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头痛门
(附眉棱痛)
头痛门
病源
风寒 痰厥 肾虚 血气虚夫诸阳脉会于头面故风寒之邪从外而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亦有七情不顺胸膈停痰厥而头痛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肾虚头痛由体虚之人禀赋素弱相火妄动嗜欲无时以致精滑盗汗此下虚而上实也有妇人新产之后大伤气血亦令头痛至于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死又有头疯一症与头痛无异但新旧浅深之不同耳盖诸痛不一当究其所因而治之
头痛门
形证
仲景云头痛颈项强急恶寒身重此伤寒头痛也内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丹溪云头痛多主于痰头眩目不明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此痰厥头痛也戴云人之头面独居于上惟风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伏留不散发为偏正头疼
头痛门
脉法
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必易除 又云阳弦头痛定无疑寸浮中风头热痛
头痛门
治法
一伤寒头痛自本门求治一治头痛若风邪则散之痰厥则温利之肾虚则补暖之一治头疼皆用风药总其大体而言盖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自地而升天者也一风邪上攻偏正头疼昏眩鼻塞宜用 川芎茶调散 菊花散 川芎羌活汤 细辛散一痰厥头痛宜用 芎半导痰汤 玉壶丸一湿热头痛宜用 清芎膏加减用 羌活清空膏一风热头痛宜用 川芎石膏汤 川芎散 羌活汤一气虚头痛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 川芎 蔓荆子 细辛之类一头痛多是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 清上降火汤一太阴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宜用 羌活 川芎 独活 麻黄之类一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风脉浮长宜用 升麻 石膏 干葛 白芷之类一少阳头痛往来寒热宜用 柴胡为主一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为痰癖脉沉缓宜用 苍术 半夏 南星之类一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痰厥脉沉细宜用 麻黄 附子 细辛之类一厥阴头痛项痛吐痰沫厥冷脉浮缓宜用 吴茱萸汤主之一血虚头痛宜用 川芎 当归一气虚头痛宜用 人参 黄一痰厥头痛宜用 白术半夏天麻汤一劳役下虚之人微恶寒发热自汗太阳穴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乃气虚头痛也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 川芎
头痛门
治方
治风邪上攻偏正头疼昏眩鼻塞川芎 荆芥 细辛 白芷 甘草 羌活 防风 薄荷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甘菊花 防风 枳壳 羌活 石膏 旋复花 甘草 蔓荆子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川芎 羌活 细辛 本 蔓荆子 防风 白芷水二钟煎八分临睡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细辛 瓦粉 生黄芩 芍药 川芎 甘草 柴胡 酒黄连 酒黄芩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头痛门
治方
治痰厥头痛雄黄(一钱) 南星 半夏 天麻 白芷(各二钱)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
头痛门
治方
治湿热头痛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 防风 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 条芩(三两用半炒半生)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调白汤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蔓荆子(一钱) 黄连(三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四钱) 黄芩(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茶清调服
头痛门
治方
治风热头痛川芎 栀子 芍药 荆芥 当归 黄芩 大黄 菊花 人参 白术(各五分) 石膏 防风薄荷 连翘(各一钱) 桔梗 寒水石 甘草 滑石(各二钱五分) 砂仁(二分半)
此药作二服每贴用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羌活 细辛 川芎 香附 槐花 甘草 石膏(各五钱) 荆芥 薄荷 茵陈 菊花 防风(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泽泻(三分) 天花粉(四分) 白茯苓(四分) 炙甘草(一分) 柴胡(五分) 酒黄芩 酒黄连 酒黄柏 羌活 防风(各六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头痛门
治方
防风 川芎 甘草 半夏 羌活 石膏 白芷 酒黄芩 酒黄连 蔓荆子○便秘加酒蒸 大黄○肥人加黄○瘦人加当归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门
治方
治痰厥头痛川芎 细辛 陈皮 半夏 甘草 枳实 南星 茯苓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门
治方
治痛甚火多荆芥 川芎 蔓荆子 当归 苍术 黄连(酒炒) 本 生地黄 升麻 防风 黄柏(酒炒) 黄 生甘草 羌活 细辛 黄芩(酒炒) 知母(酒炒) 炙甘草 红花(酒洗) 柴胡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头痛门
治方
治胃虚痰厥头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冷厥吐逆不食壅唾稠粘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短上喘无力谵语精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此胃虚痰厥头痛也黄柏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橘皮 干姜 天麻 苍术 麦 泽泻 黄 神曲 半夏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气虚头痛加味用
