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1)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2)痈。
师曰:诸痈(3)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4),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5)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老,不可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注释:
(1)洒淅:怕冷,象被冷水浇身一样。
(2)其:作语助词。
(3)痈:痈肿。
(4)疮:古作创,此处指金疮。
(5)浸淫:浸者,浸渍之意;淫者,蔓延之谓。
译文:
凡是浮数的脉象,应当有发热的症状,但是病人反而怕冷,冷的象被冷水浇在身上一样,如果身体某处疼痛,此处将要发生痈肿。老师说:辨别各种痈肿是否有脓的方法是:用手按在痈肿的部位上,有热感的,为有脓;没有热感的,为无脓。肠痈病人,出现全身肌肤干燥粗糙得象鳞甲一样,腹部皮肤紧急,但按之则柔软如肿状,腹部没有肿块,全身不发热,脉呈数象,这是肠内有痈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
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成〕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用法〕以上三味药,捣为药末,取方寸匕,用水二升,煎煮减成一升,一次服下。
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污秽脓毒应当从大便排除。肠痈病人,少腹部肿胀而痞硬,按之有压痛,疼痛牵引阴部,象淋病疼痛一样,小便正常,时常发热,自汗出,又怕冷。脉象迟而兼紧,是痈脓未成,可用下法治疗,用大黄牡丹汤主治。服药后,可见大便色黑(有血),瘀血由大便排出,肠痈可愈。如果脉象洪数的,为痈脓已经形成,就不能用下法治疗。
大黄牡丹汤
〔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一升,去药渣,加芒硝,再煎煮沸,一次服下,若有脓则从大便排出;如果无脓,则从大便排除瘀血。有人问道:寸口的脉象浮微而涩,按理应当有吐血、下血等失血及汗出症状,假如没有汗出,这种脉象又怎样解释呢?答道:这是因为身上有金疮,是被刀斧砍伤而失血的缘故。被刀斧等金属兵器所伤而致金疮病,用王不留散治疗。
王不留散
〔组成〕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厚朴二分〔用法〕以上九味药,桑根皮以上三味药烧灰存性,不要使灰烧的过性,分别捣末过筛,混合均匀制成散剂,每次服方寸匕,小疮可以外敷,大疮只可内服,产后也可服用。如果外感风寒,桑根白皮不要用。前三味药都要阴干一百天。
附方
排脓散
〔组成〕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用法〕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取鸡子黄一枚,用药散与鸡子黄等量,揉和适度,饮和服,每日一次。
排脓汤
〔组成〕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用法〕以上四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次温服五合,一日二次。浸淫疮(即黄水疮)这种病,从口部蔓延到四肢的,可以治疗;由四肢向口部发展的,不容易治疗。患浸淫疮病,用黄连粉治疗。方未见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