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丁沉透膈汤治气满不快,饮食不入,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等证。
丁香(五钱) 沉香(五钱) 木香(五钱,并不见火) 人参(去芦,半两) 青皮(去白) 神曲果仁 藿香叶(去土)
术(去芦,炒) 麦 (炒) 香附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红枣一枚同煎,去滓,热服。又方,治气满不见呕谷神嘉禾散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可进多痰逆,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食脾胃,进美饮食。
枇杷叶(去毛,姜汁炙令香熟,一两) 石斛(细锉,酒拌和微炒,三两) 沉香(镑,三分)
汁与酒合和涂,实者亦得,三分)
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二两) 大腹子(微炒,三分) 槟榔(炒,半两) 陈皮(去白,三分) 桑白皮(炒,半两) 白豆蔻(微炒,去皮,半两)
茯苓(去皮,一两) 神曲(微炒,一分) 甘草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肥枣二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及疗如膈四君子汤治脾胃不调,不思饮食。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一方,加橘红,名异功散。又方,加陈附子建中汤治脾气虚寒,腹胁胀满,身体沉重,面色萎黄,呕吐不食,水谷不化,大腑肉豆蔻(面裹煨) 白豆蔻仁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去皮,姜汁拌炒) 白术(去芦)
干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参苓白术散理心脾气弱,神昏体倦,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上喘,呕吐人参 白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山药 甘草(各一两) 缩砂仁 桔梗(去芦)
薏苡仁上为末。每服二钱,枣汤下。小儿量岁数与之。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千金养脾丸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肠胃虚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痰多。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 甘草 山药(炒) 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 缩砂仁薏苡仁曲(炒)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白汤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常服温养脾元治中汤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致泄泻(方见伤寒阴证类。)
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之。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一斤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汁拌炒) 陈皮(去白。
各一两二上为末。每服二钱,以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汤调服,或盐汤调,空心,食前热服。
常服胃丹朱砂禀太阴之精,不经火 ,以丁、附等脾药,阴炼成丹,平补不僭。善治真阳衰虚,心火怯弱,不养脾土,冲和失布,中州虚寒,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食而不消,痰逆恶心,翻胃吐食,脏气虚寒,米谷不化,心腹绞痛,泄利不止,应是一切脾胃诸疾,不问男子妇人,皆可服。
朱砂(大块不夹石者,十二两半) 罗参(去芦) 缩砂(去壳) 肉豆蔻(面裹煨) 荜澄茄白皮,姜汁拌智仁 麦门冬上将人参等二十味,各如法修制,锉如豆大。以银锅一口,用白砂蜜二十两,将药一半同沙十补真丸大抵不进饮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谓为。人之有生,不善摄养,房劳真阳衰弱,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云补肾补脾,予谓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食矣。
葫芦巴(炒) 附子(炮,去皮脐) 阳起石( ) 川乌(炮,去皮) 菟丝子(淘净,酒蒸) 沉鹿茸上为末,用羊腰子二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烂,入少酒糊,杵和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进食散理脾元虚冷,不思饮食,久病脾虚,全不食者。及胃虚有风不食,只三服便效。
甘草(炙,一两) 肉桂(去粗皮) 良姜(炒) 陈皮(去白) 青皮(去穣。各一分) 诃子(五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生姜二片,煎七分,空心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泻黄散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烦闷多渴,颊痛心烦,唇口干燥,壅滞不食。
藿香叶(去土,七钱) 石膏( ) 缩砂(去壳) 山栀子(去壳) 甘草(炙。各半两) 防风(上锉碎,同蜜、酒炒香,焙,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枳壳丸治脾实心腹壅滞,四肢疼闷,两胁胀满,大小便不利。(方见秘结类。)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枇杷叶(拭去毛) 麦门冬(去心) 青竹茹 半夏(汤泡七次。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安脾散治胃气先逆,饮食过伤。或忧思蓄怒,宿食痼癖,积聚冷痰,动扰脾胃,不能消磨谷食,致成斯疾。
