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贼风邪气之中人。高而在上。)浊气在中。(小针宁曰。水谷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独溜于肠胃。若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病生于肠胃之间。此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言清湿地气之中人。必在下而从足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诸经孔穴多在陷者之中。故刺各经陷脉。则经气行而邪气出。乃所以针阳邪之在上者。)针中脉。

则浊气出。(小针解曰。取之阳明合也。足三里穴刺之。可以清肠胃之留滞。○此下缺清气在下之义。或有所失。)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言浅病深刺之。则邪气从之入反沉。病益深也。)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经络疾病各有所处)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言九针各不同形。故其任用亦各有所宜也。)无实无虚。(无实实无虚虚也)损不足而益有余。是为甚病。病益甚。(反而为之。适所以增病。)取五脉者死。(五脉。五脏五 也。

也。若不知虚实而尽写之。令人羸败。 衰残也。)夺阴者死。(本输篇曰。尺脉动在五里。

五之禁也。言取尺之五里五往以夺之。则五脏之 气皆竭也。故曰夺阴者死。)夺阳者狂。(如上文取三阳之谓)针害毕矣。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必以气至为度也。)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气至勿复有所宜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刺以气为要以效为信。促其要则效。如风之吹云。邪气去。则正气见。故明乎若见苍天也。)五脏五 。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 。六六三十六 。( 穴之总名。五 。即各经井荥俞经合穴也。六腑复多一原穴。故各有六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脏有五。腑有六。而复有手厥阴心主一经。是为十二经。十二经各有络脉。如手太阴别络在列缺之类。又有任脉之络曰屏翳督脉之络曰长强。脾之大络曰大包。共为十五络。总二十七气以通周身上下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急流曰溜。)所注为 。(注灌溉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 也。(按张景岳解井荥俞经合云。井如水源出井。其气正深。北方水也。荥小水也。脉气尚微。东方春也。 。输运也。脉由此而输。彼其气方盛。南方夏也。经者。脉气大行。正盛于此应长夏也。合者。脉气由此内行。归合于腑脏西方金也。合于本输水热穴等篇之旨。余如六十五难曰。井主春。合主冬。项氏曰井象水之泉荥象水之陂俞象水之窬。经象水之流合象水之归。与灵素经旨。不合。)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节者。

即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以穴 为言也。)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脏气已绝于内。阴虚也。反实其外。误益阳也。益阳则愈损其阴是重竭也。阴竭必死死则静也)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腋与膺皆脏脉所出。气绝于内而复取之。则致气于外。而阴愈竭矣。)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脏气已绝于外阳虚也反实其内。误补阴也助阴则阳气愈竭。故致四逆而厥逆厥必死死必躁也。)治之者。反取四末。(四末为诸阳之本。气绝于外。而取其本。则阴气至而阳愈陷矣)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故凡井荥俞原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也。十二原者。本篇言肺原太渊。心原即心主俞太陵。肝原太冲脾原太白。肾原太 左右各二穴。并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 。共为十二原穴。而脏腑表里之气。皆通于此。故可以治五脏之疾。及考六十六难。又有心原神门。胆原丘墟。胃原冲阳三焦原阳池。膀胱原京骨大阳原合谷小肠原腕骨。合共肺心主肝脾肾之原总为十二原。而膏之原肓之原。不在其中。)胀取三阳。(胃胆膀胱)飧泄取三阴。(脾。肝。肾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