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吐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女,45岁

孀居。某年隆冬,因其子在岭里看戏赌钱,乃乘风赶至岭里寻子归来,途中边走边哭,已吐血不止,到家睡到床上,血涌出,成盆成堆,临夜请其胞弟诊治,投以犀角地黄汤,未见甚效。及天明,吐淡红色血,量稍减少。患者头晕目眩,起坐不稳。

余诊其脉,浮数难数,关部寂然,断其受寒激怒,致血妄动,将有气虚血脱之虑,处方独参汤:

高丽参五钱煎汤频频咽下。约过一小时,病者云头晕好,坐得住,喉间无响声。直至薄暮,仍不断吐血,但只半碗许。余嘱将血扫去,铲出血上之土,置瓦上焙干,与高丽参水兑服,是夜二时血止,索粥食,乃与热食。旋即突然大吐,知其被上呛,遂于方内加:

芍药二钱,附子三钱,炮姜二钱,力参四钱

服一剂稍安,但仍畏寒,于方中加

上桂一钱,当归炭三钱,熟地五钱,童便磨墨兑服,三剂而愈。

男,年未详

吐血甚多,色分鲜、紫,发热畏寒,胸郁咳嗽。寸口脉浮搏指,断为寒湿伤肺。

桂枝钱半,杭芍二钱,杏仁二钱,郁金二钱,藕节八个,大小蓟炭各钱半,戈半夏一钱,黑姜一钱,桔梗二钱,仙鹤草二钱,童便磨墨一盅兑付

两剂后热减,不畏寒,仅咳时痰中带血,胸膈仍郁闷。此热瘀膈上,肝木未遂,以去瘀调肝为治。

桃仁二钱,郁金二钱,仙鹤草二钱,桔梗二钱,百部二钱,田三七一钱,藕节五个,橘络,二钱,瓜蒌二钱,炒栀子五个,蛇胆尖贝末一支,冲服

连前服药四剂,痰中带血减少,热退清,胸郁解。但食后饱胀,消化不良,肢软,头晕,怔忡,此湿热未透,法当渗湿解热。

栀子四钱,西茵陈二钱,赤茯苓三钱,川木通钱半,猪苓二钱,莲子心二钱酸枣仁二钱,龙胆草二钱,橘络二钱,尖贝二钱,茅根二钱,另 用仙鹤草片一瓶分作三日服,全愈。

男,36岁

突患吐血,邻人告其买水参顿鸭,吃了一只,吐血见减。另日再吃一只血止。自以为病愈,乃乘舆往南昌清真馆食清炖鸭一只。当日傍晚归家,其见室内灯光,顿时眼花头晕,往后一摔,仰卧地下,随即血出,大呕大吐,量达盈盆,举家号叫,次日延三医会诊。梅、黄二医先我而至,颇受殷勤招待,我至其家,似无人过问,乃自往塾师处闲坐,旋即不辞而回。是日服梅、黄医方不效,但血不甚汹涌。其再延我诊,我推辞之,经再三请求,乃随往之。时见患者满面红光,唇满尚有血迹,六脉俱浮,关部不及四至,似此无根之脉,不便施治。适塾师云,此病是因食水参炖鸭,恐过于寒凉,要我从此考虑用药。余细察患者叫关窗户,并叫加背心,知有畏风表现。令其卧下,更觉肚内作响,血又大出,当时忆及王医曾用桂枝汤治疗吐血之经验,遂考虑其畏风是肺部有寒,确与食水参炖鸭有关。桂枝可宣发肺气,杭芍则调和营卫,姜枣以调和胃气,肺气一通,自然不畏风而寒自解矣。乃见症治症,拟方:

桂枝二钱,杭芍钱半,法夏一钱,姜枣各二

服一剂,当晚十二时,身上热蒸蒸 ,吐血时肚内不再作响,且觉爽快,亦不似昨日躲缩畏风。次日复诊脉象仍浮,但能应指,无紊乱脉象,前方之效已明。表寒既解,亟宜引血归经。

自附二钱,力参二钱,蒙桂末(冲服)一钱,炙草一钱,黑姜二钱,当归二钱,熟地炭三钱

服两剂,血止,目已不花,但稍有紫色血块出,知有瘀积。遂于前方加

田三七一钱,阿胶珠二钱

服两剂,血告终止。其眷属虑其吐血甚多,大伤元气,每日以冰糖炖燕窝当早餐,以清炖莲子当午餐,一星期后,患者胸脘板塞,喉间发痒,脉平。断因过食寒凉,停积上脘,致令胸口板塞。其喉痒者,是肺气被遏,急用萝卜子(炒香)五钱,水煎童便兑服。燕窝、莲子,一概停食,日进餐粥餐饭,忌油腻,粥内可加红豆一合,同炖。至于服药,则以生脉散常服。刻下暂服回龙汤(清早用自己尿服下)。

当日我将书上所谓“吐血不死,咳嗽必死”告其家属,并云其家尚有遗传性咳嗽,宜注意。以后若有梦遗,则肺病难免。后果如余言。

男,15岁

八月来咳嗽不止,间或痰带血丝。据述经X光透视为肺结核病。乡人云系童子劳,吃八角乌炖肉两次,从此病势日增。

察脉浮滑,关部尚能搏指,初咳时摇头掷之,认为伤风咳嗽,未得宣通肺气,肺气一通,咳嗽自愈。一钱被肺、泻肺、止咳、醒痰之品,均未采用。

前胡二钱,苏梗二钱,台党钱半,桔梗二钱,法夏二钱,,杏仁二钱,橘络二钱

服两剂,身体较为舒适,欲解衣。改方:

桑叶三钱,枇杷叶二钱,橘络二钱,前胡、桔梗、京半夏、瓜蒌仁、甜杏仁、冬瓜仁、佩兰叶、白前各二钱,薏苡仁三钱,藕节三个,藓茅根一握。令服四剂。

又嘱用猪油四两,先煎去渣,入糯米糖半斤,溶化,再入白蜜四两,同煎成丝,取出以磁罐盛之,每日用开水调服一匙,吃完为度。

服毕,云病好大半,白天不咳,仅夜间稍咳,面部稍见浮肿。我令购猪肺一叶,煮熟,外用五味子研末煎食,遂获全愈。

男,40岁

自知医。常患吐血,服药甚多。其吐血,四季不离棉衣,咳嗽痰少,汗出不止,一日访余,欲得良方。诊脉细数,断其肾虚卫弱,肺金不润。遂仿洄溪以琼玉膏治吐血法,于原方略事加减。

鲜生地一斤,人参须一两,藕一斤,云苓一斤,鲜茅根一握。同入铜锅煎至水剩半锅为度,捞起去渣,再煎剩八碗水后,入白蜜收膏以瓷罐装好,每日用一小盅,开水化服,以不畏风,不吐血为有效。

依法制服一月余,即不穿棉衣,吐血亦止,但咳得气急,遂令再服一料,全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