女人得之,多由血气虚损;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惫。有食罢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臭可畏,或吐黄水。凡有斯疾,乃有脾败,惟当速疗,迟则发烦渴,大便秘,水饮高良姜(一两,以百年壁上土三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干,薄切成片) 南木香 草果(面裹煨,去壳) 胡椒 白茯苓 白术 丁香(怀干) 陈橘皮(汤洗,去穣) 人参(去芦,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米饮入盐点服。盐、酒亦得。
薤白粥治翻胃,无问久远冷热。
人参(一两,细切,以水一大升,煎取三合) 鸡子(三个,去黄) 薤白(二茎) 熟稀粟米粥限早晚。服无忌,当时便定,准前服,万不失一。如思食,即与粟米粥饮,渐渐加粳米和之。
熟水草果饮法:乌梅肉(四两) 草果 干姜(炮。各三两) 赤茯苓(二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用半两,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随意服之。
桂苓散治翻胃,发渴。
半夏(四钱) 桂心 甘草(各三钱) 赤茯苓(四两) 泽泻(四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煎服。
三棱煎丸治宿食积聚,翻吐酸秽。(方见诸气类。)
正胃散治翻胃呕逆,药食俱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节节取下如阿胶片。黑牛不可用。须就宰牛人买下上用喉节,以好米醋一大盏浸,频翻令匀,微火炙干。再蘸再炙,醋尽为度。存性,不得见每服一钱,食用前用陈米饮调下。轻者一服见效。
粉灵砂治脾疼翻胃。
灵砂(一两) 蚌粉(同炒,略变色,二两) 丁香 胡椒(各四十九粒)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半夏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翻胃,煨生姜汤吞下;虚人脾痛,青金丹治一切吐逆。
水银(八钱) 生硫黄(一两)
上二件,入无油铫内,用慢火化开,以柳木篦子拨炒,或有烟焰,以醋洒之。结成砂子,再大掌中金治翻胃,服水药不得者。大绵附一个,生姜自然汁一碗,煮干为度,母丁香一个为末,以少许安掌中舐吃,立效。
丁附散治翻胃。
大附子(一个,切去盖,刳中使拣丁香四十九粒,以盖覆之,线缚着,置银器中,浸以生姜上为末。用一钱匕掺舌上,漱津下。若烦渴,徐徐食糜粥。忌油腻生冷。
大仓丸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米熟,去土不用) 白豆蔻(二两) 沉香(一两) 缩砂仁(二两)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法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小半夏丸治翻胃及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十次) 胡椒上等分,为末,姜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六丁丸治翻胃如神。
五灵脂(醋炙) 生辰砂(一钱) 母丁香(一两,不见火)
上为末,入黄狗胆,糯米粽子尖为丸如鸡头大。每用姜汤化下。
牛香饮治哽噎翻胃吐食,神效。先以羯牛,用绳挂开牛口,以净布抹令口舌净,却拖牛舌候有涎出,以碗盛之。每服用八分盏为一服。研好麝香末一捻打匀,却以银盏荡令温。先以绢帛束缚中脘胃口,令极紧,候气喘,乘热解开,随气喘一二口便服。药时先对病患粥恼烦之。并煎丁香汁和粥,服药罢,随与粥吃。
盐滚丸治翻胃膈气。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缩砂 青皮 陈皮 胡椒 荜茇 沉香(各半两)
上为末,以大蒜瓣子不拘多少,每瓣作二瓣,入去壳巴豆一粒,用饼药调面裹蒜片,慢火煨盐内温胃散治翻胃。
真附子(一个,去皮脐,分作四块,生姜一两研水一碗,慢火同煮至水尽,取附子切,焙)上为末。每服一钱,空腹,盐汤下。
治翻胃呕吐,大便秘结,虚冷者,用灵砂或养正丹温而利之。又苏合香丸用四分,感应丸用纳道。
荡身又方治翻胃。
真蚌粉上每服二钱,姜汁米饮调下。
治吐逆不止:真黄丹(四两,研细,用米醋半升入铫内煎令干,更以火 通红,令研细为末)
粟米饭为丸如梧子大。醋酵汤吞七丸。不以时,一时住。
灸法: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又灸脐上一寸二十壮。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三壮。
中导引方除腹肚冷风宿疾,积胃口冷,食欲进退,吐逆不下。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
干食方惟食干饭饼饵,尽去羹饮水浆,药亦用丸,自不反动,调理旬日,奇效。有人三世死于胃反,至孙收效此方。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神术散治四时瘟疫,头痛项强,发热增寒,身体疼痛。及伤寒鼻塞声重,咳嗽头昏,并皆苍术(五两,米泔浸一宿,切,焙) 香白芷 细辛(去叶土) 羌活(去芦) 川芎 甘草(炙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如觉伤风鼻三拗汤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目痛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短气。(方见伤寒阳证类。)
杏苏汤治伤风,身热,有汗,恶风。病证挟热,服杏子汤不得者,此药稳当也。
橘红 紫苏叶 杏仁(去皮尖) 五味子 半夏(汤泡七次) 桑白皮(蜜略炙) 贝母(去皮)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人参荆芥汤治肺感风邪,上壅咳嗽,头目不清,语言不出,咽干项强,鼻流清涕。
