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论弦脉

四明张世贤医学百问云弦之一脉在仲景则以为阴在叔和则以为阳吾苏卢丹谷谓世贤议论牾其说不归于一定决无为阳之说丹谷据脉经弦为阴三字辟之余窃疑焉按六经病篇曰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按此以弦为阳也切详仲景以弦为阴而又为阳者何谓也许叔微曰夫仲景之意以弦脉为阴者兼合乎众脉而言且浮大者阳也兼之以动滑数之类安得不为阳沉细者阴也兼之以涩弱弦微之类安得不为阴也又少阴病篇曰手足寒脉弦迟者阴也盖此亦兼迟而言之乃为阴症宜矣若夫沉微而弦沉伏而弦沉涩而弦沉细而弦皆为阴症之脉也盖少阳之脉弦者按仲景之意以一脉而言之也然少阳之气通于春春脉弦者以应春阳时令之脉也岂得不为阳也如浮大而弦洪长而弦浮滑而弦浮数而弦者皆为阳也夫仲景以弦脉分阴阳二用之理其义微也王叔和以弦脉为阳而不言弦为阴者是以独指一脉而为杂病也故仲景之脉不可与杂病同日而语也丹谷驳之太过例以脉诀为高阳生之赝本不足取信亦难矣哉

卷三 辩惑

三焦有形状

王叔和言三焦无状空有名千载之下议论不一至宋陈无择之通达尚惑徐遁之荒唐且曰三焦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春而上贯于脑何其谬也按内经六节藏象论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能化糟粕转味而出者也五脏别论曰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转化之腑由是观之圣人且以三焦为有形状矣又按蔡西山脉经其间有论三焦一篇后引礼运记曰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然未曾发明其义新安孙景思氏因推其义而解之曰上焦若窍窍者窍漏之义可以通达之物必是胃之上脘经曰上焦在胃之上口主纳而不出是也中焦若编编者编络之义如有物编包之象胃之外有脂如网包罗在胃之上以其能磨化饮食故脉诀云膏凝散半斤者此也必是脾之大络此为中焦经曰主腐熟水谷是也下焦若渎渎者沟渎之义可以决渎可以传道乃是小肠之下曰阑门泌别水谷自此而厘清浊之所此为下焦经曰在膀胱上口主泻而不藏又曰主出而不内又曰下焦为传化之府又曰三焦曰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盖水谷之所入水自上而中自中而下至于糟粕转输传道而下一无底滞如此尤可表其为有形明矣所谓形者非谓脏腑外别生一物不过指其所而为形耳或曰经之本文乃中焦若沤今改作编字于理未安愚谓蔡西山据理运记而言又按白虎通性情篇沤亦作编二说安得俱误恐沤与编殆相似而讹之耳

卷三 辩惑

冲为血海

甲乙经曰丈夫以右为命门左为肾女子以左为命门右为肾无求子曰男子得阴以生先生右肾女子得阳以长先生左肾是以女右手命门为子宫左手肾为血海二说不同何也张洁古云妇人皆左为肾右为命门男子主藏精者气海也女子主系胞者血海也所主者异受病则一也此说当为定论灵枢经曰冲为血海任主胞络血海者冲脉也

卷三 辩惑

胃家湿热

近世方书惟戴元礼症治要诀议论切当有益后学但其间有云诸血药中半夏陈皮自不可少余窃疑之半夏性燥功能去湿健脾古人发渴者尤且禁用恐其性燥损耗血分耳惟气症发渴者不在此例当时元礼必因好酒之人胃气湿热而致吐血者用之则宜若云诸血药中自不可少恐非元礼之言或门人误记之耳

卷三 辩惑

转矢气

张长沙用大承气汤必转失气则可服此失字之义其意何也曰仲景云伤寒潮热大便六七日不行先服小承气汤若腹中转失气此有燥粪方服大承气汤盖转失气是下焦泄气俗云去屁也考之篇韵屎矢通用窃恐传写之误矢为失耳宜从转矢气为是且文理颇顺若以失字则于义为难训矣(医学全书)

卷三 辩惑

心胞络

越人以手心主之经谓之心胞络且人之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气凌犯其所以致病者心包络也故经曰真心不受邪者此也或谓心包络乃胸中之脂膜或又谓之裹心之肉皆非也乃裹心之黄脂膜包于心外似脂非脂似肉非肉外则有细筋膜如系与心肺相连者此则是心包络也余谓诸兽之内景大概亦与人相同观其心形亦略可见矣(孙景思医论)

卷三 辩惑

食挂

朱思古眉州人年三十岁时得疾不能食闻荤腥即呕惟用大铛旋煮汤沃淡饭数数食之医莫能治史载之曰俗辈不读医经而妄欲疗人之疾可叹可骇君之疾正在素问经中名曰食挂凡人之肺六叶舒张而盖下覆于脾子母气和则进食一或有戾则肺不能舒脾之为敝故不嗜食遂授之一方以清气润肺为治服之三日病者鼻闻肉味觉香取啖之甚美此事宋人载于传记余考之岐黄书皆无食挂之说或记者假托耳或史公妄言以欺世惑人欤二者皆未可知也

卷三 辩惑

社日受胎

今人指须眉发如雪而肌肉纯白者以为社日受胎故男曰社公女曰社婆此说非也按徐巽胎育产化论云受胎之时母之经水正行荣血泛溢是以成胎则肌肉色白褚氏遗书所谓血先肌肤则身白者是也或又问曰毛发皆白目视KT KT 者何也经曰毛发者血之余又云肝受血而能视今值水月方行血耗肝虚毛发失所润目睛失所养故也此理晓然足以破愚者之惑(席上辅谈)

