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咽喉门(凡十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咽喉总论】

夫咽喉者,古今要证也。治喉证于是有《喉科秘旨》、《喉科指掌》以及《白喉忌表抉微》。诸书中辨证详明,用药严谨,治证之神效,禁药之为害,误服之解救,医案之存真,天数之吉凶,死生之立判。反复读之,豁然有得,遇咽喉诸症,试遵此治,效如桴鼓。余临证数十年以来,本此三书,所治愈者不胜屈指,同道诸君,有志济世者,务必研此,以救苍生,后世子孙必有昌盛者。

馨山按:咽喉、舌蒂丁、上下腭数处,乃人生饮食、言语、呼吸之总机关,而无不统于五脏六腑各经。夫经之内伤外感,现于喉证者不一,大概不外喉痹、喉蛾、喉风、喉痈四证,而四证之中,又分数证。所以喉证,有七十二证,而七十二证之中,有十六险证,十六险证中,又有四绝证。而临证用药,始终不离六味汤加减,《喉症指掌》、《喉科秘旨》言之详矣,勿庸赘述。总之,咽喉病原风寒者少,原风火者多,至于温毒则更多。余虽非喉科专家,而阅历四十余年,所遇寒邪喉证寥寥,独风火温毒喉证,不可胜数。近数年来《白喉忌表抉微》书一出,始知白喉一证,多系温毒传染,而治法最忌发表,最喜镇润,故养阴清肺汤为治白喉圣药。即如热极当下,而消之导之,中病即止,不可轻用。此书发明后,关于治白喉,不至无所措手矣。

【医案】

【案一】

余毗邻冯泽臣,于八月间患喉证。请余诊治时已六、七日,六脉洪数,温毒正盛,咽关下有一核大如枣许,时时吊眼,喉内几乎肿闭,再三参想,喉内结核必是喉痈,若不用刀刺破,放出脓血,断无生理。当时与患者言明,用小尖刀刺核上十余下,即吐出恶血若有盅余,不多时见效,即能饮食,后用清温化毒三帖痊愈。

按:咽喉痛是发生于咽喉间的痈疮,《灵枢?痈疽篇》:“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翟氏按《内经》旨意,泻其脓血,以救其急,于是热毒锐减,病情立时好转。再投以清温化毒之品,以治其本,辨证精当,标本兼治,立起沉疴,真妙手矣。

【案二】

泽臣病愈后二日,其妻又患喉证,初觉形势大恶,身如被杖,寒热如疟,非常疼痛,饮食锐减,日哺更甚。迎余诊治,六脉洪数浮沉有力,发闷极重,余曰:“此证感邪太深,内藏红痧之毒,最难透出。”遂用清肺汤,两帖病情稍轻,又两帖红痧透出,喉疼略减,原方又服三帖。每日午后发热,改用调胃承气汤,大便泻下滞枯秽物极多,诸症痊愈。后月余头发、皮肤均脱,危乎幸也。

调胃承气汤

川大黄15克,芒硝12克,粉甘草10克,水煎服。

养阴清肺汤

杭寸冬15克,玄参12克,白芍21克,生地15克,金银花12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山栀子6克,连翘10克,加鲜青果6个同煎。

按:《素问?阴阳别论篇》:“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本案乃湿热疫毒,纵贯三阳,故见“身如被杖,寒热如疟”的太阳少阳证,以及“饮食锐减,日晡更甚”之阳明证。治以清热解毒透表兼攻里实之法而收功,足见翟氏技艺高明矣。古人云:“圣人百虑,终有一失。方翟氏此案诊得“六脉洪数浮沉有力”,似欠妥当,证之于临床脉既浮不应沉,即沉不应浮,若作浮取沉取有力解,亦不甚通,是千虑之一失也。

【案三】

邑南阁老庄石某,年七十余,染白喉十日外。迎余诊治,肾脉虚弱,中取不见,肺脉虚极而数,此乃肺受疫邪,肾水又亏,毒气不能传送,所以缠绵不已。肾为子,肺为母,母受人辱,子想救而不能。试看患者,口干无津,舌生芒刺,肾水不能上潮以救肺,即子不能救母之明验也。余用子母两济汤:

熟地15克,山药15克,杭寸冬15克,山萸肉15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玄参12克,知母10克,甘草6克,鲜青果5个。

水煎服。两剂而白膜已退四五,又服二剂,白膜尽落,共服六帖,芒刺全无,口生津液,饮食渐进,诸症自瘳。

按:白喉病古称“喉痹”,又称“缠喉风”,《疮疡全书》云:“如喉内有肿,其色微白,其形若襞,此风毒喉痹也。”喉乃气道通于肺,白喉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很强的时行疫毒病,多见于少年及幼儿。是案患者年已七旬,得白喉病较为罕见。翟氏创“子母两济汤”,以六味地黄汤滋补肾水,加清热生津之麦冬、玄参、知母,青果等投治而收功,盖子能令母实之意也。