荆芥穗 麻黄(去根节) 细辛(去土洗) 桔梗(去芦,炒) 陈皮(去白) 半夏(汤洗七次)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金沸草散治肺感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增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或风热壅在膈间,唾黄浊水,甚者吐血。(方见伤寒阳证类。)
小青龙汤治表有寒邪,喘,水饮,咳嗽急,不得睡卧。(方见伤寒通治类。)
华盖散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紫苏子(炒)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桑白皮(炙) 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根节。各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六和汤治伤暑痰生,咳嗽喘满。加麦门冬、乌梅煎,就吞消暑丸。(方见伤暑、中暑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白术散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增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甘草(一钱) 半夏(四个,洗去滑,破作十六片)
上锉散,分作十六服。每服水一盏半,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七分,空腹服。
不换金正气散治伤湿,四肢重着,骨节疼痛,洒淅咳嗽。
浓朴(去皮,姜汁制) 藿香(去枝、土) 甘草( ) 半夏(煮) 苍术(米泔浸)
陈皮(去白)
上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伤寒阴证,用之亦效。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团参饮子治因抑郁忧思,喜怒饥饱,病失节,至脏气不平,咳嗽脓血,渐成肺痿。增寒壮热,羸瘦困顿,将成痨瘵。
人参 紫菀茸(洗) 阿胶(蛤粉炒) 百合(蒸) 细辛(洗去叶土) 款冬花 杏仁(去皮尖,炒) 天门冬(汤洗七次) 半夏(汤泡七次) 经霜桑叶 五味子(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大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因气而咳者,宜加木香。咳而吐血有热,加生地黄。咳而唾血有寒者,加钟乳粉。因疲极而咳嗽者,加黄。因损而吐血者,加没药、藕节。咳而呕逆,腹满不食者,加白术,倍加生姜。咳而小便多分心气饮 治忧郁得咳,每服三钱。加枳壳去穣一钱,北五味十粒,生姜三片煎。(方见诸气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枳壳半夏汤治上焦有热,咳嗽黄痰,痞满阻食,加防己、甜葶苈、马兜铃、薄荷叶各半两,每服姜三片,桑白皮三寸煎。(方见痰饮类。)
贝母散治热咳嗽,辰时吃,酉时可安。兼治痰喘。
知母(新瓦上焙) 贝母(巴豆七粒,同贝母炒,略热,去巴豆不用,各一两)
上锉散,饧糖一块同煎服。一方,以二母为末,入巴豆霜少许,临卧用生姜二片,蘸药夹定紫菀膏治同上。
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上如常制为末,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噙化。
玉芝丸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咳嗽声重,咽嗝不利。
人参(去芦) 干薄荷 白茯苓(去皮) 白矾(枯过) 天南星(米泔浸,焙。各三两) 半夏(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如痰盛燥热,薄荷汤下。
金沸草散治同上。每服三钱,生姜、桑白皮、乌梅煎,就吞服半夏丸。(方见伤寒阳证及黄连阿胶丸治肺热咯血,亦治热泻。
黄连(净,三两) 赤茯苓(二两) 阿胶(炒,一两)
上黄连、茯苓为末,水调阿胶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饮下。黄连、茯苓能抑小柴胡汤治嗽久瘥,身有烦热,啜冷水而暂止者、加桑白皮、北五味子、枣子煎,不拘时服。烦热加麦门冬。嗜卧减食,加白术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洗心散治心热上炎肺经,胸膈满痛,咽干口燥,咳嗽殊甚。(方见积热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藿香正气散宁肺和胃,祛痰止咳,通畅三焦,进美饮食。生姜三片,盐梅一个,杏仁七粒去皮尖,北五味子七粒同煎,就服青州白丸子。(方见伤寒阴证、风科通治类。)
理中汤治肺虚,咳嗽,痰唾清白,饮食日减,多呕。当温养脾土,则生肺金。用五味子、炒阿胶煎汤调服,立效。(方见诸痹类)
杏子汤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痰饮停积。
人参 半夏(泡) 茯苓 细辛 干姜 官桂 杏仁 白芍药 甘草 五味子上各等分,锉散。每服四钱,以水二盏,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此药最宜冷咳,热咳非所宜。若脉浮紧、身热、无汗、恶风,脉浮、身热、无汗、恶寒而咳,加少麻黄去节,热服。
丁香半夏丸治肺胃虚寒咳嗽。(方见痰饮类。)
胡椒理中丸治寒咳冷痰,吐白涎沫,续续不止,不能饮食。
款冬花(去梗) 胡椒 荜茇 陈皮 干姜 甘草 良姜 细辛(去叶。各二两) 白术(二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温汤、米饮任下,不拘时候。
黄 建中汤治冷嗽。加半夏曲、干姜、五味子同煎,空心服。(方见伤湿类。)
养荣汤治冷极嗽。可加熟附子、白豆蔻、北五味子、蜜炙粟壳、蚌粉炒阿胶。(方见虚损类。
以上两方所用各少许。)
皱肺丸治久嗽。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 官桂(去皮) 紫菀 白石英(微带青色者) 钟乳粉上等分,为末,用羯羊肺一具,去皮尖杏仁半斤,水煮肺烂为度,去筋膜。与杏仁同研极烂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人参饮子治寒热上壅,咳嗽痰涎。
