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古方下篇薯蓣丸证治推论的意义木主疏泄,其气本动。木动风生,第一克土气,第二耗木气,第三煽火气,第四侮金气。
第一克土气者,木本克土,土气旋转,须木气调和。木郁风生,则盘塞冲击,土气便不能旋转了。虚痨病,食减,中虚,中郁,即是此理。
第二耗水气者,就同有水气的物件,一被风吹,水就干了。肾主藏精,精者津液所成。风木动则疏泄妄作,肾不能藏,津液枯耗也。津液枯耗,腠理不通,百病皆起,虚劳病,发热,出汗,干涩枯瘦,即是此理。
第二煽火气者,乙木上升则化君火,甲木下降则化相火。相火下降,藏于水气之中,又为乙木之根气。病风则乙木不升而君火陷于下,甲木不降而相火逆于上。火气者,动气也。再遇风气煽动,故愈煽愈热也。火气生热,灼伤水气,不能藏火,元气消散,中气灭亡。虚劳病手足心热,潮热出汗,咳嗽食减而死。即是此理。
第四侮金气者,金本克木,木主疏泄,金主收敛。金气收敛,木气乃不妄肆疏泄。金气之收敛,虽随中气之右转。亦须木和风静,方能行其收令之权。令木气风动,煽火上焚,金气虽欲收敛,而有不能矣。金不能收,风气愈泄,水气无根,火气飞越,土气消灭。虚劳病咳嗽不止必死,即是此理。
故曰:风者,百病之长,五脏之贼也。因木病而水火土金皆病,故曰风气百疾也。
蛊劳之病,其初皆由木气之妄动,其后皆成于金气之不收。盖金收则水藏,金收则甲木下降,金收则相火归根。相火归根,则水气温暖,乙木温和。只生心火,不生风气。甲降乙升,土气松和,中气旋转,各经升降之气,自然调和。诸病自然消灭。
是金收二字,责任实在不小。金气能收,风木四害,皆可不起。所以虚劳之病、最忌咳嗽也。咳而不愈,金气全败,收气全消,风遂无平息之望。中气无存,遂难治矣。所以此方重用山药,补肺经之气以助收敛而平风气也。
此病此方,于中气旋转,阴阳升降,五行六气,一气回环的圆运动,可以概括。苟深思而明之,虚劳诸病全解决矣。
水火交济则人生,水火分离则人死。分离少者则病轻,分则多则病重。虚劳之病,水火分离。此方则有金木与中土之法,而无水火之法何也。缘肺金下降则生水,胆木下降则生火。故此方只有金木与中气之法,水火之法即在其中。
甲木下降乃生相火之法,不言君火之法何也。因乙木上升,自生君火。非甲木下降,乙木不能上升,故不言君火而君火自在其中。故仲景医经,于劳伤各病,皆是金木中气之法。
诸家药性,皆称羌活独活薄荷白芷等,好些发散药为驱风药。风者木气也,木气疏泄则成风,岂有疏泄之病,又有发散之药,以增加疏泄,为能治风之理。中医学竟有如此不讲理,而众口一词者。无怪瘟疹用散药将人治死,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后学被其害者多矣。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