【案四】

本邑文孝廉胡雍甫先生,春月合家染温毒喉症,独二公子百森甚重,约余诊时己六、七日矣。诊得六脉细微无力,病证确系疫喉,因某医用凉药太过,阳变为阴,不明《内经》中病即止治法,所以致此。此时不敢再用凉药,非格外治法不可。遂用桂附汤加减,煎成冷服,因满喉皆烂,桂附味辣,服之甚疼。后着一人用手按其头部,嘱令勉强饮咽。服完头煎,病无增减,再服不甚疼,二剂服尽,喉内略轻,后去桂附又服三帖,方获十全。

加减桂附汤

熟地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山萸肉10克,川牛膝10克,紫油桂6克,附子10克,鲜青果5个煎服。

按:温毒喉证属于温热疫毒所致,六脉细微无力乃是真阳衰,证见满喉皆烂乃是虚火假热。翟氏剖析于似疑之间,把握症结之所在,舍证从脉,投以桂附汤加减治之获效,足证其医术高人一着矣。

【案五】

本城内李金镇,于四月间,合家均患白喉。金镇有两女,大者十岁,次者岁余,同时而病。小者不甚在意,及已剧乃迎余治。时败证俱见,辞不治,次日而殁。大者天性执拗,死不尝药,病至五日,夜间鼻孔忽流鲜血,约有半碗,自觉不了,未晓即邀余往,及诊六脉皆无,痰声如锯,天庭黑暗,不可救药,当日而殁。金镇之弟金镜,禀赋极薄,亦病白喉,鉴侄女日前车覆,初得即为诊治,用养阴清肺汤加减,一日两剂,二日痊愈。又二日,金镇之母年六十余亦病,白喉甚重,寒热如疟,周身骨节酸疼,昏不知人,全家惊恐,急备后事。余诊脉尚有神,亦用养阴清肺汤,四帖痊愈。

加减养阴清肺汤

杭寸冬18克,玄参15克,白芍21克,生地15克,金银花30克,知母12克,丹皮10克,栀子12克,全当归10克,连翘12克,青果24克,木通10克,龙胆草10克,焦山楂12克,泽泻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按:是案四例两愈两殁,皆备录之,乃翟氏实事求是治学态度的铁证,实堪嘉惠于来者。

【案六】

北门内李姓老妇,患白喉。延余诊治,肺胃脉洪大有力,年虽老病属有余。用养阴清肺汤,加大黄15克,连翘12克。水煎服一帖,大便泻下二次,满喉白膜已退,又服养阴清肺汤三帖而愈。

按:临证药到病除,非一日之功;治病得心应手,皆在日积月累。

【案七】

邑西堤外平厂村李某,系余瓜葛亲,其妇年四十余,染喉症数日。请余时声哑痰鸣,已濒于危,辞不治。伊再三恳求,念其情切,先用三棱针刺少商二穴,又刺二尺泽穴,均泻肺经温毒,又刺两曲池穴。服养阴清肺汤,加大黄18克,芒硝12克,黄连6克,金银花24克,青果8个,栀子10克,龙胆草6克。午时服下,申刻大便,泻下污秽臭粪。第二日早晨,复邀往视,诸症皆轻,后用养阴清肺汤,原方又服三帖而愈。

按:观翟氏咽喉门凡十例,服养阴清肺汤加减治愈者达六例,疗效肯定,临证对类似患者可仿效。

【案八】

邑南关张某,女方九龄,七月间,染白喉五日。迎余诊治,满喉皆白,呛食声哑,幸脉有神,生机或在。于是余用养阴清肺汤,守定不移,每日二帖,两天后病势减半。又服二帖,白退能食,声已不哑。独大便燥且难,又服小承气汤一帖,方收全功。

小承气汤

川厚朴10克,炒枳实10克,川大黄15克,水煎服。

按:治同案二,证却判然有别,贵在辨证,异中求同,故投药大获痊愈。

【案九】

邑东北店有朱明伦者,年二十余,患喉证。就余治时,咽痛发闷,饮食难进,午后潮热,肺胃二脉沉数有力,此系温毒喉症,非下不可。用调胃承气汤,一服而愈。即:

大黄15克,芒硝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按:是案系温毒证,证见饮食难进,午后潮热,肺胃二脉沉数有力,知是温热之毒伤及津液,阳明燥实,故服调胃承气汤一剂而愈,真谓妙手回春也。

【案十】

彭庄宗德全女,八月间,染白喉甚重。五日就诊于余,满喉皆白,二目天吊,湿汗淫淫,痰声似锯,六脉微细,余辞。伊父母恳求甚切,无奈,勉为先针十宣穴,又针尺泽穴,均令出血,以泻肺经温毒。内服养阴清肺汤,加大黄15克,芒硝10克,犀角6克,黄连6克。服一帖,大便泻下臭秽极多,由此稍轻。原方去芒硝、大黄,又服三帖痊愈。养阴清肺汤方见前。

按:是案系白喉之危证,然翟氏胸有成竹,针药并举,直中病源,挽患者于垂危之中,非有超群之医术,安能建此伟业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