人参 苦梗(去芦) 五味子 赤茯苓(去皮) 白术(炒。各一两) 枳壳(麸炒) 甘草(炙。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嗽多者,加桑白皮一两。痰多,加半夏曲一两。寒暑之交,气盛人衣浓作壅,忽痰盛微热,此药最宜。若作感冒,发其汗,攻其邪,必成大病。此方佳处,在茯苓能导心热,枳壳能疏肺壅,故易效。
一方一服散治咳嗽。
阿胶(二片) 生姜(十片) 大乌梅(二个) 甘草(一钱) 紫苏(十叶) 杏仁(去皮尖,七个)
上锉散。水一碗,煎至六分,去滓,临卧服。
败毒散、升麻葛根汤、香葛汤 各件每用四钱,生姜、乌梅、桑白皮煎,有效。酌量用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蛤蚧散治虚劳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不思饮食。
蛤蚧(一对,蜜炙) 人参(去芦) 百部(去心) 款冬花(去皮) 紫菀茸(各半两) 贝母 阿(蜜炙) 甘草 杏仁(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不拘时温服。肉桂虽去风寒,有热人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白丸子散治一种咳嗽,直至嗽顿吐饮食痰物伏出尽,方少定,乃肝木克脾土,风痰壅盛。
宜以青州白丸子方作生料,更加少木香、丁香、橘红、天麻、全蝎去毒足、僵蚕炒去嘴足,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当归饮治男子因打损负重,女子因劳苦用力而伤肺经,肺经既损,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咳血或至紫黑,宜用此药去心肺间瘀血,仍灸肺俞,病即苏。(肺俞穴,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苏木 生地黄 当归 大黄 赤芍药上为末,酒调服。得利去瘀血即止。且养荣汤调理。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咳嗽
澄清饮治诸证痰嗽,服他药不效者。
南星 蚌粉 知母 贝母 半夏 白矾上各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去滓澄清,俟温徐徐吸服,食后临睡服青金丹治肺虚壅,咳嗽,喘满,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一两) 牡蛎( 取粉,入杏同炒黄色,去牡蛎粉不用) 青黛(一两)
上研匀,入黄蜡一两熔,搜和丸如发弹子大,压匾如饼,每日中用柿一个,去核,药在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一方,名甲乙饼,治咳出血片,兼内有血条,不问年久月深,但声在,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蛎粉二钱匕,杏仁七粒去皮人参清肺汤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胸膈噎闷,胁肋胀满,道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噫引痛。及疗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地骨皮 人参 甘草 阿胶(麸炒) 杏仁(去皮,麸炒) 桑白皮 知母 乌梅(去核) 桔梗上等分,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乌梅、枣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后临卧,蜡煎散顺肺气,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款冬花 紫菀(洗土焙干) 甘草(炙。各七钱) 五味子(炒,半两) 桑白皮(炒)
桔梗 杏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黄蜡少许煎,食后临卧温服。
神效散治一切喘嗽。用皂角一条作两边,去子,每孔入巴豆一粒,线系定,童子小便浸一宿,火上炙令焦黄,去巴豆不用。或入二粒亦不妨。却以杏仁、半夏各一合,入麻油内煎,令拆裂为度,同为末。每服一字,干柿蘸药细嚼。或用白米糖蘸吃亦可,临卧时服。服了不可吃汤水一应物。妙不可言。
参苏饮治上膈泛热,咳嗽声重。(方见伤寒和解类。)
宁肺散治大人小儿诸咳嗽。
延胡索(一两) 枯矾(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软饧糖一块,和药含化,小儿一钱,用蜜亦可。
杏仁煎治咳嗽失音不出。
杏仁(去皮尖,研三两) 生姜汁 蜜 沙糖(各一两半) 桑白皮 木通 贝母(各一两一分)
上锉散。用水三升,煎至半升,入杏仁、沙糖、蜜、姜汁再煎成稀膏。每服挑一匙头含化。
二陈汤治咳嗽呕痰。(方见 疟类。)
款冬花散治寒热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满,胸膈烦闷,痰实涎盛,喉中呀呷,鼻塞清涕,头痛眩冒,肢体倦痛,咽嗌痛。
知母(一两) 麻黄(去根节,四两) 桑白皮(洗焙) 半夏(各一两) 阿胶(蚌粉炒,去粉) 贝母(去心麸炒。各四两) 杏仁(去皮尖,面炒) 甘草( ,二两) 款冬花(去梗,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单方,葶苈散治肺壅咳唾脓血,喘嗽不得睡卧。
甜葶苈(二两半,隔纸炒令紫)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
又方治谷气素壮人久嗽,即效。粟壳一味,净去筋膜。蜜炙为末,每服用蜜汤下。
又方治羸弱久嗽,屡效。九尖拒霜叶为末,用鱼 蘸服。
又方治久嗽,渐成痨瘵,凤尾草为末,用鱼 蘸服即效。
嚼药防己散薄荷 百药煎 枯矾 防己 甘草上锉散,入口细嚼,旋旋咽下。治热嗽失声有效。
星砂丸治一切风痰。利胸膈,壮脾胃,及消痰积,温中顺气,内伤生冷,腹胁胀痛,酒后痰实呕吐,服之神效。
南星(四两,汤洗七次) 良姜 缩砂仁(各一两) 香附子(二两,炒去毛)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夏月伤生快捷方式方治久病痰嗽,百药未效。
