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1),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2),小腹弦急(3),痛引脐中。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4)。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右三味。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昧,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释:

(1)消渴:渴饮无度。

(2)小便如粟状:小便排除粟状之物。

(3)弦急:拘急。

(4)便血:指尿血。

译文:

厥阴病的表现是:口渴喜饮无度,气逆向上冲心,心中疼痛灼热,有饥饿感而又不想进食,食后又吐出蛔虫,如果用下法治疗,就会腹泻不止。寸口脉象浮而迟,浮脉属虚证,迟脉属劳证,虚是卫气不足,劳是营气衰竭的表现。

趺阳脉浮而数,浮是胃气盛,数是胃热,热则消谷善饥而大便坚硬,胃气盛则水湿之邪渗于膀胱而小便频数,小便数则大便更加坚硬,小便数与大便坚同时出现,就是消渴病。男子患消渴病,小便反而增多,饮水一斗,小便也一斗,用肾气丸治疗。方见妇人杂病中。病人脉浮,小便不通利,轻度发热,极度口渴的,宜用利小便和发汗的方法治疗,方用五苓散。口渴想喝水,但饮后又吐出的,叫做水逆证,用五苓散治疗。方见上。口渴饮水不停止的,用文蛤散治疗。

文蛤散

〔组成〕文蛤五两〔用法〕以上一味药,捣为散剂,用开水五合,调和服用方寸匕。淋病的症状是:小便不通畅,排尿频数而量少,如粟状样东西点滴而出,小腹拘急紧张,疼痛牵引到脐中。趺阳部位的脉象数,胃中有邪热,表现为消谷善饥,大便一定坚硬,小便次数增多。素患淋病的人,不可忘用发汗法,若误用汗法,就一定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小便不通利的,是体内有水饮停留,病人苦于口渴,用栝蒌瞿麦丸治疗。

栝蒌瞿麦丸

〔组成〕栝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用法〕以上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作成丸如梧子大小,每次饮用三丸,一日三次。如果没有效果,药量增到七八丸,以小便通利,肚中温暖为原则。小便不通利,用蒲灰散治疗,亦可用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治疗。

蒲灰散

〔组成〕蒲灰七分滑石三分〔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剂,每次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滑石白鱼散

〔组成〕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亦名衣鱼、蠹鱼)〔用法〕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茯苓戎盐汤

〔组成〕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用法〕以上三味药,……。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方见中?篇中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利的,用猪苓汤治疗。

猪苓汤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煮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四味药,取二升,去药渣,加入阿胶烊化,每次温服七合,一日三次。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