼓作。头目眩晕。目系急痛。甚则倒。鸡苏羌活丸方

鸡苏叶(二两) 羌活(去芦头) 芎 (各一两半) 羚羊角(镑) 防风(去叉) 天麻人参 丹砂(研各一两) 白僵蚕(微炒) 天南星(炮) 干蝎(去土微炒) 牛黄(研) 麝香(研) 龙

上一十五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腊茶清下。食后临卧服。

治头目风眩。邪气鼓作。时或旋晕。天麻羌活丸方

天麻 羌活(去芦头) 白芷 芎 本(去苗土) 芍药 细辛(去苗叶) 麻黄(去根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研。薄荷酒下。

治风头眩。脑转目系急。忽然倒仆。守中丸方

白茯苓(去黑皮十两) 麦门冬(去心焙三两) 白术 人参 甘菊花(择去梗) 山芋枸杞子(各二两) 生地黄(二十斤绞取汁)

上八味。将七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地黄汁。于银器内入酥三两。白蜜三两同煎。逐旋掠取汁上金花令尽。得五升许。于银器内。拌炒前七味药。渐渐令尽。候干入白蜜。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或食后。清酒下五十丸。服百日后。五脏充满。肌肤润滑。修合须择四季王相日。或甲子日。此药亦名五芝地仙金髓丸。

治风邪注头。头目俱晕。轻则心闷。重则倒仆。菊花丸方

甘菊花(择去梗) 羌活(去芦头) 枳壳(去瓤麸炒) 芎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各半两) 细辛(去苗叶一两) 槟榔(锉一枚)

上八味。捣罗为末。以生姜汁。煮薄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日再服。

治风邪上攻。头目眩晕。心隔烦闷。薄荷散方

薄荷叶 甘菊花(择去梗) 甘草(炙锉) 白芷 石膏(碎) 芎

上六味。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荆芥茶调下。

治风眩烦闷。头晕转不止。六神散方

芎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 甘草(炙锉各一两) 荆芥穗 鸡苏(干者各一两半)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米饮温水。调下一钱匕。不计时候。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