橘红(一斤,去白,要陈久者) 甘草 盐(各四两)
上用水五碗,慢火煮前药,焙干为末,白汤点服。
滴油散治痰嗽,面浮。
真蚌粉一味,新瓦炒令通红,地上出火毒,拌青黛少许。用淡齑水滴麻油数点服,即愈。
灸法:上气咳逆,短气,胸满多唾,唾恶冷痰,灸肺俞五十壮。又法。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瘥。咳嗽咽冷,声破喉猜猜,灸天突五十壮,穴与灸喘急同。膏肓俞在四椎下五椎上各去脊三寸,近胛骨仅容一指许,多灸之亦效。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麻黄散治伤风喘急,坐卧不安,痰涎壅塞,涕唾稠粘,手足冷痹。
麻黄(去根节,十两) 肉桂(去皮,六两,不见火) 款冬花(五两,去芦枝梗) 诃子皮(五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好茶一钱,煎至八分,食后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温肺汤治肺虚久感风邪,喘咳不能坐卧,可思饮食。
白芍药(二两) 五味子(去核,炒) 干姜(炮) 肉桂(去粗皮) 半夏(煮熟,焙) 陈皮(去上锉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以绢帛 汁,食后服两服,滓再煎一服,一方金沸草散治肺热伤风,喘嗽痰实。(方见咳嗽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加味三拗汤治肺感寒邪,发喘。
杏仁(去皮尖,七钱半) 陈皮(一两) 甘草(三钱半) 麻黄(一两二钱) 北五味子(七钱半)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喘甚,加马兜铃、桑白皮。夏月,减麻黄。
香葛汤、参苏饮素有热者宜服此。(方见伤寒和解类。)
藿香正气散治浑身拘急,增寒喘嗽,头目昏重,加北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盐梅煎。有泄,不用杏仁。(方见伤寒阴证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四磨汤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
人参 槟榔 沉香 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稍温服。或下养正丹、黑锡丹。
四七汤治惊忧气遏上喘。
半夏(制,二两半) 茯苓(二两) 浓朴(制,一两半) 紫苏叶(一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半,姜七片,枣二枚煎服。
紫苏子汤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呜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紫苏子(一两) 大腹皮 草果仁 半夏(汤洗七次) 浓朴(去皮,姜汁制) 木香(不见火)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时。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洗心散治心肺俱热,致胸满壅盛,口干作渴,发喘,喉中腥气。每服二钱,薄荷、清茶调八正散治同前。用灯心二十茎、淡竹叶一皮煎。(方并见积热类)
葶苈散治过食煎爆,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
甜葶苈(炒) 桔梗(去芦) 栝蒌子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 葛根(各一两) 甘草(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食后温服。
小柴胡汤治服热药过多,或身有烦热作喘,数服即安。(方见伤寒阳证类。)
金沸草散,加甜葶苈、桑白皮煎。(方见伤寒阳证类。)
枳壳半夏汤,加防己、薄荷煎。(方见痰饮类。以上二方所加各半钱。)
加味控涎丸治风热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饮,喘急。治四肢浮肿,脚气入腹,平常腹中痰热,诸气结聚,服之得利则效。
大戟 芫花 甘遂 甜葶苈 巴豆(去壳。各一两) 黑牵牛(三两,炒取头末) 白芥子(炒上为末,米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七粒,清茶吞下,或温水亦可。服后未可服甘草药及热水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苏子降气汤治气虚发喘,不得安枕,宜用旧盐梅、杏仁去皮尖、北五味各少许煎,吞黑锡丹五十粒。
(方见诸气及痼冷类。)
钟乳丸治喘嗽痰涎稠粘,昼夜不止,不能坐卧。远年日近,并皆治之。
滑石(半两) 钟乳粉(见成者,一两) 南星(炮,切片。生姜炒)
上为末,煮干柿去蒂核,捣细搜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姜、枣煎汤下。气弱人更上为末,煮干柿去蒂核,捣细搜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姜、枣煎汤下。气弱人更胡椒理中丸治肺胃受冷,气短减食,时吐痰水,喘促。浓煎人参汤吞服,甚妙。(方见咳安肾丸治肾寒多唾,上喘,人参盐汤下。八味丸亦可,(方并见虚损类。)养正丹均有效。(方见痼冷类。凡动作喘甚者,均宜服效。)
红椒丸治虚劳喘嗽,眩晕。
灵砂(一两,细研) 人参 木香(各二钱半) 大附香子(杵净) 大红椒(去合口并子,焙出上为末,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橘皮汤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喘急
人参定喘汤治肺气喘,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满。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
人参(去芦,一两) 罂粟壳(蜜炙,二两) 麻黄(去芦) 半夏曲 甘草(炙。各一两) 桑白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九宝汤治经年咳嗽,通用。常服屡效。