卷三 辩惑

通则不痛

王荆公解痛字云宜通而塞则为痛今医人凡痛须用通利脏腑故曰诸痛为实痛随利减世俗以利为下也假令痛在表者实也痛在里者实也痛在血气者亦实也故在表者汗之则愈在里者下之则愈在血气者散之行之则愈岂可以利为下乎宜作通字训则可故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此之谓也

卷三 辩惑

抑阳扶阴

空同子曰夏月阳气发散在外伏阴在内谓丝丝未绝之阴潜伏待时夏至为 如冬至之复也验之井泉则阴之伏亦九渊之底而病暑者以大顺散治之姜桂大热意为过饮冰水瓜果者设非谓伏阴而用之也正丹溪所谓阴字有虚之义若作阴冷看其误甚矣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王太仆注春食温夏食寒所以抑阳扶阴之义也

卷三 辩惑

圣散子方

圣散子方因东坡先生作序由是天下神之宋末辛未年永嘉瘟疫服此方被害者不可胜纪余阅叶石林避暑录云宣和闲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医顿废之昔坡翁谪居黄州时其地濒江多卑湿而黄之居人所感者或因中湿而病或因雨水浸淫而得所以服此药而多效是以通行于世遗祸于无穷也弘治癸丑年吴中疫疠大作吴邑令孙磐令医人修合圣散子遍施街衢并以其方刊行病者服之十无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卒噫孙公之意本以活人殊不知圣散子方中有附子良姜吴茱萸豆蔻麻黄藿香等剂皆性味燥热反助火邪不死何待若不辩阴阳二症一概施治杀人利于刀剑有能广此说以告人人亦仁者之一端也

卷三 辩惑

祝由科

外台秘要载祝由一科丹溪谓之移精变气祝说病由而已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然符水惟膈上热痰一呷凉水胃热得之岂不清快亦可取效若内伤涉虚之人及冬天严寒之时符水下咽胃气受伤反致害者多矣予考之文献志云祝由南方神也或以祝训断谓但断绝其受病之由二说两存之未知孰是

卷三 辩惑

从乎中治

王好古此事难知云从乎中治中治者少阳也又云寒热俱伤必当从乎中治中治者温之也一书两出而各异余切有疑焉后阅东垣先生医学发明云此中字盖欲医人临病消息酌中用药耳是中庸所谓君子而时中之义也此帮助白

卷三 辩惑

草庐论运气

世之言运气者率以每岁大寒节为今年六之气所终来年一之气所始其终始之交隔越一气不相接续余尝疑于是后见杨子建通神论乃知其论已先于余余请以先天后天卦以明之夫风木冬春之交北东之维艮震也君火春夏之交东南之维震巽也相火正夏之时正南方之离也湿土夏秋之交南西之维坤兑也燥金秋冬之交西北之维兑干也寒水正冬之时正北之方坎也此主气之定布者也地初正气子中而丑中震也地后间气丑中而卯中离也天前间气卯中而巳中兑也天中正气巳中而未中干巽也天后间气未中而酉中坎也地前间气酉中而亥中艮也地终正气亥中而子中坤也此客气之加临者也主气土居二火之后客气土行二火之间终艮始艮后天卦位也始震终坤先天卦序也世以岁气起大寒者似协后天终艮始艮之义然而非也子建以岁气起冬至者KT 契先天始震终坤之义子午岁之冬至起燥金而生丑中之寒水丑未岁之冬至起寒水而生丑中之风木寅申岁起风木卯酉岁起君火辰成岁起湿土巳亥岁起相火皆肇端于子半六气相生循环不穷岂岁岁间断于传承之际哉然则终始乎艮者可以分主气之所居位而非可以论客气所行之序也(草庐文集)

卷三 辩惑

解内经义

内经云天明则日月不明近见虞天民解云君火太过热令早行火为离明之象故曰明淫观其所释终不了然偶阅医垒元戎云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所论者何言人之真气亦不可大泄露当清净法道以保天真苟离于道则虚邪入于空窍风热之害人则九窍闭塞雾露之为病则掩翳精明取类者在天则日月不光在人则两目隐耀也

卷三 辩惑

褚氏转语

褚氏遗书其论男女之脉与叔和大异不知有所据否如本气篇中有一转语云心以役气肺以通气脾以养气肾以泄气惟肝不用愚谓肝非无用也素问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四脏皆与气相关不以肝而节度谋用焉则必至于太过不及之患矣黄庭内经云肝脏胆腑最为紧切如变化设施断谋远虑其功有过于四脏者但以心主血肝藏血者收藏之义大抵血随气行不以气而制驭之则血妄行若言肝与气不相关则不可也

卷三 辩惑

肝常有余

近时医者多执前人肝常有余肾常不足之说往往举手便用平肝之剂按圣济经云原四时之所化始于木究十二之所养始于肝女子受娠一月是厥阴肝经养之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长之源故戒怒养阳使先天之气相生于无穷所以肝主色气和则体泽气伤则枯槁故养肝戒忿是摄生之切要也不可专泥前说

卷三 辩惑

饮食入肝

症治要诀伤食门有云人之饮食下咽而入肝由肝而入脾由脾而入胃因食所伤肝食不理故痰涎壅塞如中风状有半身不遂者肝主筋故也治以风药则误矣余谓此论甚正但云食下咽而先入肝次入脾再次入胃之语未免有疑按存中笔谈云凡人之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则纳饮食喉则通气咽则下入胃脘次入胃又次入肠又次入大小肠喉则下通五脏出入息五脏之气呼吸正如冶家之鼓 人之饮食药饵但自咽入肠胃何尝能至五脏凡人之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大小肠矣凡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以气味到彼尔物质岂能至彼哉余因未谙前说而书此以证之或原礼别有一说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