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脉经》 > 卷八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问曰:病有积、有聚、有系气(系一作谷,下同),何谓也?
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系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愈复发为系气。夫病已愈,不得复发,今病复发,即为系气也。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细,一作结)。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积在气街。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瘥夏剧,主皮中时痛,如虱缘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
诊得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赤嗌干,心烦,掌中热,甚即唾血,主身螈,主血厥,夏瘥冬剧,其色赤。
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不能卧是,主肌肉损,其色黄。
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肿寒,胁痛引少腹,男子积疝,女子瘕淋,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剧,其色青。
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盳盳,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寸口脉沉而横者,胁下及腹中有横积痛,其脉弦,腹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脉弦紧而微细,也。
夫寒痹、瘕、积聚之脉,皆弦紧。若在心下,即寸弦紧;在胃脘,即关弦紧;在脐下,即尺弦紧。(一曰:关脉弦长,有积在脐左右上下也)又脉法,左手脉横,在左,右手脉横,在右;脉头大者在上,头小者在下。
又法:横脉见左,积在右,见右积在左。偏得洪实而滑,亦为积。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一作胁)相应,为易治,诸不相应,为不治。左手脉大,右手脉小,上病在左胁,下病在左足。右手脉大,左手脉小,上病在右胁,下病在右足。
脉弦而伏者,腹中有,不可转也。必死不治。
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肿,若腹中有伏梁。
脉来小沉而实者,胃中有积聚,不下食,食即吐。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