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洄溪医案》 > 暑暑

—同学赵子云,居太湖之滨,患暑痢甚危,留治三日而愈。时值亢早,人忙而舟亦绝少,余欲归不能。惟邻家有一舟,适有病人气方绝,欲往震泽买棺,乞借一日不许。有一老妪指余曰:此即治赵某病愈之人也。今此妇少年恋生甚,故气不即断,盍求一诊。余许之,脉绝而心尚温,皮色未变,此暑邪闭塞诸窍,未即死也。为处清暑通气方,病家以情不能却,借舟以归。越数日,子云之子来,询之,一剂而有声,二剂能转侧,三剂起矣。

余寓郡中林家巷,时值盛暑,优人某之母,忽呕吐厥僵,其形如尸,而齿噤不开,已办后事矣。居停之,仆怂优求救于余。余因近邻往诊,以著启其齿,咬著不能出。余曰:此暑邪闭塞诸窍耳。以紫金锭二粒水磨灌之,得下,再服清暑通气之方。明日,余泛舟游虎阜,其室临河,一老妪坐窗口榻上,仿佛病者。归访之,是夜黄昏即能言,更服煎剂而全愈。此等治法,极浅极易,而知者绝少。盖邪逆上,诸窍皆闭,非芳香通灵之药,不能即令通达,徒以煎剂灌之,即使中病,亦不能人于经窍,况又误用相反之药,岂能起死回生乎。

芦墟迮耕石,暑热坏证,脉微欲绝,遗尿谵语,寻衣摸床,此阳越之证,将大汗出而脱。急以参附加童便饮之,少苏而未识人也。余以事往郡,戒其家曰:如醒而能言,则来载我。越三日来请,亟往。果生矣。医者谓前药已效,仍用前方煎成未饮。余至,曰:阳已回,火复炽,阴欲竭矣。附子入咽即危,命以西瓜啖之,病者大喜,连日啖数枚,更饮以清暑养胃而愈。后来谢述昏迷所见,有一黑人立其前欲啖之,即寒冷入骨,一小儿以扇驱之,曰:汝不怕霹雳耶?黑人曰:熬尔三霹雳,奈我何?小儿曰:再加十个西瓜何如?黑人惶恐而退。余曰:附子古名霹雳散,果服三剂,非西瓜则伏暑何由退,其言皆有证据,亦奇事也。

雄按:袁简斋太史作《灵胎先生传》载此案云,先投一剂,须臾目暝能言,再饮以汤,竟跃然起。故张柳吟先生以为再饮之汤,当是白虎汤。今原案以西瓜啖之,因西瓜有天生白虎汤之名。而袁氏遂下一汤字,致启后人之疑。序事不可不慎,此类是矣。

毛履和之子介堂,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脉微肢冷,面赤气短,医者仍作热证治。余曰:此即刻亡阳矣,急进参附以回其阳。其祖有难色。余曰: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死则愿甘偿命。乃勉饮之。一剂而汗止,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同时东山许心一之孙伦五,病形无异,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其外舅席际飞笃信余,力主用之,亦一剂而复。但此证乃热病所变,因热甚汗出而阳亡,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误用即死,死者甚多,伤心惨目。此等方非有实见,不可试也。雄按:舌润二字,最宜切记。

闾门内香店某姓,患暑热之证,服药既误,而楼小向西,楼下又香燥之气,薰烁津液,厥不知人,舌焦目裂。其家去店三里,欲从烈日中抬归以待毙。余曰:此证固危,然服药得法,或尚有生机。若更暴于烈日之中,必死于道矣。先进以至宝丹,随以黄连香薷饮,兼竹叶石膏汤加芦根,诸清凉滋润之品徐徐灌之。一夕而目赤退,有声,神气复而能转侧;二日而身和,能食稀粥,乃归家调养而痊。雄按:此证已津液受烁,舌焦目裂矣,则用至宝丹,不如用紫雪,而香薷亦可议也。

常熟席湘北,患暑热证,已十余日,身如炽炭,手不可近,烦躁昏沉,聚诸汗药,终无点汗。余曰:热极津枯,汗何从生?处以滋润清芳之品,三剂。头先有汗,渐及手臂,继及遍身而热解。盖发汗有二法,湿邪则用香燥之药,发汗即以去湿;燥病则用滋润之药,滋水即以作汗。其理易知,而医者茫然,可慨也。

洞庭后山席姓者,暑邪内结,厥逆如尸,惟身未冷,脉尚微存,所谓尸厥也。余谓其父曰:邪气充塞,逼魂于外,通其诸窍,魂自返耳。先以紫金锭磨服,后用西瓜、芦根、萝卜、甘蔗打汁,时时灌之,一日两夜,纳二大碗而渐苏。问之,则曰:我坐新庙前大石上三日,见某家老妪,某家童子,忽闻香气扑鼻,渐知身在室中,有一人卧床上,我与之相并,乃能开目视物矣。新庙者,前山往后山必由之路,果有大石,询两家老妪、童子俱实有其事。此类甚多,不能尽述,其理固然,非好言怪也。

闾门龚孝维,患热病,忽手足拘挛,呻吟不断,瞀乱昏迷,延余诊视,脉微而躁,肤冷汗出,阳将脱矣。急处以参附方。亲戚满座,谓大暑之时,热病方剧,力屏不用。其兄素信余,违众服之,身稍安。明日更进一剂,渐苏能言,余乃处以消暑养阴之方而愈。

郡中友人蒋奕兰,气体壮健,暑月于亲戚家祝寿,吃汤饼过多,回至闾门,又触臭秽,痧暑夹食,身热闷乱。延医治之,告以故,勉用轻药一剂,亦未能中病也。况食未消而暑未退,岂能一剂而愈。明日复诊曰:服清理而不愈,则必虚矣。即用参附,是夕烦躁发昏,四肢厥冷,复延名医治之,曰:此虚极矣。更重用参附,明日热冒昏厥而毙。余往唁之,伤心惨目,因念如此死者,遍地皆然,此风何时得息?又伤亲故多遭此祸,归而作《慎疾刍言》,刻印万册,广送诸人,冀世人之或悟也。

雄按:《慎疾刍言》,今罕流传,海丰张柳吟先生加以按语,改题日《医砭》,欲以砭庸流之陋习也。余已刊入丛书。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