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狂
《圣济总录》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风狂论曰风狂之状。始发则少卧不饥。自高自贤。自辩自贵。盖人之营卫周身循环。昼夜不穷。一失其平。则有血并于阴。而气并于阳者。有血并于阳。而气并于阴者。阴阳二气。虚实不调。风邪乘虚而入。并于阳则谓之重阳。故其病妄笑好乐。妄行不休。甚则弃衣而走。
登高而歌。或至数日不食。故曰狂也。又肝藏魂。魂则随神往来。悲哀动中。有伤于魂。则为狂治中风邪。狂乱失志。心多恐怖。牛黄丸方
牛黄(研一两) 铁精(研三分) 虎睛(一对微炙研) 石膏(研) 龙齿(研各二两) 银箔神(去木) 升麻 玄参 人参(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焙三两) 枳实(去瓤麸炒) 葳蕤(去土) 赤芍药(各一
上一十九味。除研外。捣罗为末。入研药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煎枸杞根皮汤。下二十丸。日再服。渐加至三十丸。
治风狂妄语。心热狂走。不知人。真珠散真珠(研) 牛黄(研) 丹砂(研各半两) 金箔(研) 银箔(研各五十片) 麝香(研一钱)防风(去叉) 犀角心) 白藓皮 羚羊角(镑
上二十二味。除研外。捣罗为末。入研药拌匀。每服一钱匕。加至二钱匕。薄荷温水或梨汁调下。
治中风邪狂走。或自高自贤。或悲泣呻吟。及卒得惊悸。邪魅恍惚。心下虚悸。麻黄丸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甘草(炙锉) 半夏(汤浸生布 洗七遍焙各一两) 生姜(去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生姜汤下三丸。加至五丸。空心午时各一服。渐加至十丸。
治风狂叫笑不时。喜怒无常。登高逾垣。言语不避人。虎睛汤方
虎睛(一对慢火炙) 鸱头并肝(一具炙)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三两) 石长生风(去叉)
上一十三味。锉如麻豆。每以十八钱匕。酒六盏。煮取三盏。去滓分三服。日二夜一。
每服时。须去食稍远。恐药食相犯也。
治中风邪发狂。及肝心风热。气虚不足。惊恚掣 。守神丸方
金箔(一百片) 腻粉(半两) 人参(为末三分)
上三味。于银石器内。先将金箔逐重用腻粉渗隔布尽。入黄牛乳五合。于金箔上淋溉。
用物密盖定。煮尽乳。取研如膏。以人参末渐渐入同研。丸如赤小豆大。空心日午临卧。新汲水下三丸。渐加至五丸。
治风邪发狂妄言燥闷。白僵蚕丸方
白僵蚕(炒三分) 海荆子(炒一两) 白附子(炮半两) 干蝎(酒炒二十一枚) 蒺藜子(
上六味。先捣前五味。与腻粉二钱半。同罗为末。冬用大枣蒸取肉。研如膏和丸。夏炼白蜜和丸。春秋研糯米饭膏为丸。并如梧桐子大。又于腻粉二钱半内。滚令色匀。用密器收。
每治风邪所中。惊狂啼哭。或歌或笑。禹余粮饮方
禹余粮( 研)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赤芍药 远志(去心) 独活(去芦头) 白术黄(研) 茯神(去
上一十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服。日再。
治风狂失神少饥。笑乐无节。弃衣登高。茯神汤方
茯神(去木) 杏仁(汤去皮尖双仁各三两) 龙齿(六两) 凝水石(碎一斤) 升麻(二两)
上九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如病甚。煎成入竹沥半合。再煎至一盏服。
治风邪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腰疼骨痛。白藓皮汤方
白藓皮(一分半) 麻黄(去根节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防风(去叉) 独活(去芦一分)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温服。服讫取微汗为度。日三。
治风邪发狂。守神。金箔煎方
金箔(一百片) 丹砂(研) 龙脑(研) 牛黄(研) 真珠末 琥珀末 犀角末(各半两)
上七味。将六味。再同研匀。以鼎子一个。铺一重金箔了。渗一重药末。次第铺盖了。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