麻黄(去节) 橘红 脑荷(各一两) 辣桂 紫苏 桑白皮(炒) 杏仁(去皮尖) 大腹子(连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五片,乌梅一个,水一盏半同煎,食后临卧服。或入童子小便半盏,杏参饮治因坠堕惊恐,或渡水跌仆,疲极筋力,喘急不安。
人参 桑白皮 橘红 大腹皮 槟榔 白术 诃子(面裹煨,取肉) 半夏(汤泡七次)
桂心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紫苏七叶,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分心气饮治气逆脉伏,发厥而喘者。(方见诸气类。)
秘传降气汤治气不升降,上热下冷,作喘。生姜、紫苏叶同煎,就服玉华白丹,效。(方玉华白丹方见痼冷类。)
加味白术散陈皮 半夏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山药(炮。各二两) 白扁豆(制,一两半)
上锉散。治喘嗽每遇饮酒必发,生姜、桑白皮煎服,效。
水煮木香丸治喘急泄泻,加官桂、生姜煎服。(方见下痢类。)
神保丸治久喘,胸膈满闷,饮食不进。每服七丸,生姜、柿蒂汤下。(方见诸气类。)
玉液散治久近喘嗽,口干作渴。
栝蒌根 知母 贝母(去心,炒。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人参(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先熔下黄蜡二钱。同入米饮调下,食后服。
神应丹治肺气喘急,晨夕不得睡,不问久新,一服见效。
砒石(一两) 绿豆(六两)
上二味同煮,以豆烂为度,取出砒石,入黄丹一两同研烂。用纸做卷五七重,如豆筒,又入黄丹胡桃汤治痰喘胡桃肉(三个) 生姜(三片)
上临卧食毕,饮汤三两呷,又再嚼,如前饮汤,就枕即安。
葶苈丸又名防己丸。大治肺气咳嗽,面浮目肿,喘促,睡卧不得,步履艰难,小便赤涩等汉防己贝母(煨令微黄) 木通(各一两)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下,不拘时候。
炙肝散治喘并痰嗽,两服病不复作。
白矾(飞过研) 五倍子(为末)
上每服各一钱,以生猪肝火上炙熟蘸药,食后临卧服。
人参清肺汤治喘急噎塞,加桔梗、款冬花。(方见咳嗽类。)
清膈散治喘嗽吐唾不利,膈热,口中苦气。
南星(一两) 铅白霜(少许) 桑白皮(一两半) 白附子(五钱)
上锉散,生姜三片煎,食后临睡服。
灸法:肺俞各十一壮,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去一寸五分。天突穴在颈结喉下五寸宛宛中,灸壮,立效。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香薷香苏散治伤风自汗,飧泄。每服四钱,生姜、木瓜煎服。(方见伤寒和解及伤暑类。)
不换金正气散体虚伤风,冷泻,加官桂、乌梅。(方见时疫类。)
胃风汤治肠胃不足,风冷乘之,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膈中虚满,大肠受湿,下如豆羹汁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
人参 白茯苓(去皮) 芎 桂心(不见火) 当归 白芍药 白术(炙) 甘草(炙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粟米百余粒,煎至七分,去滓,空腹稍热服。胃气不宜多服。
火 丸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 草一味为末,醋糊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服。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风下汤治肠胃虚弱,腹内痛,身体怯寒,泄泻青黑。兼治伤寒挟寒而利,脐下冷,名 溏效。
人参 白术 干姜(炒) 甘草(炒。各一两) 加茯苓 浓朴(姜制。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空心服。
加味治中汤治肠胃虚弱,腹内痛,身体怯寒,泄泻。
干姜(炮) 白术(炒)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缩砂仁(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或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香薷散治伤暑烦喝引饮,所下如水。(方见伤暑类。)
胃苓汤治伤暑,烦渴引饮,所下如水。
五苓散(方见伤暑类。) 平胃散(方见脾胃类。)
上二钱合和,紫苏、乌梅煎汤下。未效,加木香、缩砂、白术、丁香煎服。来复丹亦可。
(通苓散分利水谷,解烦热,止泄泻。
猪苓(去皮) 白术(去芦) 泽泻(去毛) 赤茯苓(去皮) 车前子 木通 茵陈 瞿麦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麦门冬煎服。
六和汤治暑泻,小便赤涩。(方见伤暑类。)
水浸丹治感暑,口干烦渴,频泻。(方见霍乱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藿香正气散治腰脚冷痹,小便自利,肢体重着,所下黄黑。(方见伤寒阴证类。)
胃苓汤治伤湿泻。每服二钱,苏叶三皮、食盐少许调,热服。
白术附子汤治肠胃虚,受湿,肠鸣泄泻,自汗。
白术(二两) 附子(炮) 茯苓(去皮。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曲芎丸治脏腑受风湿,泄泻不止。
芎 神曲 白术 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加味藿香正气散治饮食中忧怒伤脾,腹内膨满,泄泻频并或作晨泄。加丁香、缩砂、良姜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效。
木香散治脏寒冷极,及久冷伤败,口疮下泄,米谷不化,饮食无味,肌肉瘦瘁,心多嗔恚人产后虚冷下泄,及一切水泻冷痢。
木香 破故纸(各一两) 良姜 砂仁 浓朴(姜制。各三分) 赤芍药 陈皮 肉桂 白术(上为末。每服三大钱,用不经水猪肝四两,批薄,重重掺药,浆水一碗,入醋、茶脚少许,入甑盖覆煮熟,入盐、葱白三个,生姜弹子大,同煮欲尽。空心,作一服,冷食之。初微溏如亦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黄连香薷散治热泻溏利,大便热,烦躁,小便赤,喜饮冷。香薷散每一两加宣连五钱,锉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二根同煎。(方见伤暑类。)
