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腹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男,40岁

性情拖沓,有病不愿吃药,专食燕窝、银耳。某年初秋,偶感腹胀,修行路腰挺,只能仰睡,饮食减少,面容肌瘦。至来年二月,病势大作,走路横行,眼胞浮肿,欲食不能食,张口透气。本地一棺材商,曾亲至其家访视,说能治此病并且包好。其家不信,着人邀我。

其人腹大如箕,青筋未现,脉中空,关部若有若无,说话气粗。我有束手之感,权以金匮肾气丸一两,嘱其作两日服。其妻云此地有治此病者,我促其请来谈谈。及至,问用何药?答以“凡肚子大都有水,医书云“排脏腑而廓心胸”,水在外,而不在里,腹中寒,气虚,无热气蒸水,致水聚一处。如服似尖瓮形,可治;腹见平满者,则水滥满布矣,不治。”又云,“此证当属气虚,水蓄脐下理当大补元气”。遂用鲤鱼、大雄鸡各一只与黄芪四两同炖,烂极为度,然后食之。我闻其言,信为有理,乃鼓励患者大胆依其法。果然,一次吃后,服消过半,再次吃,竟获全愈矣。

男,53岁

服膨胀而坚硬,青筋满布,便溏,食入则胀满难受,脉沉缓,面色暗垢,舌滑润,知为中焦有寒,不是单腹胀,亦不是水分与气分,乃肾无关键力,非温肾不可。

益智仁(盐水炒)二钱,巴戟天二钱,自附二钱,川椒一钱,党参二钱,白术二钱,固脂二钱,胡芦巴二钱,上桂末一钱(吞服),川姜一钱

服两剂,腹胀见减,腹壁见收,便不溏泄,食欲见增。

附子三钱,益智仁二钱,上桂末一钱,复盆子二钱,菟丝子二钱,固脂二钱,吴茱萸二钱,川椒一钱

我以为必须开鬼门而洁净府,单用温肾法,可祛寒,寒去而肾气自充,府亦洁矣。

女,16岁

腹大如瓠,脚小,且见浮肿,不寒不热,能食能走,面无血色者三、四年,百药罔效。六脉无度数,舌色淡红,颇难诊断。又观指纹,青赤两色。沉思良久,乃忆及二十年前,某小儿科认此为“白火丹”,后查书,是何白,又名瓠白。某小儿科曾嘱寻无根草,水酒捣汁服。因不识是何草药,农医某云是破铜钱中有“十”者,此草生长田缺水沟,无根,能治白火丹。我仿此用:

破铜钱一握滤干水,置石臼捣烂,再以水酒捣汁,乘冷服下。外用灰面、鸡子白、生地共捣贴腰上。再服四草汤:

灯心草一两,茵陈草二钱,通草二钱,甘草梢二钱,煎服

此外,用多量破铜钱煎水沐浴,于最热时坐盆上熏之。悉按上法服用,后七日,其一人来复诊,其面色虽白,而两颐现宕纹,有笑容,腹消去大半,当以利湿、利小便、除黄为主。

怀牛膝二钱,茵陈四钱,前仁二钱,冬瓜仁三钱,滑石三钱,生姜二片

服八剂,全愈,现在学堂读书。

农医治病有特效者,我亲见数人,实不可忽视。

女,58岁

水泻后腹膨如鼓,其脉浮数互见,舌上满布白苔,边微红,摸其腹,有小块,但膨胀而不坚硬,且哇哇作响。知为水蓄三焦,以分利为主:

云苓三钱,猪苓二钱,泽泻二钱,前仁二钱,白术二钱,川通钱半,桂枝钱半,京半夏二钱,丝瓜络三钱

服两剂,腹胀稍减,仍哇哇作响。

复诊面无血色,白如竹纸,脉象如前,据云节日曾食鸡,知三焦挟痰,遂于前方去桂枝,加上桂末一钱,东波叩二钱,焦山楂二钱,两剂而愈。

男,40岁

四肢无力,食减贪睡,懒于劳动。未几,腹大如箕,不能起床,食则饱胀不堪。诊脉沉弱,面目俱黄。其腹大如箕,不似抱瓮状,虽膨胀,但不若鼓之硬。乃三焦失司,肾水不得运化。

甘遂五钱,广木香五钱共研末。外购猪肾一对,竹刀劈作四片,去内筋膜,将上药末置其内,再合拢,外以粗纸裹定煨熟,取猪腰子,去药末,细嚼之,随随吞下,勿暴食之,可多吃几次。吃过三次,尿量顿增,腹胀见软,能打屁,便无异常。经察之,腹消二分之一。再服两次,下黄水一盆,腹胀已去十分之八。然后以蚕豆半斤,大蒜瓣四两同煮食,共三次,续有效,且能劳动。但面目尚未脱黄,给黄病丸药二两得全收全功,身体逐渐恢复强壮 。此以肾治肾,从肾引水,各从其类也。

男,16岁

水肿肚大,不能多食,亦不能劳动,腹壁如水晶色。验其足心,尚不平满。按脉至骨,不分度数,独两寸搏指,知肺气尚存,令用猪肚一个,茶汤盐水洗净后,活捉青蛤蟆放入猪肚内,扎口,置砂锅内炖熬一日一夜取出。去蛤蟆皮、头、肠杂,与猪肚同撕碎缓缓吃下,不用盐酱,吃完为度。

照法服三个,肚消大半,但四、五日大便一次,再用乌鱼(十两上下)一条,不用水洗,以布揩净,竹刀剖腹,去肠杂,内放皮硝五钱,以线缝口,外用黄泥裹之,放火上烘燥(烘两面),以闻到鱼香为度,取出去泥,用竹筷取食鱼肉,不用盐酱,耐心吃下两三斤,大便量增加,腹胀顿减,获大效。

此症我认作水蓄三焦,乃仿照洁净府,各从其类,以逐水源。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