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证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洄溪医案》 > 时证时证

西塘倪福征,患时证,神昏脉数,不食不寝,医者谓其虚,投以六味等药。此方乃浙中医家,不论何病,必用之方也。遂粒米不得下咽,而烦热益甚,诸人束手。余诊之曰:热邪留于胃也。凡外感之邪,久必归阳明,邪重而有食,则结成燥矢,三承气主之;邪轻而无食,则凝为热痰,三泻心汤主之。乃以泻心汤加减,及消痰开胃之药,两剂而安。诸人以为神奇,不知此乃浅近之理,《伤寒论》具在,细读自明也。若更误治,则无生理矣。

雄按:韩尧年年甫逾冠,体素丰而善饮,春间偶患血溢,广服六味等药。初夏患身热痞胀,医投泻心、陷胸等药,遂胀及少腹,且拒按,大便旁流,小溲不行,烦热益甚,汤饮不能下咽,澹语唇焦。改用承气、紫雪,亦如水投石。延余视之,黄苔满厚而不甚燥,脉滑数而按之虚软,不过湿热阻气,升降不调耳。以枳桔汤加白前、紫菀、射干、马兜铃、杏仁、厚朴、黄芩,用芦根汤煎。一剂谵语止,小溲行。二剂旁流止,胸渐舒。三剂可进稀糜。六剂胸腹皆舒,粥食渐加。改投清养法,又旬日得解燥矢而愈。诸人亦以为神奇,其实不过按证设法耳。

又按:今夏衣贾戴七,患暑湿,余以清解法治之,热退知饥,家人谓其积劳多虚,遽以补食啖之。三日后二便皆闭,四肢肿痛,气逆冲心,呼号不寐。又乞余往视,乃余邪得食而炽,壅塞胃腑,腑气实,则经气亦不通,而机关不利也。以苇茎汤去薏苡,加萎仁、积实、桅子、菔子、黄芩、桔梗,煎调元明粉,外用葱白杵烂,和蜜涂之。小溲先通,大便随行,三日而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