五苓散治法汤引同上。(方见伤暑类。)
黄连阿胶丸每服五十丸,米饮下。空腹服。(方见咳嗽类。)
升麻葛根汤、小柴胡汤 治伤寒,身热目疼,烦渴泄泻。二药和合,用生姜、陈米、乌梅煎柏皮汤治协热泄泻,亦治血痢。
柏皮(三两)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入阿胶末半钱,再煎少顷,温服。
调胃承气汤治大实热下利,谵言,此有燥屎也。夫泄泻反用大黄者,乃因所利而利之,此非大实勿妄轻用之。(方见伤寒阳证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去麻黄五积散炒过,名和气饮。治脾胃宿冷,腹内切痛,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泄泻黄或肝经受寒,面色青惨,厥而泄利。生姜三片,盐梅一个,红枣二枚同煎,大效。(方见伤寒阴证类。)
豆附丸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冷,服不效者,此药主之。
肉豆蔻(炮,四两) 木香(二两,不见火) 白茯苓(四两) 干姜(炮,四子(炮,去皮脐) 肉桂(去粗皮,二两) 丁香(一两,不见火)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吞下,粥饮亦可,空心,食前服。
姜附汤治下泄如水,或青或白,脐腹痛,手足冷,脉细欲绝,渐渐短气。由阳气暴绝,为迫,则注下不止。阳复则生,不复则死。又不止,灸气海百壮。伤寒虚证 溏亦效。(中寒类。)
大已寒丸治沉寒痼冷,脏腑虚惫,心腹 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久痢休荜茇 肉桂(各四两) 干姜(炮) 高良姜(各六两)
上为末,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加味四柱散治脏腑虚怯,本气衰弱,脾胃不快,不进饮食,时加泄利,昼夜不息。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木香(湿纸包,煨过)
诃子(湿上锉散。每服二钱,姜二片,枣一枚,煎至六分服。
加味三建汤治洞泄不止。
大川乌 绵附 天雄(三味并炮,盐水浸,去皮脐) 木香 肉豆蔻(煨裂) 诃子(去核。各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红枣二枚,盐梅一个,陈米一撮同煎,空腹热服。未效,仍来复丹治同上。(方见痼冷类。)
茱萸断下丸治脏寒腹痛,泄泻不止。
艾叶(炒) 赤石脂 川姜(各半两) 吴茱萸(炒,二两半) 缩砂仁 肉豆蔻 附子(炮,去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
猪脏丸治脏寒泄泻,不进饮食,气体倦怠。
吴茱萸(净去枝梗,不以多少,用水浸透)
上用 猪脏头一截,去脂膜净洗,将茱萸入脏内,两头扎定,慢火煮令极烂。用甑蒸熟尤好猪肚丸治脏寒泄泻,先用制成浓朴、附子二味,生姜、枣子煎服,空心,仍服此猪肚丸。
川乌(炮) 附子(炮。各二两) 干姜(炮) 白术 浓朴(各一两半) 良姜(炒)
肉豆蔻(煨)
上为末,用 猪肚一双净洗,以川椒一两去目,茴香一两,大面二两,入猪肚内,用线缝定梧子椒艾丸治脏腑虚寒,泄痢不止。
乌梅(去核,二两半,醋浸布裹蒸) 揉成无滓艾(一两半) 川椒(炒,去目) 干姜赤石脂上除乌梅外,同为末,将蒸过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茱萸汤治脾泄。多老人肾虚,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取净,不以多少)
上用白水煮,去滓,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余药虽热大理中丸治大便虚滑不禁。每一丸,用平胃散一贴煎化服,便止。加盐梅同煎尤妙。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指头大。
六君子汤治脏腑虚怯,心腹胀满,呕哕不食,肠鸣泄泻。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白术 肉豆蔻(湿纸裹煨熟,锉碎,以浓纸盛,压去油) 诃子(煨,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服。或为末,热盐汤调服亦可。
养正丹治久冷泄泻,及休息痢疾。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吞下。多服收功。(方见痼冷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参连丸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痢肠鸣,日夜无度。
艾叶(用糯米糊拌匀,焙,取细末称二两半) 干姜(炮,取末二两,用艾末、米醋升半,慢诃子(煨,去核,一两) 木香(一两半,别用黄连一两半为粗末,将木香薄切。水一升慢火研)
(一两三分) 龙上为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饮下。
戊己丸治脾胃不足,湿热,泄泻不止,米谷不化,肠鸣腹痛。
黄连 白芍药 吴茱萸(泡七次,焙干)
上等分,为末,用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浓米饮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安肾见虚损类。七气汤见心痛类。)
震灵丹治同前。每服三十丸,炒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下。小儿肾泄褐汁,面黯齿脱,偎人怯寒,震灵丹末。入些钟乳粉,以枣煎炒破故纸,取热汁调下,(方见痼冷类。)
金锁正元丹治肾虚泄泻,小便频数,盗汗遗精,一切虚冷之证,并皆治之。(方见痼冷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炙肝散治久患不愈。
白术 白芷 白芍药 桔梗上等分,为末,炙盐肝蘸服。
和气散即除麻黄五积散。治久虚脾泄大效。(方见伤寒阴证类。)
朴附丸治脾元虚弱,久患脾泄,冷泻不止,及反胃恶心,脏腑滑泄。