头痛门
治方
方见诸疝门 治厥阴头痛
头痛门
治方
生甘草 生地黄(酒浸) 防风 柴胡 升麻 炙甘草 知母(酒炒) 黄芩(酒炒) 羌活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头痛门
治方
木香 当归 陈皮 黄连 柴胡 甘草 黄芩(酒炒) 半夏 人参 黄 白术 川芎升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头痛门
治方
丹溪云属风热有痰作风痰治类痛风
头痛门
治方
治眉棱痛不可忍防风 羌活 黄芩(酒炒)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术 陈皮白水煎又方黄芩(酒炒) 白芷上为末用茶清调服又方 治头痛连眼眶疼 此风痰上攻雨前茶 川芎 白芷 防风 本 细辛 当归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眩晕门
病源
有风 有痰 有火 有气虚 有血虚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木主乎风而火生于木况风火属乎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而为旋转也夫眩晕之疾因火动于痰无痰不能作晕其症发于猝然之间目昏黑暗如屋旋转起则欲倒也由体虚之人或外感四气内伤七情郁而生痰令人作晕有男子久因吐泻暴呕下血女人崩中带下并新产后气血大亏皆能作晕亦有醉饱房劳致伤精血肾水不充相火逆上则为目昏头晕矣治疗之法当分内外寒热虚实痰火而已要在详审以求治焉
眩晕门
形证
经云天之气曰风人之气曰怒怒则致伤肝木木胜则风动火焰火得风自然旋转此怒多作晕也戴云凡眩晕之病有外因风寒暑湿因于风者其脉必浮自汗项强因于寒者其脉必沉紧无汗筋挛掣痛因于暑者脉多虚缓烦闷昏愦因于湿者脉沉吐逆以此为异至于七情内伤使气不平郁而生痰随气上攻令人头眩眉棱骨痛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皆痰之为患也
眩晕门
脉法
寸脉浮大多风 沉紧多寒 沉滞多湿 弦滑多痰 虚缓是暑 芤涩死血
眩晕门
治法
丹溪云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症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晕虽是因风亦必有痰治宜疏风豁痰为主一因风热作眩者宜用 防风通圣散 川芎茶调散一因虚寒作眩者宜用 理中汤加 川芎 天麻一因暑伤作眩者宜用 暑门求治一因中湿作眩者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 芎术汤一气虚眩晕者宜用 香橘饮 人参汤一血虚眩晕者宜用 芎归汤 清魂散一因痰作晕者宜用 芎术半夏汤一风痰作晕者宜用 芎 半夏汤
眩晕门
治方
方见风门 治风热作眩
眩晕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虚寒作眩加川芎 天麻
眩晕门
治方
方见头痛门 治风热作眩
眩晕门
治方
方见头痛门 治中湿作眩
眩晕门
治方
方见产门 治血虚眩晕
眩晕门
治方
治中湿作眩川芎 白术 附子 桂心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眩晕门
治方
治气虚眩晕木香 橘皮 白术 半夏 茯苓 砂仁 丁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眩晕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白术 麦门冬 当归 防风 独活 官桂 黄 芍药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眩晕门
治方
治血虚眩晕当归 川芎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眩晕门
治方
治因痰作晕川芎 白术 苍术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天麻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眩晕门
治方
治风痰作晕小川芎 半夏 茯苓 防风 薄荷 甘草 天麻 蔓荆子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心腹痛门
病源
外感寒邪 内伤生冷 七情气结夫心痛者是胃脘当心痛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主容纳五谷喜温而恶寒或外受寒冷之邪或内伤生冷之物及七情不顺郁结成痰妨碍升降是以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而为痛矣古方心痛有九种曰虫痛曰疰痛曰风痛曰悸痛曰食痛曰饮痛曰寒痛曰热痛曰来去痛是也其痛虽分九种未有不因饮食寒邪郁结而成也大抵腹中诸痛皆由劳役过甚饮食不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与气相搏故猝然而痛也有宿食停于肠胃结滞而作痛者有痛而呕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真心痛者其痛甚手足青者死不治症各不同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由而施治之临病之际尚宜审焉
心腹痛门
形证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虽日数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与饮食其痛复作必须药后少待方与饮食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也时痛时止是虫与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常处不行移者是也食积痛者痛欲大便利后则痛减者是也凡心腹痛有虚寒实积虫啮死血当验症处治有以物抵按痛处即止者是虚痛若不能近手摩按者是实痛亦有虫痛者发则面斑白唇红思食时作时止此虫啮痛也有素好饮热酒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亦能作痛遇热饮则痛止是血得热则散也
心腹痛门
脉法
脉诀云沉紧心中逆冷痛 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死血 右手寸口脉紧盛有食积 心腹痛脉沉细宜或然浮大即倾危
心腹痛门
治法
一伤寒中脘痛太阴也宜用 理中汤 小建中汤 治中汤一脐腹痛少阴也宜用 真武汤 附子汤一小腹痛厥阴也宜用 正阳散 四逆汤一客寒犯胃作痛者宜用 草豆蔻丸一七情气郁痛连心胃者宜用 七气汤 指迷七气汤一食积阻滞不通作痛者宜用 化滞丸 木香槟榔丸 保和丸一虚气作痛宜用 二陈合四君子汤 参术散一死血作痛宜用 桃仁陈气汤一胃中热郁作痛者宜用 栀子仁(姜汁炒) 佐以行气之药一诸痛不可过用补药盖痛因不通通则不痛补药能滞气也一心腹痛病须分新旧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时宜与温散温利之药若病得之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伤寒中腕痛
心腹痛门
治方
