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1),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2)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肽(3)也。(方见痉病中)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汤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4),自发露得风(5)。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三昧,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注释:

(1)孤阳上出:阳气独盛。

(2)恶露:分娩时应流出的瘀血。

(3)膀胱:泛指下焦。

(4)草蓐:产床。

(5)发露得风:指产妇分娩时,因产床不洁或保养不慎而感受病邪。

译文:

有人问道:刚生了小孩的产妇有三种病:一是痉病,二是郁冒,三是大便困难,这是为什么?老师回答说:由于刚生小孩以后血虚,出汗多,容易感受风邪而患痉病;产后失血多,加之汗多亡阳,容易感受寒邪,所以发生郁冒;产后失血、汗多,津液耗损而胃中干燥,所以大便困难。产妇患郁冒病,她的脉象微弱,呕吐,不能进食,大便干结坚硬,只是头部出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候,是由于产后血虚,阳气厥逆而引起。阳气上逆而昏厥,若得周身汗出,则说明昏厥将解除。因为血虚阴亏,阳气独盛,而孤阳上出,挟阴津外泄,所以只是头部汗出。之所以产妇容易出汗,是由于阴亏血虚,阳气偏盛,因此必须全身汗出,通过汗出使阳盛减弱,使阴阳重新趋于相对平衡。大便干结,呕吐,不能进食,用小柴胡汤治疗。

小柴胡汤:方见呕吐篇中

经用小柴胡汤治疗后郁冒病解,已能进食,但过了七八天后又出现发热的,这是胃实证,用大承气汤治疗。

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妇人产后腹中绵绵作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此方并且可以治疗腹中寒疝气痛和虚劳不足之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篇中

产后腹部疼痛,心烦,胸满,不能安卧,用枳实芍药散治疗。

枳实芍药散

〔组成〕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每次服方寸匕,一日三次。亦可主治痈脓,用麦粥送服。老师说:产妇腹部疼痛,按理应当用枳实芍药散治疗。假如用药后腹痛病不愈,这是腹中有瘀血凝结肚脐下部,宜用下瘀血汤治疗。此方亦可治疗瘀血所致月经不调。

下瘀血汤

〔组成〕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足)〔用法〕以上三味药,研细末,炼蜜作成四丸,用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一次服下,开始排出的瘀血颜色如猪肝。妇人产后七八天,没有太阳表症,但见少腹部坚硬疼痛,这是恶露不尽,瘀血留于子宫所致。如果伴有不大便,烦躁,发热,脉象微实,而且在下午三、四点钟时,烦躁发热更加历害,不能进食,食后则胡言乱语,到了夜晚就清醒了,宜用大承气汤治疗。这是由于热在胃,结在下焦所致。

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妇人产后体虚,感受了风邪,连续数十天不好,仍见轻微头痛,怕冷,时常发热,心下胃脘痞闷,干呕、汗出,病程虽迁延日久,但是太阳中风证仍在,仍然可以用桂枝汤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桂枝汤:方见下利篇中

妇人产后感受风邪,发热,面色发红,气喘而头痛,用竹叶汤治疗。

竹叶汤

〔组成〕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用法〕以上十味药,用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温服,盖被温暖使汗出。颈项强者,用大附子一枚,捣开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吐的,加半夏半升(洗)。妇人在哺乳期间,中气虚弱,若出现心烦意乱,呕吐,治宜安中益气,用竹皮大丸主治。

竹皮大丸

〔组成〕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用法〕以上五味药,研细末,用枣肉和药作成丸如弹子大小,每次一丸,白天服三次,夜晚服二次。有热的,加白薇至二分;烦躁气喘的,加柏实一分。妇人产后气血不足,又出现下利,使气血虚极,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疗。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组成〕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蘖皮各三两〔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加阿胶烊化,分三次温服。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疗妇人在月子里揭开衣被感受了风邪,四肢极度烦热而头痛,可给予小柴胡汤治疗;头不痛,只觉心烦的,用本方主治。

三物黄芩汤

〔组成〕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用法〕以上三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通常吐出或便出虫子。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疗妇人产后身体虚弱消瘦,腹中刺痛不止,呼吸气短,或少腹拘急疼痛,牵引到腰背部隐痛,不能进食。在产后一个月内,能服四、五剂为好,可使人身体强壮。

当归建中汤

〔组成〕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一天内服完。如果身体极虚弱,加饴糖六两,汤药煎好后加入,放在火上温化后服用。如果出血过多,崩漏、内出血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加在一起共八味药,汤成加阿胶,若没有当归,用芎代替,若没有生姜,用干姜代替。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