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第十二
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根据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王宇泰云。或问头项强痛。此邪气仍在表也。虽经汗下而未解。何故去桂加茯苓白术。是无意于表也。曰、此非桂枝证。乃属饮家也。夫头项强痛。既经汗下而不解。心下满而微痛。小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邪不在表。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若得小便利。水饮行。腹满减而热自除。则头项强痛悉愈矣。且如十枣汤证。头亦痛。
乃邪热内蓄而有伏饮。故头痛。其饮水头痛。不须攻表。但宜逐饮。饮尽、则病安矣。
张卿子云。逐饮何不用橘皮半夏。可见此停饮。以胃虚。故无汗耳。与五苓散近似。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而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阴阳血气俱虚。则不可发汗。若与桂枝汤攻表。则又损阳气。故为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
烦燥。吐逆者。先作甘草干姜汤复其阳气。得厥愈足温。乃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
则脚 得伸。阴阳虽复。其有胃燥谵语。少与谓胃承气汤。微溏以和其胃。重发汗为亡阳。加烧针则损阴。内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行。重发汗。复烧针。是阴阳之气大虚。四逆汤以复阴阳之气。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