俱见中寒门 治同上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脐腹痛
心腹痛门
治方
俱见伤寒门 治小腹痛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伤寒中脘作痛芍药 甘草 桂枝 胶饴水二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客寒犯胃草豆蔻 益智仁 吴茱萸 当归身 生甘草 炙甘草 橘皮 僵蚕 人黄 黄 半夏青除桃仁为末用蒸饼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滚白汤送下
心腹痛门
治方
治食痰生冷寒留中焦心脾痛不可忍干姜 浓朴 麦芽 草果 神曲 良姜 橘红 砂仁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为末服亦可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七情气郁心腹刺痛半夏 桂心 玄胡索 人参 乳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七情气结心痛呕逆蓬术 三棱 陈皮 藿香 甘草 官桂 青皮 香附子 益智仁 桔梗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脐腹痛附子(生用) 白芍 官桂 茯苓 人参 白术 甘草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小腹痛青皮 陈皮 木香 甘草 附子 官桂 炒山栀 芍药 香附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虚弱人心脾痛人参 白术 陈皮 丁香 砂仁 甘草 白豆蔻 干姜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心气冷痛不可忍者五灵脂 蒲黄(各一钱) 肉桂 石菖蒲 当归 木香 胡椒(各一钱五分) 川乌(炮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为末服亦可
心腹痛门
治方
治食积肠胃阻滞不化而作痛者青皮 木香 黄连 大黄(各三两) 槟榔 枳壳 蓬术(各一两) 黄柏(三两) 香附(三两)
上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服姜汤送下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吃饮食或生冷等物停滞肠胃作痛木香(一钱) 青皮(五钱)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心用纸包研去油)
上为末清水和丸如绿豆大量人大小用淡姜汤送下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同上山楂(六两) 茯苓(三两) 半夏(一两汤炮) 炒神曲(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一两)
萝
心腹痛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死血作痛
腰胁痛门
病源
腰胁痛有寒湿 湿热 肾虚 瘀血 积痰 挫闷 胁痛是肝火 有木气实 死血 有湿痰留注 有怒气
腰胁痛门
形证
戴云湿热腰痛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者是也寒湿痛者腰冷如坐水中重着者是也肾虚痛者隐痛而不止者是也瘀血痛者日轻夜重者是也丹溪云胁痛者多是肝火亦有死血湿痰留积凡左胁痛甚者多是肝火盛木气实右胁痛者多是气郁痰积又云胁痛之症妇人多有之以其忧思忿怒之气素蓄于中或被湿痰死血阻滞其气不得条达故作痛也
腰胁痛门
脉法
脉诀云腰痛脉沉濡者寒湿脉沉数者湿热脉弱者肾虚脉涩者死血脉沉涩者痰积凡胁痛脉沉涩者当作郁治 脉弦数者是肝火太盛
腰胁痛门
治法
一寒湿腰痛如掣冷瘅不可俯仰宜用 五积散加杜仲 独活寄生汤 肾着汤 麻黄苍术汤术附汤一湿热腰痛者宜用 当归拈痛汤一肾虚腰痛者宜用 青蛾丸 立安丸 乳香散一气滞腰痛者宜用 木香流气饮一瘀血作痛宜用 牛膝桃仁汤一闷挫腰痛宜用 当归乳香散一肝火太盛气实左胁痛宜用 当归龙荟丸 抑青丸 龙胆汤 龙胆泻肝汤一因怒胁痛者宜用 芎葛汤 枳壳煮散 聚气汤一右胁痛宜用 推气散 分气紫苏饮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寒湿腰痛加杜仲
腰胁痛门
治方
治风寒伤肾腰痛如掣脚膝偏枯冷瘅独活 桑寄生 白芍药 细辛 桂心 芎 防风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秦艽 牛膝茯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寒湿腰痛身体沉重麻黄 泽泻 神曲 茯苓 陈皮 半夏 桂枝 草豆蔻 杏仁 苍术 甘草 猪苓 黄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遍身疼痛当归 知母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苦参 人参 葛根 升麻 茵陈 黄芩 羌活甘草 防风 苍术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湿伤肾痛冷重白术 附子 杜仲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冷滞腰胯刺痛独活 附子 牛膝 赤芍药 桂心 芎 当归 桃仁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肾虚腰痛破故纸(炒香) 萆 (四两) 杜仲(炒去丝四两) 胡桃仁(去壳八两) 知母(蜜炒四两)
黄柏(蜜浸炒紫四两) 牛膝(去芦酒洗四两)
上为末春夏糯米糊丸秋冬蜜丸俱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服后以干物压之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破故纸(酒炒香) 木瓜 杜仲(炒去丝) 牛膝(去芦酒洗) 续断(各一两) 萆(二两)
上为末用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气门 治气滞腰痛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寒湿腰痛加杜仲干姜 甘草 茯苓 白术
腰胁痛门
治方
治瘀血流滞腰痛当归须 桃仁(去皮尖炒) 牛膝 赤芍药 官桂 浓朴 大黄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闷挫腰痛当归 独活 白芷 乳香 桂心 没药 赤芍药 枳壳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下当归(五钱) 龙胆草(五钱) 栀子(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青黛(五钱)
