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风数类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八风诸风数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二《风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二上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风之伤人,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或为偏枯,或为贼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风、气一也,徐缓为气,急疾为风。人之生也,感风气以生;其为病也,因风气为病。是以风为百病之长,故伤人也,有成未成。伤人成病,凡有五别:一曰寒热,二曰热中,三曰寒中,四曰疠病,五曰偏枯。此之五者,以为风伤变成。余病形病名各不同,或为贼风者,但风之为病,所因不同,故病名病形亦各异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于岐伯”三字;“伤人”下均有“也”字;“疠”均作“厉”,下均有“风”字。“或为贼风也”

《甲乙》作“其为病也”,《素问》作“或为风也”。注“急疾”,袁刻作“疾急”。

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曰:风气藏于皮肤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喜行而数变,

言风入于脏腑之内为病,遂名脏腑之风。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生大小便道,外不得腠理中泄。风性好动,故喜行数变以为病也。

平按:《素问》、《甲乙》“曰”上有“对”字;“间”上有“之”字;“喜”作“善”,下同。“风者”《甲乙》作“风气者”。注“生大小便”,“生”字恐衍。

腠理开则洒然寒闭,闭则热而悗,

风气之邪得之因者,或因饥虚,或因复用力,腠理开发,风入毛腠,洒然而寒,腠理闭塞,内壅热闷。洒,音洗,如洗而寒也。

平按:“洒”《甲乙》作“凄”。“闭”字,《素问》、《甲乙》不重。“闭则热而悗”,《素问》“悗”作“闷”,《甲乙》作“不热而闷”。

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销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其寒不泄在内,故不能食;其热不泄在外,故销肌肉也。是以使人恶风而不能食,称曰寒热之病。怢栗,振寒貌也。

平按:“销肌肉”《素问》、《甲乙》作“则消肌肉”。“怢栗”《甲乙》作“解□”,《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失味。”

风气与阳入胃,循脉而上至目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也。

以下言热中病也。风气从皮肤,循足阳明之经,入于胃中;足阳明经从目内眦,入属于胃,故循其脉至目内眦。以其人肥,腠理密实不开,风气壅而不得外泄,故内为热中,病目黄也。

平按:“与阳入胃”《素问》、《甲乙》作“与阳明入胃”;“目眦”作“目内眦”。

人变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

以下言寒中之病也。人瘦则腠理疏虚,外泄温气,故风气内以为寒中。足阳明脉虚冷,故目泣出也。

平按:《素问》、《甲乙》“瘦”上无“变”字。

风气与巨阳俱入,行诸脉输,散于分理间,冲气淫邪,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贲□而有伤,卫气有所涘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

以下言疠病也。巨阳,足太阳也。风气之邪与足太阳,二气俱入十二经脉输穴之中,又散于分肉腠理之间,其与太阳俱入于输,冲上来者,淫邪之气,与卫气相干,至令卫气涩而不行,故肌肉贲起,腹胀有所伤也。以卫气凝聚不行,故肉不仁也。涘,义当凝也。

平按:《素问》、《甲乙》“巨阳”作“太阳”;“输”作“俞”;“分理”作“分肉”;“冲气淫邪”,《素问》无此四字,《甲乙》作“卫气悍邪,时”五字。“贲□”《甲乙》作“膹胀”,《素问》作“愤□”。“伤”《素问》、《甲乙》均作“疡”。“涘”《素问》、《甲乙》作“凝”。

疠者,营气热胕,其气不精,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也,皮肤伤溃,风寒客于脉不去,名曰疠风,

胕,腐也。太阳与卫气在营血之中,故浊而热于胸腹。上冲于鼻,故鼻鼽骨坏。其气散于皮肤,故皮肤溃烂。以其邪风寒气客脉,留而不去为病,称曰疠风。疠,力誓反。

平按:“营气”《素问》、《甲乙》作“有荣气”。“胕”,《甲乙》作“浮”。“不精”《素问》、《甲乙》作“不清”。“伤溃”《素问》、《甲乙》作“疡溃”。

或名曰寒热。

言前疠风,或名寒热之病也。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

春甲乙者,木王时也。木王盛时,冲上风来,名曰邪风。木盛近衰,故冲上邪风来伤于肝,故曰肝风。余皆仿此。

平按:“戊己伤于邪”,《甲乙》“邪”作“风”。“庚辛中于邪”,及“壬癸中于邪”,《甲乙》均作“伤于风”。

风气中五脏六腑之输,亦为脏腑之风,

脏腑输者,当是背输。近伤脏腑之输,故曰脏腑之风也。

平按:《素问》“风”下无“气”字。“输”《素问》、《甲乙》作“俞”。

各入其门户之中,则为偏风。

门户,空穴也。邪气所中之处,即偏为病,故名偏风也。

平按:“之中”《素问》作“所中”,《甲乙》作“风之所中”。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风府,在项入发际一寸,督脉阳维之会,近太阳入脑出处。风邪循脉入脑,故名脑病也。

风入系头,则为目风。

邪气入于目,系在头,故为目风也。

平按:《甲乙》“入”上无“风”字。“系”《素问》作“係”。

眠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因饮酒寒眠,腠开中漏汗,故为漏风。有本,目风眼寒也。

平按:“眠寒”《素问》、《甲乙》作“眼寒”,属上节。

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

入房用力汗出,中风内伤,故曰内风也。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新沐发已,头上垢落,腠开得风,故曰首风也。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

皮肤受风日久,传入肠胃之中泄痢,故曰肠风。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风在腠理之中,泄汗不止,故曰泄风也。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为他病也无常方,然故有风气也。

百病因风而生,故为长也。以因于内,变为万病,非唯一途,故风气以为病长也。

平按:《素问》、《甲乙》“化”下有“乃”字。“故”《素问》作“致”,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甲乙经》‘致’字作‘故攻’。”今本《甲乙》仍作“故”,下无“攻”字。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