浓朴(去粗皮,姜汁制,一两) 绵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神曲(炒,五钱) 干姜(炮,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或盐汤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木香散治脾胃俱虚泄泻。
肉豆蔻(面裹纸煨) 破故纸(炒)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木香 甘草(炙。各五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食前温服。
二神丸治脾胃虚弱,泄泻不止,全不进食。 肉豆蔻(二两) 破故纸(四两,炒熟)
上为末,用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香苏散治食伤脾胃,噫生熟气,及所泄秽气殊甚,或腹紧块痛,水煎。吞卢氏感应丸,每七粒,立效。久患豆积,泄泻不止。经验。(方见伤寒和解及诸积类。)
缩砂香附汤治伤食成积下泻,与平胃散合和,每服二钱。紫苏叶、食盐煎汤调,常服有效诸气及脾胃类。)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虚者,香茸丸治饮酒多,遂成酒泄,骨立不能食,但再饮一二盏泄作,几年矣。
嫩鹿茸(草火燎去毛,酥炙黄) 肉豆蔻(火煨) 生麝香(另研)
上为末,白陈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米饮下。热者,酒蒸黄连丸。(方见平胃散专治酒泄,饮后独甚。加丁香、缩砂、麦芽、神曲各五钱为末,空腹米饮调二钱,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香姜散生姜(四两,切如豆大) 黄连(二两,锉)
上一处,淹一宿,慢火炒姜紫色,去姜不用,将黄连末每服二钱。用腊茶清调,一剂而愈。
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感阴气而然。
五味子(拣去梗,二两) 吴茱萸(半两)
上同炒香熟,研为末。每服二钱,用陈米调下,食前空心服。或加破故纸炒香、肉豆蔻煨裂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大断下丸治下痢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有时发虚热。由脾耗则气夺,由谷气不入胃,胃无主以养,故形气消索,五脏之液不收,谓之五虚。此略能食者生。
附子(炮) 肉豆蔻 牡蛎( 称。各一两) 细辛 干姜(炮) 良姜 白龙骨 赤石脂 酸石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粟米汤下。
豆蔻饮治滑泄。神效。
陈米(一两) 肉豆蔻(面裹煨) 五味子 赤石脂(研。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三服。
乳豆丸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
肉豆蔻(生为末)
上以通明乳香,用酒浸透,研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饭饮下。
荜茇丸治滑泄。妙甚。
荜茇 川姜(炮) 丁香(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 吴茱萸(炒) 良姜 胡椒(以上各一上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陈米饮下,日三服。
固肠丸治脏腑滑泄,昼夜无度。
吴茱萸(拣净) 黄连(去须) 罂粟壳(去穣蒂,三味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下。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硫黄散治所下如破水。
生硫黄 白滑石上为末,温水调下,立止。
车前散治暴泻不止,小便不通。
车前子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根叶亦可,立效。
针头丸治夏月水泻不止。
大巴豆(一粒,去壳)
上以针刺定,灯上烧存性,不可过,研细。用蜡如小豆大,蘸些油,灯上炙令熔,圆巴豆灰神曲丸治暴泻不止。
神曲(二两,炒) 茱萸(半两,汤泡七次)
上为末,用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米饮下。
肚蒜丸治水泄。
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以肚子满为度,自晨至晚,以肚、蒜糜烂为度,杵粟壳丸治暴泻。
肉豆蔻(炮) 粟壳(去赤肠蒂萼,净炙)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腹,米汤下三十丸。
单方钟乳粉一味,枣肉为丸。治久泻极甚,枣汤下,小儿亦可服。
灸法:泄利不止,灸脐中名神阙穴五壮或七壮,艾柱如小箸头大。及关元穴三十壮,其穴在下三寸。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泄泻
真人养脏汤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泄泻,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重,脐腹 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酒毒便药不效者,并皆治之。
罂粟壳(去蒂盖,三两六钱) 人参(去芦) 当归(去尾。各六钱) 肉桂(去粗皮,八钱) 诃术(六钱) 白芍药上锉散。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孕妇、小儿暴泻,急三片香连丸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宜服之。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且吴茱萸一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不见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空腹食前,日进三服。
人参散治泻后烦渴。(方见呕吐类。)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