大黄(三钱) 芦荟(二钱五分) 木香(一钱二分半)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用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滚白汤下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翻胃嗝噎门 治同下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肝火太盛气实左胁痛黄连 黄芩 栀子 当归 陈皮 胆星(各一钱) 龙胆草 香附(各八分) 玄参(七分)
青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至七分入玄明粉三分痰盛加至五分食后服如作药丸加芦荟五分麝香二分 为末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因怒胁痛枳壳 细辛 川芎 干葛 防风 甘草 桔梗姜三片煎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川芎 干葛 桂枝 枳壳 细辛 芍药 麻黄 人参 防风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桂心 藿香 桔梗 益智仁 香附 甘草白水煎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气郁痰积右胁痛姜黄 枳壳 桂心 甘草(各二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姜枣煎汤调下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紫苏 桑皮 五味子 草果 桔梗 大腹皮 茯苓 陈皮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左胁下痛连小腹龙胆草 柴胡梢 当归须 陈皮 青黛 甘草梢 赤茯苓 炒栀子 青皮不拘时服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肾虚腰痛不止杜仲(炒去丝三钱) 乳香(一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酒调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病源
有血虚 有痰火 有思虑 有惊忤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形证
怔忡者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惕然动摇不得安静无时而作也惊悸者蓦然惊跳心慌战动欲厥之状有时而作也健忘者谓陡然恍惚而忘其事也丹溪云忡病属血虚者有虑便动属气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时觉心跳者亦是血少怔忡无时惊悸有时而作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脉法
寸口脉浮而弱血虚惊悸脉沉而滑痰饮蓄积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法
一遇事惊击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而成惊悸者宜用 龙齿汤 安神丸 定志豁痰汤一心虚而有郁痰则胸中漉漉心不自安而成怔忡者宜用 茯苓饮 十全温脾汤一思虑过度损伤心气健忘失记宜用 养心汤 归脾汤 定志丸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心神失守惊悸恍惚茯苓 茯神 石菖蒲 远志 白术 半夏 甘草 陈皮 麦门冬 黄连水二钟姜三片灯心十根煎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官桂 半夏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当归 龙齿 桔梗 远志 茯神 黄水二钟糯米百粒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不拘时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黄连(一钱五分酒炒) 朱砂(一钱) 生地黄(酒洗浸) 当归(酒洗) 炙甘草(各五分)
上为细末用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心虚有郁痰怔忡不安赤茯苓 半夏 茯神 麦门冬(去心) 陈皮 沉香 槟榔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半夏 枳实 橘红 茯苓 酸枣仁 远志 五味子 熟地黄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生地黄(二两酒浸) 人参(五钱) 远志(去心五钱)
五味子(七钱) 柏子仁(去壳一两) 酸枣仁(去壳一两) 玄参(五钱) 丹参(五钱) 当归(上为末炼蜜和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临睡每服一丸灯心汤化下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思虑伤心健忘失记黄 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 远志 肉桂 酸枣仁(去壳) 柏子仁(去壳)
五味子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白术 茯苓 茯神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远志(去心二两) 人参(三两) 石菖蒲(二两) 茯苓(三两) 朱砂(三钱另研为衣)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米汤送下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忽然身火心中无主张恍惚不宁当归 黄 甘草 茯苓 白术 陈皮 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半夏 酸枣仁 柏子仁川芎 芍药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黄连 胆星 远志(去心各三钱) 石菖蒲(一钱) 生甘草(五分) 茯神 茯苓 酸枣仁(去壳各三钱) 生地黄(二钱) 当归(五钱)
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远灯心汤化下
消渴门
病源
火炎 郁热 水亏夫渴之为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分上中下三焦而应为上焦者乃心消移热于肺热气熏胸中心虚受之津液干燥渴引饮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中消者乃脾消移热于胃因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胃消谷善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渴亦不甚烦但欲饮冷小便数如泔病属中焦谓之消中下消者是肾消移热于膀胱热伏于下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精泄髓冷冻饮料水自救水饮不多随溺而下小便多而渴病属下焦谓之消肾自消肾之下又有肢体瘦弱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大抵三消之病盖因肥甘嗜于口色欲放其情炙爆无节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津液干焦以致渴病生焉所谓消渴尚轻消中甚焉消肾又甚焉至于强中则难治矣
