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总要歌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针灸大成》 > 卷三行针总要歌

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

身体心胸或是短,身体心胸或是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

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

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

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之。

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

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合开时,

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飞,乌乌稷稷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

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同身逐穴歌中取,捷法昭然径不迷。

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理中风,

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

前顶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

顖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不可针,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

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诸风灸庭为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

印堂穴并两眉攒,素髎面正鼻柱端,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鼻鼾酸。

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

炷艾分半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

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播九州岛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