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发挥卷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奇经八脉篇脉

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於常,故谓之奇经。盖以人之气血,常行於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奇经有八脉:督脉督於後,任脉於前,冲脉为诸脉之海,阳维则维络诸阳,阴维则维络诸阴,阴阳自相维持,则诸经常调;维脉之外有带脉者,束之犹带也;至於两足 脉,有阴有阳,阳 行诸太阳之别,阴 本诸少阴之别;譬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人有奇经,亦若是也。今总集奇经八脉所发者,气穴处所。共成一篇,附之发挥之後,以备通考云。

督脉督脉者:起於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以系廷孔之端。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後,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腹内後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中。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後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乾,治在督脉。o督脉之别,名曰长强,侠膂,上项而散,上头,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故难经曰:督脉者,起於下极之腧。并於脊 ,上至风府,入属於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此为病,令人脊强反折。o督脉,从头循脊骨入侱,长四尺五寸,凡二十七穴。

按内经督脉所发者二十八穴,据法,十椎下一穴名中枢,阴尾骨两傍二穴名长强,共有二十九穴,今多龈交一穴,少中枢一穴,会阳二穴,则系督脉别络,与少阳会,故止载二十七穴。穴已见前

任脉任脉者,与冲脉皆起於胞中,循脊 ,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於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肌肉热。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妇人有馀於气,不足於血,以其月事数下,任冲并伤故也。任冲之交脉,不营其口唇,故髭须不生,是以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故难经曰,任脉起於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 ,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属阴脉之海。o凡此任脉之行,从胞中上注目,长四尺五寸,总二十四穴。穴见前按内经云,任脉所发者二十八穴,经阙一穴,实有二十七穴,内龈交一穴,属督脉,承注二穴属足阳明 脉,故止载二十四穴。穴己见前

阳 脉阳 脉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两足 脉,本太阳之别,合於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脉长八尺。所发之穴:生於申脉(外踝下关足太阴经),以辅阳为俕(外踝上),本於仆叁(跟骨下),与足少阴会於居侫(章门下),又与手阳明会於肩侳及巨骨(并在肩端),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 俞(在肩侫後胛骨上廉),与手足阳明会于地仓(口吻两旁),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巨侫(鼻两旁),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目下七分),以上为阳 脉之所发,凡二十穴,阳 脉病者宜刺之。

阴 脉阴 脉者:亦起於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此为病者:令人阳缓而阴急。故曰 脉者,少阴之别,别於然谷之後,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 ,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属目内眦,合於太阳。女子以之为经,男子以为络。两足 脉,长八尺,而阴 之俕在交信内踝上二寸,阴 脉病者取此。

冲脉冲脉者:与任脉皆起於胞中,上循脊 ,为经络之海,其浮於外者,循腹上行,会於咽喉,别而络唇口。故曰,冲脉者,起於气冲,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此为病:令人逆气 急。难经则曰,并足阳明之经,以穴考之,足阳明挟脐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阴挟脐左右各五分而上行,针经所载,冲脉与督脉,同起於会阴,其在腹也,行乎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凡二十二穴,皆足少阴之分也。然则冲脉,并足少阴之经明矣。

阳维脉阳维,维於阳,其脉起於诸阳之会,与阴维皆维络于身。若阳不能维于阳,则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脉气所发:别于金门(在足外踝下太阳之俕),以阳交为俕(在外踝上七寸),与手足太阳及 脉会于 俞(肩後胛上廉),与手足少阳会于天侸(在缺盆上),又会于肩井(肩上),其在头也,与足少阳会于阳白(在肩上),上于本神及临泣,上至正营,循于脑空,下至风池,其与督脉会,则在风府及係门。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o此阳维脉气所发,凡二十四穴。

阴维脉阴维,维於阴,其脉起於诸阴之交,阴若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脉气所发者,阴维之,名曰筑宾见足少阴,与足太阴会於腹哀,大横,又与足太阴厥阴会于府舍,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难经云,阴维为病,苦心痛。o此阴维脉气所发,凡十二穴。

带脉带脉者,起於季侸,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在季侸下一寸八分,正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此带脉所发,凡四穴。

以上杂取素问,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中,叁合为篇。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