消渴门
形证
上消者肺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饮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中消者胃也多食而瘦自汗饮冷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谓之消中者是也下消者肾也烦渴引饮耳叶干焦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谓之肾消者是也强中者肢瘦烦渴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
消渴门
脉法
脉诀云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
消渴门
治法
丹溪云渴病须养肺降火生血为主不可过用凉药洁古云渴病分而治之有渴而能食者有渴而不能食者能食者必发为痈疽之患不能食者久传为中满鼓胀之病皆为难治之病也一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虎加人参汤一不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术散加干葛一膈消者宜用 人参石膏汤一中消者宜用 调胃承气汤 合三黄丸一下消者宜用 六味地黄丸 茯苓丸一消渴强中宜用 黄连猪肚丸一多食善饥宜用 黄连石膏汤一消渴 药中大禁半夏亦不可发汗
消渴门
治方
治膈消烦渴胸满津液短少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栝蒌仁 生地黄 人参 茯神 干葛 知母 甘草白水煎食远服
消渴门
治方
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烦渴引饮天花粉 人参 当归 远志 茯苓 黄 川芎 五味子 熟地黄 甘草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消渴门
治方
治能食而渴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糯米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消渴门
治方
治中消白术 茯苓 人参 干葛 甘草 枳壳 五味子 天花粉 山药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消渴门
治方
治消肾方见损门
消渴门
治方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饮多食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黄芩 杏仁 糯米白水煎服
消渴门
治方
治多食易饥善渴黄连 石膏 天花粉 白术 生甘草 人参 知母 黄芩 生地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消渴门
治方
治大渴小便短少滑石 石膏 知母 人参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消渴门
治方
治消渴天花粉 生地黄 麦门冬 干葛 五味子 甘草 糯米白水煎服
消渴门
治方
治消中血少大便秘涩口干肉削黄柏 当归 知母 肉苁蓉 升麻 桃仁 麻仁 防风 熟地黄 甘草梢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消渴门
治方
治上焦作渴小便莲子心 麦门冬 粉干葛 知母 甘草 天花粉 生地黄 人参 当归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消渴门
治方
治肾消白茯苓(去皮五两) 菟丝子(酒煮焙十两) 石莲肉(三两) 五味子(七两)
为末用山药末六两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下 又方去五味子
消渴门
治方
治烦躁口干麦门冬 人参 茯苓 黄 (半蜜炙半生) 乌梅肉 甘草(各一两) 天花粉 甘葛(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滚白汤送下
消渴门
治方
治消渴多饮水身体瘦弱天花粉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麦门冬汤送下
消渴门
治方
治消渴强中黄连 粱米 花粉 茯神(各四两) 麦门冬 知母(各二两)
上为末用大猪肚一个洗净将药入内用线缝定置甑中蒸极烂取出药另研以猪肚捣细和成膏再入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人参汤下 一方加 生地 干葛 一方去知母 粱米用小麦
消渴门
治方
治消渴用栝蒌根不拘多少薄切用人乳拌蒸晒干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米汤下
消渴门
治方
甘草 大黄 芒硝合三黄丸黄连 黄芩 大黄 黄柏 甘草 生地
黄疸门
病源
疸分有五同是湿热
夫疸者周身皮肤并眼珠如栀子水染盖由湿热郁积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发为黄也其症有五曰黄胆曰谷疸曰酒疸曰黄汗曰女痨疸虽有五种之分未有不因湿热怫郁而作也治当清解湿热分利小便小便利而黄自退矣其或日久变为黑疸而腹胀者则难疗也学人详之
黄疸门
形证
黄汗者身体微肿汗出不竭其汗能染衣如黄柏汁此由脾胃有热汗出为风所闭热结于中其汗黄也黄胆者食已即饥遍身俱黄但欲卧小便涩黄憎寒壮热此因酒面炙爆蕴热瘀滞而得也谷疸者食毕即头眩心中怫郁不安遍身发黄此因脾胃有热因太饥过饱有伤胃气所致也酒疸者身目俱黄心中懊 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 此由饥中饮酒大醉当风入水所致也女劳疸者大劳淫欲大热交接衽席未几遽就浴室以致发热恶寒小腹急满而身目俱黄也黑疸者因湿热久郁色如熏黄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之状日久腹膨胀则难治矣此因酒色过度而然也
黄疸门
脉法
脉诀举要曰五疸湿热脉必洪数其或微涩症属虚弱
黄疸门
治法
戴云疸有食积者量其虚实下之其余但清湿热利小便使小便清利黄自退矣又曰疸而渴者难治疸而不渴者易治一疸病通用 茵陈五苓散为主治一黄汗宜用 黄 汤加减法一黄胆宜用 茵陈散加减法一谷疸宜用 茵陈龙胆汤加减法(谷疸是食与气郁致泻脾土 龙胆泄泻肝之药使木不克土而无腹胀之患)
一酒疸宜用 葛根汤加减法 当归白术散一女劳疸宜用 四君子汤加减法 滑石散一伤寒蓄血发黄自本门求治
黄疸门
治方
(即五苓散去桂加茵陈) 通用主治
黄疸门
治方
治黄汗汗出染衣黄色黄 赤芍药 茵陈 石膏 麦门冬 淡豆豉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八分食远服热盛加 黄芩 黄柏血虚加 当归 生地黄湿盛去 豆豉 加白术
黄疸门
治方
