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阴)
《濒湖脉学》 > 濡(阴)濡(阴)(濡即耎字)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及之象。《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诸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濡主血虚之病,又为伤湿。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