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呃逆门(凡八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呃逆总论】

呃逆之证,俗谓“打格忒”。吴中呼为“冷呃”,未必尽冷之为害也。余见有因久病胃败之呃逆,有因寒气之呃逆,有因痰之呃逆,有因气冲上之呃逆,有因肝气郁结之呃逆,有孤阳不敛之呃逆,有火之呃逆,不一而足。病源不同,治法各殊。惟胃败之呃逆,决无治法。何也?后天己败,脾土坏矣,神医难疗。其余呃逆,治得其宜,均可立愈。寒者,热之、温之;痰者,化之、吐之,火者,泻之、凉之;气冲上者,降之、顺之,肝气结者,疏之、平之,孤阳不敛者从引之、纳之。此不过治之大略而已。至于千变万化,顺逆疑似之证,难预定治法。又望高明君子,因常知变,因变知治,药不妄投。不惟余所深望,亦苍生之幸也。

【医案】

【案一】

邑人管青山,年三十余,患呃逆证二十余日,饮食难用。某医云呃逆病多危,辞不治。患家固求,伊始开方。用药大概柿蒂、藿香、半夏之类,服二帖无效,又迎余疗。诊得脾胃脉沉实有力,此证得之于饮食塞胃,中焦停滞不行,阻碍胃气不能下降。下既不通,必反于上,自然之理也。但使宿食一下,三焦之气上下通顺,不治呃逆,而呃逆自除矣。某医云多危者,乃久病忽加呃逆,谓之后天已败,故多危。此是新病,不能同论也。遂用:

枳实10克,川大黄18克,焦山楂15克,神曲15克,麦芽12克

煎服一帖,午时大便不解。原方又加川大黄12克,煎服。至戌时大便解下二次,而呃逆立愈。

按:呃逆一证,久病为胃气绝,新病形实,为伏热攻发,有胃中伤食者,有心气不舒者,须审脉证,因病施治。此案脾胃脉沉实有力,知是食停胃中,用消积攻下法,立愈。明乎治矣!

【案二】

邑北关梁姓女十七岁,患呃逆,终日连声不绝。三月内服药不下二十余帖,殊无验,延余治之。诊得肝脉弦数,脾脉虚弱。此因肝郁生热、火性炎上之故,木旺土衰。倘得肝郁一解,土不受制,何病不除!余用:

柴胡30克,清半夏15克,郁金15克,龙胆草6克,胡黄连6克,广木香6克,栀子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

水煎服。一帖病去五六,二帖全廖。

按:肝脉弦数,脾脉虚弱。木胜克土,胃气不得下降,故呃逆终日连声不绝,翟氏重用柴胡、青皮、郁金,疏肝解郁,令其条达,解除肝木对中土的克伐,是谓不治呃逆而呃逆自止矣。

【案三】

邑西和寨王姓妇,年二十余。因天癸正行,偶逢大怒,经血遂止。至三个月时忽然鼻孔流血,复加呃逆,五日连声不断,饮食难进,奄奄待毙。他医作气上冲逆治之。均以木香饮顺气之类,无验。迎余往疗,诊得肝脉沉滞且数。此肝气郁结生热,肝为藏血之脏,肝郁而经血不下。肝热上冲呃逆者亦属火证,治先解肝郁,并凉肝血,使血下行,天癸一见,诸症尽扫,有何病魔之不除也。余用通经转逆汤,服二帖呃逆、鼻血皆愈,饮食大进,后又服五帖,经水始下,而获十全。

通经转逆汤

当归尾12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红花6克,京白芍10克,川芎10克,三棱10克,莪术6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茜草10克,生蒲黄12克,香附12克,牛膝10克,通血香6克,甘草6克,水煎服。

按:肝气郁结生热,肝热上冲则呃逆。以通经治之,合乎法也。

【案四】

西门内丁鸿宾之妻,年五十二,患呃逆月余,治之不愈,迎余往治。诊得肺脉洪大无伦。此是肺火上冲。治宜清金宁肺,一药可愈。用

苏子18克,寸冬15克,生桑皮1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海浮石12克,葶苈子10克,桔梗10克,玄参12克。

水煎服。一帖其病如扫。

按:肺脉洪大无伦,肺火上冲则呃。以清金宁肺治之,合乎法也。

【案五】

邑北郑寨黄姓老翁,患呃逆十余日。有曰气滞者,有曰胃寒者,有曰虚火者,有曰危证者,纷纷不一,用药均无效验,延余诊治。诊得脾胃之脉沉滑有力,此乃寒痰为病,又实证也。治宜温胃祛痰。用

白术12克,炮姜10克,丁香6克,煅礞石10克,枳实10克,白芥子12克,莱菔子10克。

早晨服下,至晚间病如故。再服一帖,至夜半病去四五,饮食渐进,气已顺矣。越一日,更进一帖,遂获平复,永不再发。

按:寒痰结聚,碍于气机升降,故致呃逆,非温散无以去寒,非涤痰则气机不畅,翟氏处方紧扣病机,遂用炮姜、丁香温散寒邪,白芥子、莱服子、青礞石降气蠲痰,白术、枳实健脾理气,以祛化痰之源。标本兼顾,证源同治,故一举而收功。

【案六】

邑北毛楼杨姓女,年十八,天癸二年不行,骨瘦似柴。大肉已脱,卧床不起五月矣。忽加呃逆,延余诊治。脉见鱼翔,危证也。余勉开一方,服之不效,越日而殁。

【案七】

周岗周姓子,年六龄,患呃逆证十二日,饮食难进,强食则噎而呛。他医认为食积,治之不脸。延余往疗,诊得肺胃之脉均沉迟。此是肺胃之气被寒邪凝结,不得下降之故,何食积之有?无怪乎治之不愈也。遂投温胃降气汤,一帖见效,二帖痊愈。

温胃降气汤

炮姜6克,炙甘草10克,丁香3克,柿蒂8个,肉桂6克,藿香9克,清夏6克,橘红6克,广木香2克,陈皮6克,炙麻黄6克,水煎服。

按:肺胃寒邪凝结,则肺胃之气不得下降,亦能令人呃逆,是从肺胃脉之沉迟见到。知脉知证,故治以温胃降气立愈。

【案八】

邑南张山头王某,年六十岁,久病忽添呃逆。某医认为久病呃逆者死,辞不治。邀余往疗,诊得六脉虚数无力,此乃孤阳不敛,虚火冲上之故。治宜纳气归肾,引龙归海。遂用:

熟地18克,山药12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山萸肉10克,巴戟天12克,川牛膝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

水煎服。一帖少效,原方服三帖全廖。前医云“久病呃逆者死”确有所本。可惜未察无犯绝证,是知常而不知变者也。

按:久病脉虚数无力,脉病相符。孤阳不敛,虚火上冲致呃逆,非为绝证。故用金匮肾气汤加味,助阳以生气,滋阴以化水,使阴阳相济,水火交泰,阳不得上越,火不得上冲,呃逆则发无由,归于和平。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