治黄胆因湿热气郁蒸而成疸茵陈 木通 大黄 栀子 石膏 甘草 栝蒌大便溏去大黄 加赤茯苓小便赤少加 猪苓 泽泻 葶苈子胸满便秘加 枳实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黄疸门
治方
治谷疸茵陈 龙胆草 赤茯苓 白术 枳实 麦芽 青皮 栀子身热加 柴胡大便燥加 大黄胸闷加 浓朴易饥加 石膏烦渴加 麦门冬 干葛白水煎食远服
黄疸门
治方
治酒疸干葛 栀子 枳实 豆豉 甘草内热加 黄连食少加 白术小便赤少加 黄柏 赤茯苓湿盛加 茵陈 半夏身热加 柴胡 黄芩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黄疸门
治方
治女劳疸白术 茯苓 人参 甘草 加芍药 白扁豆 黄○小便涩小加 泽泻 黄柏○心烦加 麦门冬 当归○胸闷去 黄 加神曲 枳实○虚热加 秦艽 柴胡○小腹急满加 木通 滑石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不拘时
黄疸门
治方
治酒疸发黄胸满不食当归 黄芩 茵陈 白术 半夏 杏仁 枳实 前胡 茯苓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黄疸门
治方
治女色疸滑石(五钱) 白矾(五钱 )
上为末用大麦粥汤调下
黄疸门
治方
治食积黄肿病陈皮 苍术 浓朴 三棱 蓬术 青皮(各五两) 香附(一斤) 甘草(一两) 针砂(醋炒红三两)
为末用醋糊丸桐子大空心姜汤下又方 湿疸用生螺擂水细饮又方 用薏苡根煎汤露过空心温服又方 用萝卜子焙为末白汤调下(此方治疸而服者效)
诸淋门
病源
湿热 气郁 肾虚 气虚夫淋者小便淋沥而痛也盖由房劳忿怒醇酒浓味酿成湿热容于胞中使气郁不能运化而出故有五淋生焉曰气淋石淋膏淋血淋劳淋是也法当清解湿热疏调滞气分利水道此治之大略也然而肾气虚弱亦当补益使心肾自交水火既济而诸淋癃闭自然痊矣临病审之
诸淋门
形证
戴云淋者小便淋沥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来时作痛皆属于热也一气淋为病小便涩而常有余沥也一石淋者茎中痛尿不得出则有沙石块也一膏淋者尿似脂膏而出也一劳淋者劳伤即发痛引气冲也一血淋者遇热即发小便淋痛而溺血也初起为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沙如石也
诸淋门
脉法
经曰诸淋脉盛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
诸淋门
治法
诸淋通治先宜用 八正散加减一气淋宜用 木香散 瞿麦汤一石淋宜用 琥珀丸 石苇散 五淋散 石燕丸一膏淋宜用 沉香散 菟丝丸 参苓琥珀汤一劳淋宜用 六味地黄丸 清心莲子饮一血淋宜用 当归散 瞿麦栀子汤 海金沙散 小蓟汤一冷淋宜用 生附散 泽泻散一作渴而小便不通者宜用 清肺饮子一阴jing中作痛乃厥阴气滞有热宜用生甘草梢以缓其气耳
诸淋门
治方
诸淋通治大黄 瞿麦 蓄 车前子 木通 山栀子 滑石 生甘草○开郁加 郁金 琥珀○行气加 青皮 木香○破血加 蒲黄 牛膝○滋阴加 黄柏 生地黄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治石淋涩痛溺下沙石琥珀 滑石 大黄 葵子 木通 木香 腻粉○一方无大黄 腻粉 有郁金 蓄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用灯心汤调下
诸淋门
治方
治石淋石苇 葵子 木通 瞿麦 芍药 白术 滑石 当归 甘草 王不留行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治气淋此行气药也木香 当归 木通 槟榔 茴香 青皮 泽泻 芍药 官桂 陈皮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诸淋门
治方
治渴淋小便不通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琥珀 木通 瞿麦 蓄 通草 灯心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治石淋血淋茵陈 淡竹叶 木通 滑石 甘草 山栀 赤芍药 赤茯苓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诸淋门
治方
治血淋石淋海金沙 木通 滑石 瞿麦穗 通草 杏仁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瞿麦 栀子 生甘草 当归 蒲黄 牛膝 芍药 木通 生地黄 黄芩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诸淋门
治方
治血淋当归 淡竹叶 麦门冬 乌梅 甘草 木龙 竹园荽水二钟红枣一枚灯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诸淋门
治方
治淋尿痛不可忍通草 滑石 冬葵子 赤茯苓 车前子 黄芩上为末每服一钱用熟汤调下
诸淋门
治方
治血淋生地黄 小蓟根 通草 滑石 栀子 蒲黄 淡竹叶 当归尾 生藕节 甘草梢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治诸淋急痛海金沙 滑石上为末随淋用药煎汤引下又方 治血淋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蒲黄(炒) 槐花(炒) 升麻 红花 地榆 藕节(汁)
诸淋门
治方
治膏淋人参 茯苓 琥珀 当归 柴胡 泽泻 玄胡 川楝子 甘草用长流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诸淋门
治方
治气淋涩滞瞿麦 黄连 大黄 枳壳 当归 羌活 木通 牵牛 玄胡 桔梗 射干 官桂 大腹皮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诸淋门
治方
治膏淋脐下妨闷不快沉香 陈皮 黄 瞿麦 榆皮 韭子 滑石 黄芩 甘草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清米汤调下
诸淋门
治方
治沙石淋石燕子(烧红水淬次研) 滑石 石苇 瞿麦(各等分)
上为末用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灯心汤送下
诸淋门
治方
治肾虚劳淋生地黄 黄 防风 远志 茯神 鹿茸 黄芩 人参 栝蒌 石苇 当归 戎盐 蒲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诸淋门
治方
治膏淋菟丝子(一两) 桑螵蛸 泽泻(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灯心汤下一方治虚淋久不痊用 六君子汤加 黄柏(酒炒) 知母(盐水炒) 滑石 石苇 琥珀白水煎食远服
诸淋门
治方
治劳淋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牡丹皮 怀山药 泽泻 山茱萸肉
诸淋门
治方
治劳淋麦门冬 黄芩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 白茯苓 黄 石莲肉 人参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诸淋门
治方
治冷淋人参 茯苓 益智 萆 山药 泽泻 黄柏(酒炒) 五味子 麦门冬 远志 菟丝子
诸淋门
治方
治冷淋泽泻 姜皮 桑白皮 枳壳 槟榔 木通 赤茯苓
赤白浊门
病源
湿热 气虚 湿痰浊病有赤有白赤乃心虚有热因思虑而得之白乃肾虚有火因嗜欲而得之河涧所谓浊属热如清水作汤则有白脚夏日则水混浊冬寒则水澄清此理昭然明也盖赤白二浊出自小便尿孔中来澄定则有浑脚其状旋面如油或如膏糊渐久而成虚损之病治当清其湿热升提下陷之气滋水降火自然痊安
赤白浊门
治方
治心中烦热思虑抑郁小便白浊夜梦遗泄涩痛便赤或因酒色皆治麦门冬 黄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 白茯苓 石莲肉 黄芩 人参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赤白浊门
治方
治心中客热烦躁赤浊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白茯苓 石莲肉 益智仁 远志 人参 白术 泽泻 甘草 麦门冬 石菖蒲 车前子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思虑过度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益智仁 石菖蒲 白茯苓 乌药 川萆水二钟点盐少许煎八分不拘时服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湿热下陷小便白浊或赤涩久不愈黄柏(炒二钱) 蛤粉(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 青黛(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又方 治湿热便浊生黄柏(一两) 炒黄柏(一两) 蛤粉(二两) 神曲(五钱) 生地黄(一两)
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湿痰入膀胱下为白浊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升麻(六分) 苍术(一钱) 甘草(二水二钟姜三片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气虚便浊白术 陈皮 黄 人参 炙甘草 当归 柴胡 牡蛎 黄柏 升麻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赤白浊门
治方
治下元虚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凝指牡蛎(煨一两) 菟丝子(酒煮焙另研) 韭子(炒各二两) 龙骨(生用一两) 五味子(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梦遗精滑黄柏(酒浸炒紫二两) 白术(一两) 白龙骨(五钱 ) 枸杞子(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石莲肉(五钱) 海蛤粉(五钱) 干山药(一两) 白芍药(一两酒炒) 五味子(五钱)
白茯苓(上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盐汤或温酒任下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去心炒) 龙骨(生用)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炒另研) 紫石英(火炼研细)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 酸枣仁(炒) 当归(酒洗) 龙齿(以上各一两) 乳香(五钱另研)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温酒或大枣煎汤任下
赤白浊门
治方
治男子因房劳过度小便日数十次稠如米泔或赤或白心神恍惚瘦瘁减食此因耗伤真气而得之也桑螵蛸(盐水煮)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苗) 菖蒲(盐炒) 龙骨( 研) 人参(去芦) 茯神(上为末每服二钱临睡用人参汤调下
赤白浊门
治方
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旋面如油光彩旋脚澄下凝如膏糊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水二钟入盐一捻煎八分食前服一方加 茯苓 甘草
赤白浊门
治方
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便溺白浊梦寐频泄 方见消渴门又方 治虚弱白溺黄 (一钱) 人参(三分) 知母(一钱) 黄柏(六分) 白术(六分) 茯苓(四分) 陈皮(六一方 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人参 白术 赤茯苓 香薷 泽泻 猪苓 莲肉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用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 治小便白浊出髓条酸枣仁(炒)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破故纸 益智仁 大茴香 左顾牡蛎(童便 各等分)
上为细末加青盐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汤任下
遗精门
病源
心虚神交 下元虚惫 气盛满溢 外慕情动
遗精门
形证
夫遗精之病非止一端有心虚神交而遗者有下元虚惫而遗者有气盛精满而溢者有外慕情动而遗者若夜梦与人交接乃心虚神交而遗也不交自泄精滑不禁此因色欲过度损伤肾气下元虚惫而遗也年壮气盛久无房欲乃精满而自溢也外慕不得情动于中此因欲不逐而遗也若夫年壮气盛及情动于中但舒其情而遂其欲虽不饵药亦能自愈至若夜梦鬼交精滑不禁则当平降心火滋养肾水使水火涩而心肾交培其本而固其真斯无泄矣
遗精门
治方
治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相火妄发损伤心肾夜梦遗精小便余沥当归(酒洗) 熟地黄(酒浸) 肉苁蓉(酒浸) 枸杞子 白茯苓 知母(盐炒) 石莲肉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六两) 黄柏(酒浸炒二两) 莲须(七钱) 五味子 泽泻牡蛎(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滚汤送下
遗精门
治方
治思虑过度心肾不交精元不固夜寐不安遗精白浊腿酸神弱芡实 莲须 茯神 山茱萸(去核) 龙骨 五味子 韭子 肉苁蓉 熟地黄 紫石英牛膝 枸杞子上为末酒煮山药作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遗精门
治方
治水火不济心下怔忡夜梦遗精盗汗便赤牛膝 熟地黄 肉苁蓉 菟丝子 鹿茸 附子 人参 黄 茯神 五味子 山药 当归龙骨 远志上为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遗精门
治方
治心气不足夜梦遗精当归 生地黄 人参 茯苓 远志 白茯苓 黄柏 知母 牡蛎 肉苁蓉 甘草 白术海石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遗精门
治方
治丈夫元阳虚惫梦寐遗精夜多盗汗此涩精固阳之药也山药(二两) 枸杞子(二两) 人参(一两) 黄 (二两蜜炒) 石莲肉(一两五钱) 知母(盐炒二两) 黄柏(酒炒二两) 海蛤粉(二两五钱) 北五味(一两) 锁阳(二两酥炙)
上为末用白术六两熬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遗精门
治方
治梦遗精滑 方见浊门金锁正元丹五倍子 茯苓(各八两) 紫巴戟(去心一斤) 破故子(酒炒十两) 肉苁蓉(洗焙干) 胡芦巴(炒各一斤) 龙骨(三两) 朱砂(三两另研为衣)
上为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服二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任下
遗精门
治方
治中虚热湿下陷遗精梦泄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盐水炒一两) 白术(一两) 黄 (五钱蜜炒) 牡蛎(五钱) 海石(一两) 当归(一两) 青黛(五钱) 熟地黄(一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滚白汤任下
秘结门
病源
风痰 气滞 积热 血虚 寒湿
秘结门
形证
风痰秘者因中风痰大肠燥结而不通也气滞秘者因气滞胀满大便后重而不通也积热秘者由内腑积热消耗津液燥结而不通也寒秘者乃中阴寒之气郁结而不通也湿秘者因湿热痞结津液不行而秘也大抵秘结之病风则散之气则顺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燥则润之涩则滑之秘则通之要在随症而处治焉
秘结门
治法
一风秘宜用 疏风顺气丸一气秘宜用 六磨汤一热秘宜用 调胃承气汤加减 脾约丸一寒秘宜用 当归四逆汤一湿热秘宜用 槟榔丸 大黄饮子一血虚秘结宜用 五仁丸 通幽丸一血虚肠燥宜用 当归润燥汤
秘结门
治方
治气滞腹胀大便秘涩沉香 木香 槟榔 乌药 枳壳 大黄白水煎八分食前服
秘结门
治方
治七情气结心腹痞闷大便秘结羌活 紫苏 木瓜 沉香 木香 白术 槟榔 川芎 甘草 陈皮 大腹皮白水煎不拘时服
秘结门
治方
治寒秘当归 附子 干姜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秘结门
治方
治湿热便秘大黄 杏仁 枳壳 栀子 升麻 生地黄 人参 黄芩 甘草 豆豉水二钟姜五片乌梅一个煎八分不拘时服
秘结门
治方
治血虚便秘当归 桃仁 生地黄 熟地黄 升麻 红花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秘结门
治方
治血虚肠燥便秘当归尾 生地黄 升麻 麻仁 熟地黄 大黄 桃仁 甘草 红花白水煎食前服
秘结门
治方
治大肠有热便秘大黄(酒) 甘草 芒硝
秘结门
治方
治热秘麻仁(五两) 大黄(一斤) 浓朴 枳实 芍药(各八两) 杏仁(五两)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滚白汤下
秘结门
治方
治湿热便秘大黄(蒸) 黄芩 枳实 麻子仁 牵牛 槟榔 羌活 杏仁(各一两) 人参(五钱)
为末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秘结门
治方
治血虚便秘或老人血少大肠枯涩便秘艰难桃仁(去皮尖炒) 杏仁(去皮尖炒) 柏子仁 松子仁(去壳) 郁李仁(去壳各五钱) 陈皮(一两) 枳实(炒五钱) 当归(一两) ○一方去杏仁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滚白汤化下
秘结门
治方
治风秘大黄(五两酒蒸) 麻仁(二两) 山茱萸(酒洗去核) 山药(各二两) 郁李仁(去壳一两)
菟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秘结门
治方
治便秘不通用蜜炼熟滴水成珠为度倾出少冷做如枣核样大放谷道中夹住少过片时肠润便自通矣又方 治大便秘结干燥难解用猪胆入谷道内良久自通
小便不通门
病源
气虚 血虚 痰闭 热闭
小便不通门
治法
一气虚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 木通一血虚宜用 四物汤加 通草 车前子 茯苓一痰闭宜用 二陈汤加 升麻 木通 滑石一湿热便秘宜用 海金沙散 木通汤 郁金黄连丸一膀胱不利为癃宜用 八正散加 木香一老人小便不通宜用 琥珀丸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气虚便闭加木通
小便不通门
治方
俱见虚损门 治血虚便秘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痰闭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方见淋门 治癃闭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下焦湿热气不施化小便癃闭不通海金沙 木通 瞿麦 滑石 通草 杏仁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小便不通腹疼不可忍木通 滑石(各一两) 牵牛(五钱)
为末任用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膀胱湿热小便不通赤茯苓 猪苓 葵子 枳实 木通 黄芩 车前子 瞿麦 生甘草水二钟姜三片食前服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小便不通大黄 牵牛(头末)
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小便不通门
治方
治湿热便闭郁金 黄连(酒炒) 肉桂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滑石 甘草 木通 赤茯苓
小便不禁门
病源
属热 属虚
小便不禁门
形证并治法
戴云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是热白者虚气也 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多盖由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是膀胱血少阳火偏动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不可用温药也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亦虚矣故宜补血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小便不禁门
治方
治湿热小便不禁赤茯苓 黄柏(炒) 升麻 白术 泽泻 益智仁 当归 知母 生甘草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便不禁门
治方
治老人气虚小便频数无度杜仲(炒为君) 升麻(为使) 甘草 陈皮 白术 当归 人参 黄 牛膝 泽泻 黄柏(炒) 知母(炒)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一方 治小便不禁艾叶(四两) 食盐(一两) 同炒热敷脐上以热熨之又方 治老人小便不禁淋涩不止用生甘草梢煎汤细细服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